1、五年级下语文教学片段及反思-古诗三首游园不值3人教版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在组织教学中,我从课文中的插图入手,组织教学,我觉得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师: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书上这副美妙的画面。仔细看,你从这副画上,你读到了什么? 生1:我读到了这是一幅美妙的春天的画面,花红柳绿,让我陶醉。生2:我知道了诗人可能是去郊游的,可是却没有进入园内欣赏美景,只能在外面看看了。生3:我从诗人看杏花的神情中,读到了诗人好像在思考着什么?生4:从低矮的茅草房,我读到了想到了主人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却很喜爱花草树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热
2、爱生活的人,很有生活情调。生5:我仿佛听到诗人在看着杏花低低地吟诵:“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师:那么,通过读画,你能从画面上读出疑问吗?生1: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去,去干什么?生2:我很想知道那个主人为什么把柴门关得紧紧的,是什么原因呢?生3:那枝红杏为什么伸出墙外来了?生4:我想问,园子里面是怎么样的呢?生5:我从墙外看,那家主人家有柳树,有杏花,并且可以看出他家的园子是很大的。这样看来应该是一个比较富裕的人家。那为什么他的围墙只是用柴草做的呢?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疑问了,“学贵有疑”咱们就带着我们的一些小小的收获,走进诗歌,到诗歌中找到你收获的
3、证据,同时我们也带着我们的疑问,到诗歌中去寻求你最需要的答案吧!【反思】让学生带着感性的认识走进课文,在学习课文中,逐步建立理性的认识,从而升华自己的思维的广度。我想这是非常必要也必须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点滴收获,走进诗歌,也找到了和诗歌进行交流的物质准备,为学生走进诗歌奠定了基础。同时,画面上所带来的疑问,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随后的学习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主动站起来告诉大家,我现在终于懂了什么什么等这样惊喜的回答。从他们脸上流露的满足和成就感,我深深地为他们的成长和思考而高兴。理解诗歌并不是很难,学生也学得很轻松自在。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所包蕴的哲理,也成为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4、题。想不到一个很轻松的玩笑,竟然很好地收获了课堂的精彩。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的意思了。老师不禁也想到了一件事情,想不想老师告诉你们。(我顿了一下)老师上次到三茅去摸奖,人很多,乘车非常困难,车子上人挤得满满的,连呼吸都很困难,车门也很难关上了。你看:有的车子的车门还可以看到乘客的脚呢?咳真是“乘客多得挤不下,一只大脚伸出来”呀!(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师:那么,我们同样来看,这两句话,你是不是也可以看出点什么呢?生1:我看出这园子里肯定是花红柳绿,五彩缤纷的。生2:我也这么认为,我想里面应该是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了。生3:我看出这枝杏花,似乎和刚才这位
5、乘客的大脚一样,是被挤出墙外来的。师:你这个“挤”字实在用的太美了,那么你们能想象一下这枝杏花是如何挤出来的吗?生1:这枝杏花,看到满园都是鲜花遍地,找不到自己的地方了,所以它使劲成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空间就是伸出墙外。师:我为杏花的成长而高兴。老师突然觉得,乘车的“挤”和杏花的“挤”那时不一样的。生1:对,乘车的那只大脚是被被人挤出来的。他很无奈。但是杏花的“挤”,是靠着自己的努力,靠着自己的蓬勃的生命力才“挤”处墙外来了。师:我似乎感到一种力量在我心里涌动,你们能告诉老师,这股力量是一股什么力量吗?生1:这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生2: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生3:这是一种出人投地。师:你们能悟出
6、点什么了吗?生1:我知道,只要勇于突破,就能出人投地。生2:我感觉只要我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我们。生3:我们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像这枝红杏一样伸出墙外来的。师:对,我们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朝气的新生代,只要我们付出努力,拿出“挤”的勇气和毅力,那是任何外力所无法阻挡的。老师祝愿你们都能如这一枝红杏,高高地伸出墙外来。【随想】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可以随时按照自己的思考进行我们的教学,只要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只要是为了学生的感悟而学,为了顺利进行我们的课堂教学,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适度的玩笑或许真的能调和课堂的气氛,缓解学生思维的脉搏,从而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收获自己的学习成果!我是一个很喜欢在课堂上开玩笑的老师。有时一句看似玩笑的玩笑,也能收获不是玩笑的玩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