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266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6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2考纲解读】1.再现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典型事件,再现历史阶段特征2.结合热点问题从新的视角考查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3.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扩大与亚非拉的经济合作的角度命题考查【易错点点睛】易错点l再现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典型事件,再现历史阶段特征1 卷I)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 )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错误解答】C 【错

2、解分析】考生一方面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清楚,误选了C项;另一方面考生对题干中的“伟大尝试”理解不透,不能正确地做出判断。 【正确解答】D 2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相比,相同点是 ( ) A农民或封建王公掌握领导权 B民族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C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 【错误解答】A、B 【错解分析】 考生对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觉醒的基本史实没掌握,无法准确地找出相同点。 【正确解答】C3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不同于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表现在 ( ) 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领导权 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

3、治舞台 斗争遭到了殖民当局的镇压 A B C D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两次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点。“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和“遭到了殖民当局的镇压”显然是相同点,基本史实没掌握导致错选。 【正确解答】 B4 合卷I)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 ( ) A是在工人阶段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 B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 C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 D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特别提醒】关于民族解放运动:(1)掌握民族解放运动各个时期的阶段特征;特别是比较亚洲革命风暴与亚洲觉醒的特点:具体分析、比较印度历次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原因、斗争特点。(2)注意殖民地半殖民地生产力

4、发展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注意列强侵略的变化与殖民体系的形成、瓦解。(3)注意把历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与当前一些地区的矛盾冲突联系起来,如把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与当前印巴冲突联系起来、殖民主义与中东问题等。 关于社会主义运动:(1)明确国际共产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而产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掌握各个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阶段特征及其原因。(3)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4)掌握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的历史沿革,主要政策、制度。归纳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变式训练】1 下列关于18、19

5、世纪拉丁美洲政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大部分地区成为英、法两国的殖民地 B墨西哥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C圣马丁率领军队彻底击溃西班牙殖民军D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建立了共和国1D解析:独立前的拉美处于西、葡殖民统治之下,海地是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彻底击溃西班牙殖民军的是玻利瓦尔。2 20世纪初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 A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 B民族资本主义广泛兴起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已经或正在形成D工业革命已经完成2D解析:A、B、C三项正确揭示了亚洲觉醒的历史背景和本质含义,D项错误,没有民族独立,谈何完成工业革命。 3 四月提纲提出 ( ) A把大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6、 B推翻沙皇专制政权 C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D立刻开始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3C解析:四月提纲是二月革命后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提出的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文件。 4苏联解体说明了 ( ) 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B“苏联模式”的失败 C十月革命的失败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失败4B解析: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的解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 5 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得以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的 主要国际因素是 ( ) A美苏争霸处于僵持阶段 B中美和中日关系的缓和 C第三世界的兴起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5C解析:20世纪70年代,许多亚非国

7、家获得独立并纷纷加入联合国,并冲破超级大国的阻挠,支持恢复中国的联合国合法权利。易错点2结合热点问题从新的视角考查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1 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 ( )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误选的原因是:一是考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前后顺序没掌握;二是考生对两种政策的特征也发生了混淆。 【正确解答】C2 卷)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

8、先后建立过多个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每个组织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首次被突破的背景下成立的是 ( ) A国际工人协会 B第二国际 C第三国际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3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具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错误解答】C 【错解分析】 部分考生对题干中的“先进知识分子”理解不透,竞把它等同于“共产党”,所以误选了C项。 【正确解答】A4 卷I)巴黎公社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

9、施中,相同的是 ( ) A实行土地改革 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C以革命武装代替旧军队 D给予国内各民族平等权利 【错误解答】 A、B、D 【错解分析】考生由于对巴黎公社和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中有关的知识掌握不牢,在比较分析相同点时,出现了偏差,从而误选了A、B、D三项。 【正确解答】 C【特别提醒】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首先要从总体上抓住苏联的改革、东欧的改革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概况。其次要突破两个难点:一是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国家改革的总特点:力图改变旧体制的弊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但除中国外,均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的弊端;二是分析苏联、东欧改革失败的原因,应从苏联的控制和干涉这个因素分析,还

10、要将其放到二战后美苏冷战、争霸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变式训练】1 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属于 ( ) A突发性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 B自觉性的武装斗争和经济斗争 C有纲领的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 D有准备的武装斗争和经济斗争1A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巴黎公社革命背景及性质的分析、理解能力。巴黎公社起义是在祖国处于危难关头、本身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攻的情况下发动的,具有突发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尝试,属于政治斗争。2 从世界历史看,社会主义第一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并实现巨大飞跃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第一国际成立 B法国巴黎公社起义 C俄国十月革命 D

1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C解析:本题容易误选B项。要注意巴黎公社既没有也不可能做到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做到了。3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下列最能体现这一“结合”内容的是 ( ) A废除实物配给制 B允许自由贸易 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D实行工资级别制3B解析:注意紧扣题干的工农联盟的“结合”的经济表现,而B项正是经济联系的纽带。4 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 共产党领导一切,党政不分,党直接发布命令苏维埃是名副其实的人民政权的权力机构 领导人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个

12、人专制独裁,毫无民主法制可言A B C D4B解析:所谓“斯大林模式”就是斯大林时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它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以党代政,苏维埃不能真正发挥人民政权的作用,据此排除。另外,表述过分,应该是个人专断盛行,缺乏民主,民主法制遭到践踏。5 针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邓小平曾在1992年南巡时说过下面一段话: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的复辟和倒退

13、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从中吸取了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请回答:(1)“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试结合英国或法国史实证明这一观点。(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分析造成曲折的原因。(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文革”中也曾经历过严重的曲折,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邓小平作了哪些方面的努力?5(1)以英国为例:英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内战结束后建立了共和国。后来克伦威尔等人的军事独裁统治引起政局混乱。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到“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

14、(2)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现实原因:各国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积累了许多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指导思想: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加剧了东欧各国政党分裂与蜕变。资本主义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促使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3)努力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抓经济建设,纠正文革中的错误。【难点突破】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扩大与亚非拉的经济台作的角度命题考查1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在苏联遭受重大挫折。它所提供的教训和启示有 ( ) 发展生产力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 加强党的建设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5、相结合 巩固国家统一要和加强民族团结相结合 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要与防止“和平演变”相结合 A BC D 【解析】 本题题干所述都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解答的关键是联系教材中具体的事实与题目各题支的表述相比较,印证其中能形成逻辑关系的内容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答案】D2面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是 ( ) A全面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中,市场经济制度是体制上的保障,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

16、原因,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迫切需要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制度,所以,为适应这一形势,中国政府的重大举措即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D3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多次成功举办体现了 ( ) 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趋势加强 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有利于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A BC D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答案】 B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国家在全球化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的最主要表现是 ( ) A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B亚洲经济实现腾飞,成为国际重要经济力量 C部分亚

17、洲国家实现工业化 D结成亚洲范围的地区经济集团并发挥积极作用 【答案】C5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了对拉美四国的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首次访问拉美。 材料一:西班牙禁止殖民地从事有损于宗主国农业利益的生产活动,比如禁止殖民地栽培葡萄、橄榄、亚麻和养蚕。对于宗主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暴利的热带和亚热带农作物,比如种植甘蔗,鼓励其发展,造成拉美以初级产品出口为特点的经济。独立战争之后诞生了不少民族国家,但已经定型的初级产品出口为支柱的经济状况没有得到改变。19世纪中叶,初级产品,如哥伦比亚的烟草,古巴的蔗糖,巴西的咖啡,委内瑞拉的可可等主宰了拉美出口部门,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8、。经济学家的研究认为,初级产品的出口不足以使一个国家走上经济发展的道路。 材料二:咖啡原产地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8世纪20年代由荷兰人传到了拉美地区。时至今日,种植咖啡已成为拉美的传统。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啡出口量为世界咖啡贸易总量的30。因拉美生产的咖啡质优价廉,瑞士雀巢、美国宝洁和卡夫等欧美经营咖啡饮品的大跨国公司,将这里作为其主要原料供应地。目前世界咖啡最大的消费地区是美国,其次是欧盟。材料三:中国与拉关贸易不断增长,近三年,每年增幅都在50左右。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机电、纺织、轻工、家电等,进口则以农矿、能源类产品为主。胡锦涛主席在这次访问中发表演说:“中拉虽相距

19、遥远,但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我们在争取民族解放、捍卫国家独立、建设自己国家的事业中有着相似的经历。这使我们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有着相通的感受和共同的语言,使我们成为万里尚为邻的好朋友。”(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殖民统治者对拉美的经济政策及其对拉美经济发展的影响。(2)咖啡的生产及咖啡文化进入拉美属于文化的扩散方式。分析拉美的咖啡生产在欧美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谈谈中国为什么与拉美能成为“万里尚为邻”的好朋友? 【解析】 本题通过中国与拉美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回答第(1)问必须结合材料一反映的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形成拉美单一的经济结构,运用历史

20、知识回答。第(2)问要运用地理知识回答。回答第(3)问要结合政治常识,从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政策的角度分析问题。 【答案】(1)经济政策:殖民统治者对殖民地征收沉重的赋税,禁止殖民地生产与宗主国竞争的工农业产品,强迫殖民地生产宗主国能够荻取暴利的农产品,不允许殖民地自由贸易。影响:造成殖民地经济类型单一,以出口初级产品为经济核心,难以使经济走上富强的发展道路。 (2)迁移。湿热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土地价格;规模化生产;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3)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力量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和拉美在政治上相似的历史经历、经济上的互补性促使双方合作

21、,成为好朋友。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拉美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发展与拉美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是我国积极履行对外职能的结果。【特别提醒】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必须扩大与亚非拉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合作,从而使双方都获得更多进入对方市场的机遇、更充分地享受到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的好处,做这类题时,应多从双方互惠、双赢上考虑。【2012名师预测】一、选择题1 近代史的早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心在美洲。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最早发生在 ( )A海地 B巴西 C墨西哥 D美国1D解析:四国

22、中,北美独立战争发生最早。2 北美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革命后,现代化的道路差异悬殊,导致这种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 ) A宗主国的殖民统治 B革命斗争形式 C革命领导力量 D经济发展状况2D解析:独立前的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而独立前的拉美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从而导致两地区独立运动的领导阶级、革命结果出现差异。3 19051908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与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 A范围席卷全国 B采用武装斗争方式 C提出了民权和独立的要求 D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3C解析:19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属于旧式的抗争,而20世纪初的民族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

23、这是二者的本质不同。 4 19世纪晚期,在非洲反帝斗争中取得了胜利,维护了 A埃及 B埃塞俄比亚 C苏丹 D阿尔及利亚4、B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能力,埃塞俄比亚是近代非洲唯一保持了民族独立的国家。5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侵略妨碍了亚洲各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 ) A与各国封建势力加紧勾结,维持反动统治 B商品倾销破坏了亚洲各国传统的经济结构 C压制了新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加紧侵略,使各国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5B解析:注意“破坏亚洲传统经济结构”在客观上有利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 与“亚洲的觉醒”时期其他各国的斗争相比,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最突出的特点在于

24、 ( ) A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B进行武装斗争 C提出了较完整的纲领D建立了共和国6D解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而A、B、C三项是“亚洲觉醒”时期多数国家的共同点。7 20世纪30年代,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特点是 ( )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殖民主义 C反对法西斯侵略 D反对霸权主义7C解析: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崛起,首先在亚非点燃了侵略战火,因此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任务是反对法西斯的侵略。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据此回答811题。8 卷)马克思主义是在吸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成果中有( )

25、 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达尔文的进化论A B C D8A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出现晚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应排除。9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 )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9B解析:注意教材表述的巴黎公社起义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10 卷)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

26、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10A解析:B、C两项属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应排除;D项针对列宁的提法不确切,也应排除。11 有人说,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种“新型”是指 ( ) 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 C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D以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11A解析:19世纪晚期西欧社会民主党普遍受到修正主义理论的影响,注重议会斗争;而俄国诞生了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主义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俄国十月革

27、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的革命实践。据此回答1214题。12列宁说:工C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十月革命 C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D十月革命的爆发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12C解析:注意题干的假设语气,列宁强调了一战对加速俄国革命爆发的作用。13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具体表现在 ( )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直接掌握了政府权力

28、D工人阶级拥有革命武装力量13B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革命后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开始了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1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曾设想俄国二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后来却“走上了非和平的道路”。这主要是由于 ( )A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 B七月流血事件发生 C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 D外国武装干涉14B解析: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和平夺权的条件已不具备。十月革命胜利后到二战以前,苏联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据此回答

29、1518题。15 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经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说明列宁认为 ( )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15C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运用资本主义管理方式促使经济发展。16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是 ( ) 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B明确了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确立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16C

30、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俄国的现实相结合,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成功探索,它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具有普遍意义。17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遭到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 A将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 B没有解决经济体制上的问题 C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D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17D解析:苏联两位领导人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也就是说其改革的主观认识与苏联的客观实际不相一致,没有做到实事求是;注意B项是错误的,因为赫鲁晓夫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8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 ) 体制上的弊端长期得不

31、到纠正 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国内民族关系没有得到正确处理坚持僵化的意识形态理论AB C D18B解析:题支错误,因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是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坚持原来的意识形态理论。二战后,实现民族独立的亚洲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引起世界瞩目。据此回答1920 。1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和西亚产油国在经济发展上都 ( ) A面临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问题 B调整经济结构,参与国际竞争 C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累起丰裕的国家财富D注重吸收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19B解析:A项只符合新加坡;C项只符合西亚产油国;D项符合韩、新两国。20 印度自独立以来,努力促进国

32、家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 )A建立起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基本实现粮食自给 C科学技术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D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世界领先20D解析:印度领先世界的是软件开发业。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 1858年

33、10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材料三: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一1852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四: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

34、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请回答: (1)材料一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三中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中列宁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4)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中,你得出哪些认识?21(1)用暴力夺取政权。原因:共产党宣言发表前夕,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相继失败,说明了资产阶级镇压无产阶级的残酷性以及和平进行革命的不可能性。(2)都充分利用合法斗争方式。理由:无产阶级斗争的条件有了变化“能有效地使用普选权”。(3)和平过

35、渡。武装夺权。资产阶级政府继续参战和对人民镇压。(4)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当时本国国情的革命建设道路。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印度,英国进行了四次侵略迈索尔的战争、三次侵略马拉特的战争,占领了南部和中部印度。仅侵吞孟加拉国库一项,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3700多万英镑的收入。鸦片战争(占公司收入17)和向当地商人出卖豁免国内关税的执照,也是公司一笔发大财的买卖。(东印度公司)在17651766年征收孟加拉的地税为147万英镑,17751776年增加到2818万英 镑。18141835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从125

36、万匹跌到了30多万匹。同一时期内。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往日工业发达和人口稠密的城市,如达卡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人数从1827年的15万锐减到3万,失业的手工业者因找不到工作而挣扎在死亡线上。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册材料二:1793年,印度总督康华礼在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等省实行“固定柴明达尔制”,废除了农村公社成员对土地的共有权,把包税人(柴明达尔)变为私有地主。柴明达尔以1790年的征税额为不变的“固定”数额,但须将其地税收九成上缴公司。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册 材料三: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在印度造成社会革命

37、完全是受极其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竞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材料四: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乱,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五:(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舍经济。他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舍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从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

38、括英国侵略印度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在印度的主要罪行。为什么说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却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的论述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3)甘地的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结合材料和历史事实简要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22解析:英印关系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关系的典型。此题引用了五段材料,全面考查了英国对印度侵略的方式、产生的影响以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英国进行了四次侵略迈索尔的战争、三次侵略马拉特的战争,占领了南部和中部印度”,总结出武装侵略、占领领土的方式;据材料一中“仅侵吞孟加拉国库

39、一项,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3700多万英镑的收入”,总结出掠夺财富的侵略方式;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其他内容可概括为征收商业税、土地税、倾销商品等。第(2)问英国对印度的主要罪行,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去概括,并对殖民侵略的双重性进行深入分析。第(3)问甘地的经济思想实际上是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在经济上的反映,对甘地经济思想的评价可结合课本回答。 答案:(1)武装侵略,占领领土;掠夺财富,鸦片贸易;征收商业税和土地税,倾销商品。 (2)罪行:英国破坏了印度主权,奴役印度人民,造成印度手工业者破产,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但是英国的侵略也破坏了印度当时落后的土地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先进

40、技术,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社会进步,所以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从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角度,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事件。 (3)思想:提倡手工纺织,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评价:作为打击英国殖民统治的口号,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一概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想让印度退回到农村公社的社会经济状况是不可取的,是历史的倒退。23概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相似之处和不同点,并指出三者实施的成效。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3解析:此题将中外不同时期的三种政策放在一起作比较,要求

41、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好比项。由于三者都是“政策”,可以从实施政策的背景、目的及政策的内容、实质和实施的效果等方面去进行考虑。其次,要注意剖析材料要从大处着眼,力求反映事件的本质,千万不要在某些表面现象上着墨。再次,行文要力求简明扼要,不要展开论述,否则会冗长杂乱。三项政策实施的成效,可依据教材概述。结论可据自己的认识,但必须坚持论从史出。 答案:相似之处: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同之点:(1)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

4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新政前,美国遭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改革开放前,“文 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国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亟待转移。 (2)内容不同:苏俄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面干预,中国的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内容涉及农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目标是实现经济体制的改变。 (3)性质不同:列宁是在无产阶级掌握经济命脉的条件下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实施缓和社会矛盾、恢复经济的措施。

43、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依据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创举。实施成效:苏俄生产力发展,工农联盟巩固,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美国虽不能遏制危机,但是经济复苏,社会稳定。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结论:(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计划经济和市场性经济都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方法。24下图为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的发展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图,指出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2)亚洲一些国家是如何把握机遇,发展本国经济的? (3)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

44、把双刃剑。试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历说明之。24(1)特点:亚洲国家在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道路的同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军事订货和后勤供应,积极发展了本国经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和韩国利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积极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印度政府推行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国家 经济的发展。西亚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本国的石油资源,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3)经济全球化进程既为东南亚国家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时机,它们大量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但经济全球化也使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压力和挑战,1997年下半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各国造成巨大损失。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