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一、教学目标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
3、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2理解重点句。(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3.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二、学法
4、引导(一)教师教法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二)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感情朗读.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二)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疑点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她真的能飞到“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四)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有感情地朗读加以深化理解.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抓重点,悟情感,通过析词句,议内容,领悟中心,引导感情朗读,升华学生情感.(二)学生活动设计讨论重难点问题,听录音、看投影、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练
5、习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启发谈话.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所写的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童话就是其中之一.(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同桌交流)2检查自读情况.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
6、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板书:卖火柴 擦火柴 人死去(三)学习“卖人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四)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卖不了火柴会
7、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2指出学法.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第几次擦燃火柴 现实 幻景 说明 现实第一次 寒冷 火炉 渴望温暖 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第二次 饥饿 烤鹅 渴望食物 烤鹅不见了第三次 孤独 圣诞树 渴望快乐 圣诞树不见了第四、五次 痛苦 奶奶 渴望幸福 跟奶奶飞走了4小结自学情况.因为冷才出现火炉,因为饿才出现烤鹅,因为孤独才出
8、现圣诞树和奶奶,这些幻想都随火柴的熄灭而消失,使本来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这一段主要写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产生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显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5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五)学习“小女孩死去”这一部分内容1读后思考.(l)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用“两腮通红,嘴角带着微笑”,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为什么要写明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呢?(3)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几句话.(写小女孩死去的神态,证明她是在幻想、幸福与欢乐中死去,这就使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大年夜”这本应得到的欢乐和幸福,更增强了这种对比效果,加深了人们对女孩的同情,启发人们深思.)2指导朗读.小女孩冻死了,我们对她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惜.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读出来.(六)总结、扩展1这篇文章写了一个可怜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我们长在红旗下,生在幸福中,该怎样做呢?(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2感动之余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七)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