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轻巧夺冠5015-16苏教版(无)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2分)“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
2、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给加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并改正文中一个错别字。(3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维吾尔族的小伙子热情jn()朗,浪漫风趣。维吾尔族的姑娘妩媚漂亮,载()歌载舞。他们天生爱花,巴
4、扎的闹市里,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暮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2、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填入相应括号内。(7分)精兵()政 幼()可笑 千()一发 一()千里 一()而入截然()同 惊心()魄 一()而尽 狂风()雨 别()一格(1)精简人员,缩小机构。()(2)别有一种风格。()(3)比喻极其危险。()(4)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3、选词填空。(4分)昂贵珍贵宝贵名贵(1)这些()的参考资料对我们的研究有极大的帮助。(2)张排长带领小分队英勇阻击敌人,为部队大反击赢得了()的时间。(3)博物馆内收藏了许多()的字画。(4)这批
5、货,价格(),公司不同意进。4、按要求写句子。(4分)(1)张思德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用符号修改病句)(2)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缩句)(3)实现了中国人民梦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把词语组成通顺的语句)(4)每一个年轮,都仿佛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画册,记录着学校的生活,记载着我们的故事。(仿写句子)每一个年轮,都仿佛是。5、积累填空。(7分)(1)“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这是宋代诗人 写的。(2)使卵石臻于完美的, , 。(印度)飞鸟集(3)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美国)(作者)(书名)6、名
6、著阅读。(7分)(1)下面是从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中摘录的一则“鲁滨逊日记”:五月四日出去钓鱼,但没有钓到一条我敢吃的鱼,当我感到十分厌倦,正要离开的时候,却钓到一只小海豚我所用的长长的钓丝,是用绳纰p搓成的,只是没有钓钩可是我还是经常钓到足够的鱼来吃我把它们晒干了吃。在这则日记中,鲁滨逊的生存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富有生存智慧的鲁滨逊在荒岛还做了哪些事来解决他的生活难题?(概述两个事例)(2分)二、阅读理解(38分)有两件事,我认为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镜子,其中一件是老外干的,另一件也是老外干的。我把它们分述如下。 第一件事:武汉市鄱阳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的
7、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20世纪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度过了80个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设计者远隔万里,给这一大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为本事务所在1917年设计的,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 真是闻所未闻1 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然而,至今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这份心的,竟然是它最初的设计者,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是怎样一种因素(体制?岗位责任制?金钱的诱惑?铁的纪律?敬业精神?个人品德?还是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日常的共同遵守的生活准则?)使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在时空中更新换代了数茬
8、人的机构,虽经近一个世纪的变迁,仍然守着一份责任、一个承诺?面对咱们自己的豆腐渣工程,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第二件事:在东北地区滨洲铁路穿越小兴安岭那条最长的隧道的山顶,有一座方方的石碑,那里长眠着一位异国的工程师。这位工程师曾负责这条隧道的设计。当工程进度由于意外没有按照预定时间打通时,这位工程师开枪自杀了!她以自杀抵补自己的失职和耻辱。 这种自责方式对我们来说太陌生了。我们太习惯于在失败面前寻找“客观原因”了,我们也太习惯于在失误面前为自己开脱了。一个肩上负有责任的人,出了天大的责任事故,别说引咎自杀,辞职谢罪的也少有。一位异国女工程师喷洒着鲜血的自责行为,让我异常分明地看到了我们灵魂中
9、的暗点。 以上两个故事,将是我后半生永不丢弃的镜子,既照我的言行,也照我的内心,我愿意把这两面镜子送给所有有自省精神的人。 1“真是闻所未闻!”是_的意思。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惊讶感慨的感情,在上下两层中起_作用,从表达方法上说是由_转到_ 。第二件事也有起这样作用的一句话,它是:_ 2第1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后半部分本可以改为这样一句:“两件都是老外干的。”作者为什么那样说呢?他用的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3第2自然段用了许多数字,都是为了说明什么? _4“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了吧?”这是个什么句?可以改为陈述句吗?理由是什么? _5第3自然段括号中的部分,为什么都用问号?可以改为顿号或者逗号吗? _6下面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括号内写出。(1) 80个春秋。() (2)景明大楼现已超期服役。() (3)豆腐渣工程。()三、作文我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