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2021铁岭一模)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这场运动的主力发生了变化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D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与材料“1919年5月”不符,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
2、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五四运动主力变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故D项正确。2(2020武昌调研)1920年,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国民党人即诚邀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长;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就配合共产国际代表,主动邀请国民党人与中国共产党等组成代表团前往莫斯科策划东亚的反帝革命运动。这主要说明国民革命中()A国共合作有深厚历史基础B共产国际发挥重要的作用C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D统一战线有利于革命胜利A根据材料可知,1920年国民党邀请共产党人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
3、员长,1921年中国共产党邀请国民党人策划反帝革命运动,这说明国共两党的合作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故选A项;材料分为两层意思,共产国际发挥重要作用,只是第二层意思的反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共两党相互邀请,体现的是国共两党的深厚感情,不涉及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共合作有深厚的历史基础,而非统一战线有利于革命胜利,排除D项。3(2020广安二模)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而华北和东北则十分消沉,广东地区一度活跃的状态也发生扭转。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工业布局的不平衡性B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C革命形势的发展进程D城市中心道路的失败
4、C根据材料“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而华北和东北则十分消沉,广东地区一度活跃的状态也发生扭转”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国民革命期间北伐的影响,工人运动活跃,而北方受军阀控制消沉,北伐开始之后广东工人活跃的势头已过,故选C项;工业布局与广东地区工人运动活跃状态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社会主要矛盾不能造成工人运动状态的区域差异,排除B项;三大起义失败标志着城市中心道路的失败,排除D项。4(2020莆田三模)南昌起义军南下失利后,朱德、陈毅率领余部在江西南部农村进行了三次整顿,建立了党支部,规定了部队的组织纪律和群众纪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军事训练。这些整顿(
5、)A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是中国共产党参与军事斗争的开端C推动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这些整顿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推动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故选C项;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标志是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力量进行军事斗争的开端,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排除D项。5(2020贵阳一模)1928年的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1929年的兴国土地法调整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调整()A有力地回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
6、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逐步成熟C反映了“左”倾错误逐步泛滥D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右倾错误得到清算B从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的绝对土地公有制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保留农民自有土地,说明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做出了调整,这种土地政策的调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在逐渐走向成熟,故选B项;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A项;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标志着党内“左”倾错误开始泛滥,排除C项;1942年延安开展整风运动,彻底清算了“左”倾和右倾错误,排除D项。6(2020厦门一模)1927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陈独
7、秀主张农民协会的会员和自卫武装可应征加入国民革命军队伍,毛泽东提出农民武装可以“上山”或加入与同党有联系的军队中去,以保存革命力量。这些主张()A初步吸取了国民革命的教训B反思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C推动了大革命新高潮的到来D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先锋力量A根据材料“陈独秀主张农民协会的会员和自卫武装可应征加入国民革命军队伍,毛泽东提出农民武装可以上山或加入与同党有联系的军队中去,以保存革命的力量”可知在革命面临严重危机的关头,党的领导人强调保存革命力量,初步吸取了国民革命的教训,故选A项;八七会议反思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与材料时间“1927年7月4日”不符,排除B项;国民革命推动了大革
8、命高潮的到来,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农民加入革命队伍,排除D项。7(2020洛阳二模)1933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新谷米上市后,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粮食调剂局的成立()A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B保证了反“围剿”取得胜利C借鉴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稳定了全国粮食市场秩序A“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有利于增加农民对苏区政府的信任,达到巩固政权的效果,故选A项;“粮食调剂局以高出市场1/3的价格,向农
9、民(主要是贫农、雇农)收购米谷,待到青黄不接之际,再按市场价格的95%卖给农民”事实上增加了苏区政府的负担,不利于反“围剿”,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的干预,而苏区的做法正好相反,排除C项;“1933年春,中央苏区政府成立粮食调剂局”仅代表中央根据地,无法代表全国,排除D项。8(2021株洲检测)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6月,红四军明确宣布“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这些措施的颁布旨在()A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利益B改变土地国有的政策C推动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D增加根据地财政来
10、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都是为了推动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故选C项;材料未反映这些措施旨在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利益,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土地政策的合理调整,并非改变土地国有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土地和商业政策的调整并非为了增加根据地财政来源,故排除D项。9(2021三湘联盟联考)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这就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A红军长征的危险性与艰巨性B国民党统治下农民阶级的极端贫困C日本侵华的残酷
11、性和野蛮性D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乡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与工农群众间的鱼水深情,D项正确;红军长征的“危险性”“艰巨性”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民党统治下农民阶级的极端贫困,B项错误;红军长征是由于“左”的错误指导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造成的,和日本侵华无关,C项错误。10(2020潍坊一模)民歌骂蒋匪“一骂蒋中正,全国下通令,进攻鄂豫皖,围剿我红军。二骂蒋匪军,勾结土豪和乡绅,血腥残杀我红军,手段真残忍”该民歌反映了()A国民革命面临失败危机B革命根据地受到严重冲击C红军主力转战于江南各
12、省D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背景B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十分恐慌,蒋介石接连向各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与材料中“进攻鄂豫皖,围剿我红军”“血腥残杀我红军”相符,故选B项;中国共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间顺序颠倒,排除A项;“鄂豫皖”反映红军已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并非红军主力转战,排除C项;鄂豫皖根据地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土地革命时期,而非20世纪40年代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11(2020龙岩二模)1935年3月,红军到达四川剑阁并驻扎了1个多月。在此建立了各
13、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革命真理,留下了城墙上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条文等。这些活动()A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B可佐证长征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C表明持久抗战方针日益深入人心D推动了土地革命在全国的顺利发展B材料时间为1935年,是在长征途中,长征途中“在四川剑阁”“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革命真理”说明长征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故选B项;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时间、地点均不相符,排除A项;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1935年还没有提出持久抗战的方针,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红军在四川驻扎的一个月期间主
14、要进行了政治宣讲,并没有提及开展土地革命,排除D项。12(2020贵阳二模)有学者考证,“人民解放军”这一称谓最早由刘少奇在1944年提出。从1944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经历了“提出中断再提出”的过程。这反映了()A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B中国共产党努力维持统一战线C党对军队领导权的加强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根据材料“人民解放军这一称谓最早由刘少奇在1944年提出。从1944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经历了提出中断再提出的过程”可知,这反映了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故选D项。13(2020景德镇三模)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
15、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毛泽东此言论的主旨是()A着力揭露国民党独裁的本质B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C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诚意D反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C材料“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反映了毛泽东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平建国的诚意,这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故选C项;材料“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表达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意愿,无法体现对国民党的揭露
16、,排除A项;材料“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没有对国民党提出要求,排除B项;“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不能体现反美的要求,排除D项。14(2020太原二模)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批判国民党忽视工业建设B说明抗日战争的经济损失C强调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D指引新中国经济建
17、设方针D根据材料“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可知此时毛泽东的分析意在指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和工作政策,指引即将建立的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故选D项;根据材料“现代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可知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并非“批判国民党忽视工业建设”,排除A项;根据材料“现代工业占10%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90%左右”可知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国情,是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结果,排除B项;根据材料“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可知此时毛泽东的分析意在指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和工作政策,并非“强调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排除C项。15(202
18、1湛江调研) 1949年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指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甚至包括局部的武装斗争,只有在解放过程中或解放后才有可能”,当前主要任务是“进行反遣散、反迁移、反裁员、保厂、保校、保业、保命等具体斗争。”这一决定()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B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C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D服务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需要D结合材料时间和具体内容,可知当时的上海群众运动由暴力方式转向和平方式,这与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的形势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有关,D项正确;这一决定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上海工人群众运动的具体指示,属于内部决定而不是公开宣示,A项“扩大影响”说法错误;B、C两
19、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2021南通阶段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学者周策纵先生在五四运动一书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按下面3个系统来展开阐释与评价:自由主义者的观点一场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派的批判中国的一场灾难; 共产党的解释在列宁的号召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洪晓楠、董德福等大陆学者以及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诠释存在着3种不同的五四话语系统:唯物史观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五四革命的强势话语系统;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关五四启蒙的
20、渐进的弱势话语系统;文化保守主义派构建的反五四话语系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阐释”为主题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12分)解析 根据题干限定“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阐释为主题提炼观点,并进行论证”并结合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对五四运动的解释存在三种话语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对五四运动的解释存在不同的话语系统的原因是五四运动本身带有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可得出观点:五四运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即可。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答案论点五四运动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五四运动阐释的多元性论据自
21、由主义者: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传统礼教, 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之为中国的启蒙运动保守的民族主义者和传统派: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激进反传统运动,自然遭到文化保守主义派、有传统情结的人的批判和反对,认为它导致了中国文化的断裂,是中国的一场灾难共产党: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故而“在列宁的号召下开展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说法具有合理性总结由于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同时又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和社会改造运动,是各种力量合力推动的一场运动,这就决定了
22、它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所以对五四运动诠释与评价呈现出多元性17. (2020山东青岛高三开学考试)诗中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写于1935年9月下旬,1935 年10月定稿)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七律长征。(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3分)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然后,提取相关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从历史的角度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读”,依据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从红军长征的原因、经
23、过、意义以及该诗写作背景和反映的精神等角度分析解读。答案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的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存革命的实力和挽救民族危亡,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北上长征。1936年10月,长征结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保存了火种。该诗创作于红军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途中,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七律长征以诗的形式诠释了长征的历史,不是原始材料,却反映着历史,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8(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24、求。 材料1927年10月,毛泽东进攻长沙失败后,准备向井冈山进发。他发现部队中有许多来自旧式军队的官兵打骂老百姓,有的战士还拿群众地里的红薯。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忧虑,几天后他颁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了“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等“六项注意”。1929年后,修改补充为“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基本形成。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为解放军总部起草了一份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该训令提到,这部纪律规定“实行多年,其内容各地各军略有出入”,故作统一规定。朱德当时也说,必须要把红军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1949年5
25、月下旬,第三野战军占领上海后,执行党的城市政策,严格遵守入城纪律。有市民回忆:“无数解放军战士日日夜夜风餐露宿、不入民宅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意义。(8分)解析第(1)问,根据“部队中有许多来自旧式军队的官兵打骂老百姓,有的战士还拿群众地里的红薯”可知,土地革命时期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规范军纪,改造军队中存在的旧军队习气。根据“实行多年,其内容各地各军略有出入”可知解放战争时期
26、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纠正和明确军纪,恢复红军的优良传统。第(2)问,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颁布有助于确立人民军队的纪律,成为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鲜明体现;同时还有利于增强革命军队的纪律意识和组织观念,培育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答案(1)土地革命时期:规范军纪,改造军队中的旧习气。解放战争时期:纠正和明确军纪,恢复红军的优良传统。(2)确立了人民军队的纪律,是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鲜明体现;增强了革命军队的纪律意识和组织观念,培育了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都有着深刻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
27、列要求。材料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1927年中国革命失败后的很多情形就是如此。在相反的情形之下,顺利也能转化为困难,如果是革命党人犯了错误的话,例如,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的胜利,变为失败了。据毛泽东著矛盾论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阅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材料出处获取有效信息,拟定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主旨
28、是毛泽东认为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革命斗争中的困难与顺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就此,可拟定论题“中国共产党能把革命斗争困难局面转变为顺利局面”,然后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战争等史实进行论述。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论述进行总结升华。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共产党能把革命斗争困难局面转变为顺利局面。论述: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以后,党的革命斗争陷入极端困难的处境,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比以前的军阀更为凶恶,许多优秀党员和倾向革命的工人农民遭到野蛮屠杀,全国突然转入了黑暗。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接受了失败的教训,纠正了党内的右倾错误,集结了革命力量,在敌人的进攻面
29、前,组织有序的退却和防御,并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争取革命运动的复兴。当白色恐怖笼罩中国时,革命条件非常艰难,毛泽东正确运用了矛盾法,分析了当时客观革命形势中的矛盾,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指出了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同时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政策,整党建军,紧紧依靠农民群众推行土地革命,使革命根据地的范围逐渐扩大,并在江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军势力日益壮大,粉碎了蒋介石几次“围剿”,经过几次大的胜利,新的革命势力也逐渐成熟,革命斗争由困难局面转为顺利局面。综上所述,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通过共产党人的努力,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就能够逐步克服困难,困难局面就会让位于顺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