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875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3月线上考试试题(含解析)1.下表反映是某学者根据出土的春秋时期楚国的农具进行分类的情况由此推知,当时楚国A. 较早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B. 重视对生产工具的改进C. 已掌握较先进的农耕技术D. 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农业【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干材料所列出的掘土、中耕和收割农具来看,楚国已具备较为完整的生产环节的生产工具,故C项正确。因为没有比较,所以无法推知楚国是否较早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样也无法得知这些农具是否由改进而来,故排除A、B两项;此时楚国生产工具的出现是否是当时政府所为,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知,故排除D项。故选C。2.下表为广州汉墓铁器变化情况

2、(据朱世荣汉武帝时代江南、岭南经济地位的变迁)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 政府加强对江南等地的开发C. 江南地区手工业技术落后D. 江南等地的铁矿资源较缺乏【答案】A【解析】【详解】西汉早期,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北方的铁器传播到江南、岭南地区,从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等措施以后,政府出于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诸侯实力的需要,加强对盐、铁等重要资源的管控导致西汉中期和东汉时期江南地区的铁器特别是铁兵器数量减少,故选A项;表中铁器减少说明政府对江南等地的战略选择是在经济上削弱它,而不是加强对其开发,故B项错误;江南地区手工业技术落后不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江南等地

3、区的铁矿资源并不缺乏,故D项错误。3.我国第二次大一统帝国(隋唐)出现时的客观形势,和第一次大一统(秦汉)时有些不同。第二次大一统帝国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如下表所示)。为解决这一问题,第二次大一统帝国A 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来巩固国家政治统一B. 开通了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经济C. 推动南北物资交流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 通过运河把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相连接【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隋唐大运河的作用。材料表明,第二次大统一帝国(隋唐)面临着如何把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连接起来的新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就是帝国交通线的打通即大运河的修建,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不仅指南方,排除A项;对外贸易的发展不能解

4、决国内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联系问题,排除B项;推动物资交流是表面现象,关键是通过大运河打通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的联系,C项错误4.自1709年起,清政府根据当时西藏的情况,派官直接管辖西藏事务。1884年,清政府改变了以往“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在新疆设立行省。在“新政”期间,清政府将东北三省的军府制改为行省制。这表明清政府A. 已有效防范外国势力的侵略B. 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加强C. 仍然有扩大统治区域的意图D. 通过巩固边疆抵制国内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清政府的民族政策。1709年对西藏的管理是派官直接管辖,但是近代以来,清政府对边疆的管理改变了以往“因俗而治”的政策,对民族

5、地区加强管理、对其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反映了国家观念的进步,表明清政府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有所增强,故B项符合题意;清政府改变对材料中地区的管理体制并不能有效防范外国的侵略势力,而只是为了便于管理、巩固统一、维护统治,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清政府只是对现有辖区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并没有体现出其有扩大统治区域的意图,故C项不符合题意;D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有学者说:“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神权政治。辛亥革命后,除了袁世凯准备称帝时祭过天,国家元首已经取消了这种活动。此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这么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学者意在强调A. 辛亥革命具有时代的局限

6、性B. 民主共和思想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C. 军阀割据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D. 辛亥革命确立了新的政治“合法性”模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出现的这种转变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政治已基本上脱离了神权政治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使主权在民的权利合法性原则得以肯定,故正确答案为D项。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ABC项。故选D。6.1949年前,中国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含义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阐释这三种不同阐释说明A. 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B. 五四运动代表的是一种深刻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C. 五

7、四运动的价值含义与中国的政治文化实践紧密相关D. 五四运动引发了一个新文化复兴和爱国主义的新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国民党对五四运动强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共产党表明五四精神的本质是追求进步,推动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理念,是知识分子的观点,这三种群体都提到五四精神的相关问题,从而证明这三个不同社会阶层提到的五四运动的价值含义的共同点是与中国的政治文化实践紧密相关的,故答案为C;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可以看出三种力量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不同,B、D两项不是三者的共同点,排除。7.从1937年到1945年,美英苏等国给国民政府提供2

8、7笔贷款,总额达34.7亿银元。其中仅美国的贷款就达26.2亿银元,占总数的75.4%;1948年,美国对华投资达14.1亿美元,占全部外商投资总额的44.1%。这反映出A. 列强已经主宰中国经济B. 美国既帮助中国抗战又干涉中国革命C.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D. 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对华投资的主角【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近代中国近代政治经济。1937年到1945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此时美国的“贷款”有助于中国抗战,1946年,中国步入解放战争时期,此时美国的对华投资干涉了中国革命,B项正确;A项“主宰”的结论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故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无法支撑D项结论,

9、故排除8.1978年12月16日公布的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摘录如下:“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些摘录的内容A. 说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 表明中美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C. 体现了大陆对台湾政策的改变D. 反映出中美两国结盟以对抗苏联【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根据材料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表明美国改变了一贯的对台政策,推动了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10、;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间与材料不符,故A项不符合题意;大陆对台湾政策是一贯的,材料所摘录的内容并未涉及大陆对台湾政策的改变,故C项不符合题意;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美国不得不考虑与中国的利益关系的改变,并未反映中美结盟对抗苏联,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9.教育兴邦的观念产生了,艺术学、人文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区分,近代的高等教育在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里诞生了。这道教育史上亮丽的风景线反映出A. 新航路开辟刺激了近代教育兴起B. 宗教改革改变了教育面貌C. 文艺复兴运动已在英国渐趋推进D. 英国议会支持教育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

11、】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核心是“人文主义”,正是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教育兴邦的观念产生,“艺术学、人文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区分”,“牛津、剑桥”等著名大学诞生,C项正确。材料无法显示近代教育兴起与“新航路”以及“英国议会”的关系,故排除AD项;近代科学与其他学科开始区分及诞生归功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归功于人文主义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解放,故排除B项10.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A. 认为政体构建需关注理性发展B.

12、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C. 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D. 强调君主立宪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启蒙思想。由材料“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可知,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并不能确保理性,会引起纷争和骚乱,哲学家做国王可以确保理性,可以使狂热和迷信造成的损害减小,这反映出伏尔泰认为政体构建要关注理性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伏尔泰虽然认为共和政体的原则实质正确的,但并没有主张建立共和政体,他认为“共和会产生党争”的弊端,故B项不符合题意;实行君主制不等于保留封建特权等级,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君主立宪

13、制体现的自由平等,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1.如图是19411959年美国GDP变化走势。由图示信息可以推知A. 第二次世界大战阻碍美国的经济发展B.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刺激经济持续增长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释放了美国的产能D 美苏冷战对峙严重影响美国GDP增速【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曲线可以看出,二战后期到战后初期,美国GDP增速和人均GDP增速均急剧下降,在1946年前后触底回升,并有较快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各国恢复发展经济。马歇尔计划使美国掌控西欧经济的同时,也为美国产品打开了西欧市场的大门,故选C项,排除B项。二战期间美国是最大受益者

14、,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从数据看,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前,美国GDP急剧下降,此后有较大发展,虽然有曲折,但以发展为主,故排除D项。故选C。12.20世纪50年代初,戴高乐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说明戴高乐A. 主张以联邦主义推动欧洲联合B. 认为欧洲统一会威胁国家主权C. 反对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的欧洲D. 欲通过强化主权谋求欧洲霸权【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欧洲的联合。从材料 “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由此可见,戴高乐是个坚定的邦联主义者,反对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的欧洲,故C符合题意;戴高

15、乐强化国家主权利益,国家利益超过欧洲利益,说明他是邦联主义者,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认为欧洲统一不应以威胁国家主权为代价,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法国谋求欧洲霸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关于瘟疫传播的原因,在秦以前,大都认为是鬼神作崇,所以用傩逐疫。东汉张仲景认为气候不正常是疫病传播的原因,即“瘴气说”。隋代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疫”是具有传染性的。明末医学家吴又可亲自参与了崇祯年间的疫病救治,在温疫论中指出瘟疫是由天地间的“杂气、异气、疠气”所致,不同的气导致的疾病不同,已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中医也提出的一些

16、防治瘟疫的经验方法,例如,在大寒大湿之年要小心瘟疫,防止戾气从口鼻而入,隔离病患,服用疏利祛邪的药物等。-李今庸中国古代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材料二 1910年 10月,中国东北爆发鼠疫疫情,日俄双方借机以“人道主义”为借口介入东北事务。12月,清政府指派著名西医伍连德博士为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伍连德率领一支由医生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前往疫情最重的哈尔滨开展防治工作。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政府还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1911年4月,清

17、政府成功抵制了日俄的干涉,在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专家共同讨论扑灭疫情的办法,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同时还颁布了第一部全国性卫生防疫法规一民 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国家层面的公共卫生体系初具雏形。-陈雁:20 世纪初中国对疾疫的应对一略 论1910-1911年的东北鼠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瘟疫认识与防治的发展,并加以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对东北鼠疫疫情应对的特点,分析其意义。【答案】(1)认识:对癌疫传播原因从鬼神作崇到赌气说再到多气说;逐步了解癌疫具有传染性以及其主要传染途径:提出防治癌疫的方法。评价:

18、对疾病认课指长期观察与经验:认识不断深入,防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生产和水平益标限,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有不科学、不完备的一面。(2)特点:重视各级防疫组织建设;通过立法保障;运用近代医学技术手段;运用媒体宣传手段:寻求国际合作;倡导民众参与。(任答其中四点即可)意义:促进西医推广和传指;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日俄对东北事务的干涉丽铁近代公共卫生体系建立:推动国际防疫合作;提升民众卫生观念(低答其中三点即可)【解析】【详解】(1)发展:根据材料“在秦以前,大都认为是鬼神作崇,所以用傩逐疫”、“在温疫论中指出瘟疫是由天地间的杂气、异气、疠气所致,不同的气导致的疾病不同”可归纳出对癌疫传播原因从鬼神作崇到赌

19、气说再到多气说;根据材料“已认识到传染病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两条途径”可归纳出逐步了解癌疫具有传染性以及其主要传染途径;根据材料“中医也提出的一些防治瘟疫的经验方法”可归纳出提出防治癌疫的方法。评价: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关于中国古代对瘟疫认识与防治的发展的评价需要从认识不断深化、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及也有不科学、不完善的缺陷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特点:根据材料“清政府指派著名西医伍连德博士为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统管东北各省防疫事宜”可归纳出重视各级防疫组织建设;根据材料“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可归纳出通过立法保障;根据材料“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

20、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可归纳出运用近代医学技术手段;根据材料“政府还通过报刊等新兴媒体力量,大力倡导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可归纳出运用媒体宣传手段和倡导民众参与;根据材料“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专家共同讨论扑灭疫情的办法,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可归纳出寻求国际合作。意义:根据材料“1911年4月,清政府成功抵制了日俄的干涉”和特点可知评价需要从促进西医传播、抵制日俄的干涉、推动国际防疫合作和提升民众卫生观念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4.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68年,位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汉武帝统治后期的诸侯王)墓中首次发

21、现金缕玉衣。玉衣为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敛服,一般用金缕、银缕、铜缕来缝制玉衣。在探究“刘胜的金缕玉衣是否能作为诸侯王僭越等级制度的证据”这一主题时,有同学搜集并整理了如下史料。材料一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未见关于“玉衣”的记载。材料二 东汉卫宏的汉旧仪(记述西汉历史)记载,不仅皇帝的“玉衣”缝以黄金缕,而且诸侯的“玉衣”也“缀以黄金缕为之”。材料三 东汉班固的汉书(记述西汉历史)中只见“玉衣”,而无金缕、银缕、铜缕之分的记载。材料四 后汉书礼仪志下(记述东汉历史)记载,皇帝的“玉衣”用金缕,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大贵人用铜缕。材料五 截至2011年,两汉时期诸侯王墓葬中出土的玉衣

22、统计数据如下表西汉东汉汉高祖到汉武帝汉武帝后前期中后期金缕7600银缕1224铜缕01310请就“刘胜金缕玉衣是否能作为诸侯王僭越等级制度的证据”这一主题,谈谈你的看法,并运用以上材料和史实,说明理由。【答案】看法一刘胜的金缕玉衣不能作为诸侯王挑战皇权的证据。说明:刘胜是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史记等记载西汉历史的文献史料无玉衣分级的记载。据材料二记载西汉皇帝与诸侯的玉衣没有分级,而记载东汉历史的后汉书中有玉衣分级制度的明确记载,说明玉衣分级制度在东汉时才出现。根据考古发现,在汉武帝前后,诸侯王墓葬均有金缕玉衣出土,由此可以推断,金缕玉衣与诸侯权力大小没有直接关系。看法二刘胜的金缕玉衣可以作为诸侯王

23、挑战皇权的证据。说明:史记等西汉史书没有玉衣分级制度的记载,但不能说明其他的史书里没有相关记载。汉武帝推行推恩令之后,诸侯王的实力逐渐下降,与考古资料所显现的汉武帝后,诸侯王使用金缕玉衣的数量不断下降相吻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可选取“刘胜的金缕玉衣是否能作为诸侯王僭越等级制度的证据”其中任何一个角度,然后根据历史研究法中的史料论证;该题同时又属于开放式的论述题,回答的关键是要能从材料中提取史实证明所持的观点,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15.材料 在王位觊觎者相互争执,从而使君主制复辟终成南柯一梦之际,教会更是被保守派誉为旧制度的最后堡垒。既然如此,在新的政体下,教育

24、大权难道还能再由教会控制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于是,身为教育部长的费里从1879年开始对教育实行改革。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7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小学完全免费,有关费用由地方和国家通过税收承担。为了坚定青少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费里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在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费里还努力加强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规定只有获得考试合格证书的人,才有资格执掌教鞭。与此同时,他还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使教师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都有了显著提高。改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5、。(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答案】(1)1875年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天主教势力强大,教会控制思想和教育;培育爱国精神的需要;防止君主派复辟帝制。(2)教育受法律保护;教育内容义务、免费、世俗化;重视师范教育;有利于打击天主教会势力;有利于推动法国教育世俗化;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体制;有利于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解析】【详解】(1)由材料“在新的政体下1879年开始对教育实行改革”,可得出1875年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由材料“教会更是被保守派誉为旧制度的最后堡垒”,可得出天主教势力强大,教会控制思想和教育, 防止君主派复辟帝制;由材料“坚定青少

26、年的共和信念,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感”,可得出培育爱国精神的需要。(2)关于“特点”,由材料“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可得出教育受法律保护;由材料“世俗化义务教育”,可得出教育内容义务、免费、世俗化;由材料“加强师范教育,提高师资水平”,可得出重视师范教育。关于“积极作用”,可得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推动法国教育世俗化、维护民主共和体制、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等角度分析。16.材料 1989年7月,在华沙条约组织首脑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要用“新思维”来改革华约,使华约从“军事政治组织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承认“各国有权独立地制定自己的政治路线,不受任何外来干步”。以此为契机,捷克、

27、匈牙利、波兰等国要求苏联从本国撤走驻军。经过谈判,苏联与上述国家达成了分阶段撤军协议,随着德国走向统一,驻德苏军的撤离也明确了时间表。这样原本苏联控制东欧军事工具的华约,其实际功能已严重丧失。1991年4月1日,华约组织宣布解散其军事机构。7月1日,华约6个成员国领导人在布拉格签署议定书,宣布华沙条约组织至此正式解体。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沙条约组织解体的影响。【答案】(1)原因: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概念;东欧国家发生了剧变;苏联内忧外患;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影响:使东欧国家摆脱了苏联的长期控

28、制;导致苏联国际影响力下降;结束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戈尔巴乔夫提出要用新思维来改革华约”得出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概念;根据“以此为契机,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国要求苏联从本国撤走驻军”得出东欧国家发生了剧变;根据所学,还可从苏联内忧外患、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分析总结。(2)根据“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国要求苏联从本国撤走驻军”得出使东欧国家摆脱了苏联的长期控制;根据“原本苏联控制东欧军事工具的华约,其实际功能已严重丧失”得出导致苏联国际影响力下降;根据“华约组织宣布解散其军事机构”得出结束了

29、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根据所学,还可从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等角度分子总结。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8年,黄旭华被选中参与中国核潜艇的研制准备工作。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斓炸成功,第二年,中央批准核潜旋研制工作立项上马。黄把华后来被任命为核潜提研制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成为我国核潜艇研制的主持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克服了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资料短缺等图难,研究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和学术论文,通过反复试验获取大量科学数据,排除各种学术干扰,长期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工作。197l年,中国第一般核潜艇试航,1974年正式交付海军使

30、用。其研制周期之短,建造速度之快,在世界核潜灰发展史上是早见的。摘编自叶取源上海交通大学校友院士风采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旭华团队能够成功研制中国核潜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旭华的主要贡献。【答案】(1)原因:中国核计术取得重大突破;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借鉴国内外技术成果;黄旭华团队的无私奉献和科学精神。(2)评价:推动了中国军事技术的进步;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体现了中国科技人员尊重科学、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解析】【详解】(1)根据“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斓炸成功,第二年,中央批准核潜旋研制工作立项上马”、“服了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资料短缺等图难,研究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和学术论文,通过反复试验获取大量科学数据,排除各种学术干扰,长期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工作”等内容可知黄旭华团队能够成功研制成功核潜艇的原因主要是中国核计术的突破、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借鉴外国技术成果以及黄旭华团队的无私奉献等。(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有利于推动中国军事技术的进步、增强中国的国防力量、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体现了中国科技人员尊重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