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8.1古文两篇练习卷1看拼音写汉字。2火眼金睛,我会辨字组词。3解释加点的字词。(1)与群儿戏于庭。( )(2)众皆弃去。( )(3)人有鬻矛与盾者。( )(4)誉其盾之坚。( )(5)其人弗能应也。( )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含义。5选择下列加点字正确的解释。之:a代词,指瓮 b的 c代词,指这个人(1)光持石击瓮破之 ( )(2)人应之曰 (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 )6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在横线上。(1)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2)水迸,儿得活。(3)其人弗能应也。7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画 错误的画(1)司马光救友节选自资治通
2、鉴。( )(2)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 )(3)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 ( )(4)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 ( )(5)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就出自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 )8矛盾中的卖矛盾的人为什么哑口无言?他犯了怎么的错误?9我来画一画“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这是当一孩子落入瓮中时司马光和其他孩子的不同表现,你可以用简笔画把它画下来吗?10古诗我知道用菜作诗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
3、,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型,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飘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11阅读古文,根据注解回答问题。 矛盾人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无莫能陷也。俄尔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我知道有个成语出自这则寓言故事:(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A.人有鬻矛与盾者。B. 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D.其
4、人弗能应也(3)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你能举例吗?1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7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但他并不以此“矜夸满志,昆明于物,如谓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些话反映了青年司马光的胸怀与胆识,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不求虚名。因此,步入仕途后的司马
5、光,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音乐、律历、天文、术数无所不通,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对经学与史学的研究,尤其对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可谓通习知晓,烂熟于胸。他随读随作札记,仅26岁一年所写读史札记,便多达30来篇,就中萌发了删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编年体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阅读,而更为深沉的动力,则是封建政治的需要。司马光通过编纂史著,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读完了这段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13自相矛盾的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你能简单的描述你曾经过的一件吗?并谈一下你的感受。参考答案1瓮 皆 迸 矛盾 鬻 弗【解析
6、】2【解析】3(1)游戏 (2)都 (3)卖 (4)夸耀 (5)不【解析】4塌陷 穿破孩子 你的【解析】5(1)a (2)c (3)b【解析】6(1) 司马光七岁时,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游戏。(2) 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3)这个人回答不上来。【解析】7(1) (2) (3) (4) (5)【解析】8提示:自相矛盾【解析】9【解析】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解析】11(1)自相矛盾(2)A.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B.“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戳穿。”C.“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D.这个人回答不上来。【解析】12【解析】13【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