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225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2143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225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225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225_1516苏教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22515-16苏教版(无)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

2、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看拼音写词语“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

3、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Zo go q zh p hi chn hu m b zu shng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近义词近义词:鼓励-( )确实-( )赞扬-(

4、)反义词:精彩-( )希望-( )紧张-( )三、解释词语的意思(1)数重山: (2)照我还: (3)春晖: (4)一水间: 四、根据句子写出成语1、蚊子找蜘蛛-( )2、泥菩萨过河-( )3、包公断案-( )4、麻绳拎豆腐-( )5、隔着窗户吹喇叭-( )6、木兰从军-( )五、选择:下面四个句子,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妈妈知道我并不是到外婆家。2、妈妈不知道我到外婆家。3、我到外婆家,妈妈不是不知道。4、我到外婆家,妈妈是知道的。A、1和2 B、3和4 C、2和3 D、1和4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默写古诗游子吟这首的作者是( ),“游子”的意思是( ),“吟”的意思是( ),这首诗表达

5、了诗人 。3、 泊船瓜洲这首诗是 朝诗人 的作品。后人常用 这两句话来形容思乡之情。七、阅读理解百灵鸟和它的孩子们从前,有一只聪明的百灵鸟,竟然在麦地里筑巢孵卵。麦子快要成熟时,她不禁为自己的儿女担忧起来。要是割麦人一到,肯定会发现他们,把他们害死。为了防范于未然,她每天早上外出觅食时,叮嘱儿女们注意人们讲些什么,好事先有所准备。一天,百灵鸟外出找东西时,农夫来了。他见麦子都熟了,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庄稼该收割了,我这就去请邻居们帮忙。”百灵鸟回来后,儿女们惊恐不安地讲了听到的话。她说:“孩子们,你们别怕。要是农夫找邻居帮忙的话,还得等一段时间。”第二天,农夫带着儿子来地里。他环顾麦田后,说

6、:“这些麦子熟透了,该动手收割了,快去通知咱家的亲戚们,请他们来帮忙。”妈妈咱们该搬家了吧小鸟问放心吧我的孩子百灵鸟回答说农夫的亲戚们自家也有麦子割他们是指望不上的第三天,农夫和儿子又来了。他见麦子已熟过了劲儿,麦粒都开始往下落,就对儿子说:“你快去雇几个人来,咱们明早就割。”百灵鸟听到这,悄声对儿女们说:“咱们该走了,一个人要是不指望外人,自己动起手来,那肯定有办成的希望。”1、给文章5、6自然段加标点。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指望( )惊恐不安( )叮嘱( )3、农夫两次对儿子说的话为什么不同?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八习作天地请你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你最喜欢的文章,写一篇读书笔记,要写出阅读后的真实感想和体会。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字数在400字左右,做到句子通顺,层次清楚,无错别字,感受体会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