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2、把握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色;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善良的呼兰河人身上所表现的国民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的批判,体会作品所揭示的旧的传统意识对善良人民的束缚与戕害。【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方法】、依托文本理清情节线索;、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生已对作品及作者,节选部分内容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为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初步感知,提升兴趣:课文题目是
2、小团圆媳妇之死,那么,小团圆媳妇是怎么死的?学生:捉弄“好好的孩子快让他们捉弄死了”教师:那么,同学们能从这一句话中找出哪些问题?找出关键词后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1、“好好的孩子”表现在哪里?2、“他们”是谁?3、“他们”是如何捉弄的?4、“他们”为什么要捉弄一个“好好的孩子”呢?很好,那我们现在逐一解决这些问题。二、小组合作,探究内含:1、 好好的孩子体现在哪里?(学生阐述)明确:她是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十二岁,但长得有十五六岁那么高。“黑忽忽的,笑呵呵的;照碗碟,弹玻璃球”“她说着的时候,好像说着别人的一样”等等。这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单纯的小孩子。2、他们是谁?主要指婆婆和看热闹的人。(
3、这一问题比较简单)3、他们是如何捉弄的?要求:男同学划出描写婆婆言行的句子。女同学划出看热闹人在小团圆媳妇洗澡过程中的语言行动的句子。分别请同学代表说自己的看法。明确:总的说来,他们是用滚烫的热水给她洗澡,共三次。因为小团圆媳妇“病”了,这是跳大神的所出的治病偏方招数。文中还有很多他们捉弄的方法,由学生代表来回答。4、他们为什么要捉弄一个好好的孩子呢?提示:从社会环境、传统文化、人性人心等来分析。请同学代表说自己的看法。明确:婆婆及其帮众们为了帮助小团圆媳妇成为一个符合传统标准的“小团圆媳妇”而狂热地参与到摧残小团圆媳妇的行列中去,最终导致小团圆媳妇的惨死。然而更可悲的是,几乎所有的人对此都不
4、会产生道德和良心的压力,因为她们信守当时社会话语的合理性,她们不仅看不到自己对小团圆媳妇的伤害,反而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她好。面对小团圆媳妇的死,她们心安理得,甚至多了饭后的谈资。可悲可恨。小结:由此看来,小团圆媳妇其实并没有病。“当周围的人都不正常的时候,正常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疯子”。真正有病的是看热闹的他们。三、拓展探究,升华理解:1、用这种方法能够治他们所认为的“病”吗?明确:不能,人们的迷信思想,愚昧2、小团圆媳妇该不该死?明确:不该,她没有错,只是不符合人们传统意识里的童养媳的标准罢了。3、是谁害死了她?明确: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旧的传统意识以及麻木、残忍、愚昧的看客庸众们。四、学
5、生总结,概括主题:本文通过一个健康活泼、天真善良的小团圆媳妇被折磨致死的经过,批判了善良的人身上所表现的麻木、愚昧、残忍的劣根性,揭示旧的传统意识对人的束缚与毒害。五、课外延伸,培养能力:比较小团圆媳妇和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思考问题:与鲁迅相比,萧红在呼兰河传里面的国民性批判有哪些相似性?(请同学们思考发言)点拨:1、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共同身分是媳妇,这个身分使他们受到礼教重重的束缚。所不同的,祥林嫂是再嫁的寡妇,受到贞节与迷信的捆绑,而小团圆媳妇则受到媳妇应行止合宜,唯婆婆之命是从的规范要求。面对此压迫,祥林嫂虽是成人,却毫无醒觉地接受不贞罪名;而小团圆媳妇虽有意识的反抗,童稚的身分,亦让她面对重重迷信、仪式的侵害而无能为力。2、无疑地,祥林嫂与小团圆媳妇是受到礼教与迷信的逼迫而致死,但帮助这黑暗社会吃人的,是借舆论之名,以礼教与迷信来围剿受害者的庸众看客,此为二者的共通点。3、主题相同:共同主题是美好而有价值的女性如祥林嫂、小团圆媳妇,被吃人的社会价值体系礼教、迷信和散播此价值的看客庸众逐步打败、毁灭。六、作业布置,实战实练:查阅资料写出呼兰河传的阅读感受并完成本课练习。七、板书设计,一目了然:呼兰河传小团圆媳妇之死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捉弄凶手旧的传统意识麻木、残忍、愚昧的看客庸众们婆婆:残忍、冷酷无情、“他们”:麻木、愚昧、无知、可怜又可恨,同时也是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