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848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测试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33页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青岛市检测)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解析:在天灾、战乱以及封建统治者盘剥之下的我国古代自耕农,其生活状况即使在和平时期也不过是一种勉强温饱的状况而决不可能是富足,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技术至隋唐时期才基本成熟,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看出,这是一种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且最早出现于两汉时

2、期,故C项正确;东汉大地主田庄上采取的生产方式都是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式,故D项错误。答案:C2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解析:A项不能体现民间婚俗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女大三,抱金砖”是民间对政府规定的一种附和,故B项错误;官方和民间赞成早婚,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下,对劳动力需求的体现,故C项正确;早婚,多子多福,都是农耕经济要求的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3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

3、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诗经中出现了135种植物,楚辞中出现了100种植物。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由此可以推论出()A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B“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C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D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解析: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A项错误;诗经楚辞都提及“稻”“黍”,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这两种作物广泛种植,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外来作物,明代中后期,外来农作物大量引入,故C项错误;诗经成书于春秋,楚辞成书于战国,故D项错误。答案:B4(2018乌鲁木齐地区测验)检索四库全书,关于“平均赋役”“均平徭役”“均徭役”“均赋税”“平差役”一类的词语,

4、出现有905次之多。这种现象说明统治者旨在()A实现社会均平理想B限制土地兼并C防范隐匿人口现象D维护小农经济解析:封建统治者所奉行的不可能是均平的社会理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这四个词汇,其中心思想都是“轻徭薄赋”,与限制土地兼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四库全书编纂于清朝乾隆帝时期,在此时清王朝已经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因为赋税而隐匿人口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故C项错误;“轻徭薄赋”等手段是维护封建小农经济的重要手段,故D项正确。答案:D5(2018遵义市联考)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

5、却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B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C农业生产的商品化D人们对于外国稻米的喜好解析:根据材料“进口稻米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表明当时福建一带,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故C项正确。答案:C6(2018苏州市调研)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解析:汉代的官营手工业调集最优秀的工匠,采用大作坊生产,产品质量最好,效率很高,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官府出资,成本高(不计成本)

6、,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帝和贵族使用,产品不投放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中汉代漆杯,六位不同工种工匠说明生产专业细化,七位监督人员说明官府掌控,故D项正确。答案:D7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下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A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B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C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D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解析: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养蚕,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造字受蚕丝相关的影响,说明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B项正确;丝帛是奢侈品,商代麻葛是主要的衣料,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判定丝织业在这个手工业部

7、门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B8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解析:根据材料“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它是目前已知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的窑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

8、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都表明铜官窑经营者注重营销,产品远销世界多地,故B项正确。答案:B9据记载,宋代有很多“不得已而粜者”的现象:“一谷始熟,腰镰未解,而日输于市焉。”明代也有类似现象,“一有收熟,视米谷如粪土,变谷为钱,又变钱以为服食日用之需”。这些现象普遍出现表明()A农业面向市场B政府不抑兼并C阶级矛盾尖锐 D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材料中宋代“不得已而粜者”说明当时农民生产并不是面向市场,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政府的不抑兼并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当时的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宋代和明代都将农产品积极投放市场,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9、答案:D10(2018合肥市检测)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农村集镇发展迅速C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D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解析: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明代到清代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的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繁荣,说明我国古代的农村集镇经济发展迅速,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集镇经济的发展,并未涉及农耕文明的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村集镇的发展,不是城市功能,故D项错误。答案:B11明清时期,“弃儒就贾”“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而“豪杰有智略之

10、人”则多志于商的“士商相混”现象相当普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社会结构的变动B重农抑商政策破产C官商勾结腐败严重D已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解析:材料意思是,工商子弟也能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士商相混”的现象在明清时期相当普遍,这是社会结构变化的一大表现,故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破产,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官商勾结,故C项错误;明清是君主专制强化时期,没有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答案:A12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面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

11、交活动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解析:加强澳门管理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属内政范畴,而材料所言具有明显对外交往的内容,故A项错误;取消外交活动不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可知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夷人有事必须申报”反映了政府闭关锁国是为了严格控制中外接触,故C项正确;禁止海外贸易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

12、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1)结合材料一,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

13、“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1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及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12分)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商业发展的事例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找关键词句可以概括出二者的关系。第二小问实际是考查唐及其以后城市发展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从坊市的界限、草市的出现等方面归纳即可。答案:(1)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明朝中叶以后,一些行业的私人工商业超过了官营工商业。(13分)(2)关系:“市”从属于“城”;“城”的分

14、量大于“市”。演变:唐朝时,在坊市制度下,“城”“市”分开,但“城”外出现草市;到宋朝,“城”“市”界限打破;明清时期,市镇出现,突破“城”与“市”的限制。(12分)14(2018湖南省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专家厉以宁在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中,把封建社会分为两种不同的体制。一种是刚性体制,这个社会中等级制和身份制严格,社会流动不易,看似稳固,但应变能力很差,所以一击即溃;另一种是弹性体制,该社会中缺乏严格的等级制和身份制,纵向和横向上社会流动都可以进行,权力结构可以变化,权力的行使方式也灵活多样,所以这种社会的应变能力很强,遇到危机可以自我调整,从而

15、长期存活下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由刚性体制转变为弹性体制的时间,并说明你的理由。(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观点论证题,要围绕中国封建社会由刚性体制转变为弹性体制这一观点,说明理由。根据弹性体制的特征之一,即纵向和横向上社会流动都可以进行,判断出与科举制有关,再结合其他特征可以判断出唐朝。唐代以前,刚性体制表现为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普遍存在,以及九品中正制所造成的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社会阶层流动性差;唐代及以后,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科举制的确立与发展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等级制和身份制进一步削弱,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答案:转变的时间为唐朝。(2分) 理由: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是刚性体制,表现为寺院经济与庄园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普遍存在;人才选拔由军功行赏到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推行,导致累世公卿局面的出现。(每点2分,共4分)唐以后,农村中租佃关系的发展,使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打击了门阀士族,使得人才流动性加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与繁荣使等级制和身份制进一步削弱,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每点2分,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