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示儿,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3学会2个生字。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5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积累多首陆游及其它诗人的爱国主义诗歌。【教学重点】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难点】理解陆游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实现愿望的原因以及诗人的悲愤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出示诗句:(齐读)。位卑未敢忘忧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知道这些诗句都表现了
2、什么样的感情吗?生:表现爱国主义感情的。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表现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歌。【教学过程】一 读题,介绍作者导入1板书课题:示儿2师:谁来把课题读一读?谁来说一说诗题是什么意思?3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板书:陆游)他的遗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示儿。(板书),谁了解陆游,简单的说一说。4师: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时交待儿子的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了解陆游临终最后的遗
3、嘱。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2师:好,现在谁来读一读课文。注意,同学们在听别人读的时候,你也要在心里跟着练。(指导学生评价,要求读准字音。)(一至两名)3师:读得不错,把第四句诗中的两个生字也读得很准,这两个生字,一个是“祭”,一个是“乃”。师板书:祭 乃 (提醒两个字的写法,祭不要少一点,乃的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4师:谁来把这两个生字读一读。(指名二位同学)真好,谁把这两个生字放回诗句中再读一读。5师:知道“家祭”和“乃翁”是什么意思吗?生:“家祭”就是家中祭奠过世的亲人。“乃翁”就是你的父亲。师:乃翁在诗中其实指的就是
4、(生:陆游自己。)6下面就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评价)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1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一想诗人临终时最遗憾的是什么,最想交待儿女的又是什么?2师:对于这首诗你们理解了吗?诗人陆游在临终之前最遗憾的是(生答)板书: 不见九州同,他死后交待儿女一定要做的是(生答。)板书:北定中原日3师:同学们,当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倒退到八百多年前,看看当时诗人生活一个怎样的时代中?谁找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师作补充: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三年把北宋
5、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太上皇宋徽宗、一个是当朝皇帝宋钦宗掳去,北宋亡国。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但是南宋小朝廷却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的领土。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并且金兵不断南下,一路烧杀抢掠,地方上被弄得十室九空,老百姓痛哭连天,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到陆游八十五岁逝世时,也没有恢复中原的统治。诗人在临终时,把孩子唤到床前,交待下这样的遗嘱。(师范读。)4师范读。听到老师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说:悲凉、忧伤、期望。)你想读好这首诗吗?5生齐读,师生合作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与悲伤的情绪。四品读一二句,感受“悲之切”多媒体出示一二句1 指导朗读
6、第一句。师:第一句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诗人本来知道什么?那人死有哪些都成空了?生发散答:财产、烦恼、牵挂那怎样才能把这句读好呢?谁来试一试。(指导学生把“空”字读好。)师范读。(读出陆游临终前豁达的生死观。)师引读:人死之后,一切财产都已成空人死之后,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人死之后,一切牵挂都已一了百了2指导朗读第二句师:死亡对于诗人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他心中却有件事始终都放心不下,他心有千万个不甘啊!(出示第二句)师:你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陆游此时此刻的心情吗?生自由回答。师:用诗中的词就是悲。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不见九州同)陆游出生第二年,金兵就占领了中原地区,他和家人跟着百姓
7、,过着逃亡的生活。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抗金志向。可是直到陆游85岁就要离开人世,也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他的心怎能不悲伤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悲伤读出来吗?(先指名再引齐读。)师相机引导:他见到了没有?是啊,没有啊。(读好“不见”,读出悲伤。)引读: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83年过去了。3链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配以十面埋伏音乐),体会诗人的悲痛之情。师:诗人他还曾经写下过这样一首诗。多媒体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师范读,学生轻声齐读。师:那孕育汉族文明的滔滔黄河依然奔腾泡哮,可是现在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槽,那巍巍千仞的西岳华山依然雄伟壮丽,但却已成为金兵的牧马之地
8、,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望眼欲穿,盼来的却是南望王师又一年。师: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中原的老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生发散回答: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流着痛苦的眼泪。师:诗人仅仅是为没有看到国家统一而悲伤吗?(更是为了中原的老百姓凄惨的生活。)中原壮丽河山沦陷,诗人悲伤啊(生读一二句)中原的百姓期盼王师,望眼欲穿,诗人悲痛啊(再读一二句)4 链接题临安邸,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师:那遗民日夜盼望的王师呢,那宋朝朝廷的皇帝和大臣们呢?他们都在干什么?有一个叫林升的诗人看到了。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你能看到林升所描绘的那幅景象吗
9、?生答:南宋的统治者们还在终日寻欢作乐,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师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首诗的第二句是一个问句。诗人在问谁?我们该怎么问?就让我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去问一问!(多次练读“ 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这是个怎样的朝廷啊?师:中原河山沦陷,遗民泪尽,可在杭州的西湖边朝廷权贵们却还在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早已把中原的老百姓丢到了九霄云外。那么现在,诗人的心情仅仅是悲痛吗?不!是悲愤!(课件回到一二句)师引读: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祖国的统一,陆游悲伤啊,读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中原的老百姓,陆游悲痛啊,读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的朝廷权贵们,陆游悲愤啊,读师:生命即
10、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师引读: 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生:九州同。五品读三四句,感受“盼之深”师过渡:这样的朝廷做不了什么,但是诗人他心中千万个不甘啊,他还在期盼啊!多媒体出示三四句。1 指导读好三四句。师: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师板书:盼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的?(无忘)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怎样交待儿女呢?(指名读,指导读好无忘。)师引读:孩子啊,这可是我最后的希望啊孩子啊,这可是我仅有的期待啊孩子啊,这可是我惟一的牵挂啊师:读着这样的诗句,在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想象临终情景)可是陆游还能听到吗?(不能)听不到还要听,盼不到还要
11、盼,这都源于他那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师板书:爱国师:他一再叮嘱儿女(生齐读三四句。)他一再叮嘱(生再齐读三四句)2链接陆游诗句,加深对诗人爱国之情的体会。师补充介绍陆游:陆游从小就受到家中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早年曾投身军营,但在朝庭中投降派的一再排挤之下,诗人晚年只得辞官退隐家乡。但他心中收复中原的信念却始终没变。多媒体出示,并引读:早年他在夜读兵书中写道: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中年他在枕上中写道: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到了晚年80多岁时他又在老马行中写道: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师:诗人八十多岁仍然盼望着跨上战马,上阵杀敌!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2、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诗人的爱国情怀至死不渝,让我们一起发出诗人心中的那份期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乃翁,告乃翁! 生齐告乃翁!六 回归整体,诵读全诗。有一种厚重的催人泪下的情感,叫爱国,有一位伟大的无法不敬仰的诗人,是陆游。让我们全体起立,带着对陆游的崇敬之情再一次读一读这首诗。七总结全课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陆游一样的爱国主义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有屈原、杜甫、范成大、文天祥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伟大的爱国情怀,从小立志,续写新时代的爱国诗篇。播放满江红。八板书设计:示 儿悲 盼 不见九州同 北定中原日 爱 国【设计理念】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阅读古诗文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方法以及促进古诗文积累的有效途径。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围绕爱国主义情感这一主题,精心挑选一系列同主题古诗,运用课前展示积累,课中链接、对比积累,课后拓展积累等多种积累方法,抛弃对古诗词过多理性分析的教学手段,“用诗解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