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一、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教案背景1教材: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6课2学科: 语文3课时:第一课时4.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春节在“吃”方面的文化以及描写春节的诗词、春联等;预习课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习俗。3学习和揣摩课文朴实而简洁的语言和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三、重难点 学习和揣摩课文朴实而简洁的语言和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四、教学方法及思路本课教学设计体现建构式课堂教学的理念: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利用预习卡把预习引到课外,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真预习,课堂上通过“自读自悟”“互动探究”“交流讨论”等方式解决学生学习时的疑惑,力争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努力创设“课内外结合开放的课堂”,“基于问题提出、阅读探究”的
3、课堂,“基于达成多维目标的课堂”。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年的春节刚刚过去,相信那快乐的回忆还历历在目。下面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是如何过今年的春节的?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入:你们的春节过得都很丰富多彩,也很特别。那么,现在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老北京,品味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6 北京的春节3、读题目并解题:同学们,从课题你读懂了什么?(关于北京人如何过春节。)【评析:本环节的设计要简练,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勾起自己对刚过去的春节的回忆,从而以最快速度进入学习本文的状态。】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
4、字词认读情况。2.简介作者3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师预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4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1)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评析: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解决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师(预设):看来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下面我们再具体地理一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喜庆活动历时这么长,那他们每段时
5、间到底有哪些风俗习惯的活动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试填下表。1、学生默读课文,注意找出具体时间和主要活动。2、出示课件:小组合作,试填下表。时间 风俗习惯或主要活动春节前春节间春节后3、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4、师:同学们,根据表格的提示,你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评析:本环节主要是在默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填表了解老北京人在春节期间是怎样准备和庆祝春节的,从而达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四、诵读课文,升华感受师:同学们,老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情况。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评析: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并进一步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五、教师小结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老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我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下节课我们继续品一品老北京过春节的那浓浓的年味。【评析: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四步走:谈一谈(导入)读一读(感知)理一理(内容)读一读(品味),为第二课时的细节讲解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