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讲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人民渴望统一与政治稳定。2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中央官制(1)内容: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监察百官和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是“三公”之下的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2)特点:既配合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3地方官制: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负责管理地
2、方事务,由皇帝任命。4用人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5法律制度:制定了细密、严苛的法律。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后世2 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大一统的历史地位秦朝大一统的历史地位仅仅从开拓疆域、确立中国腹地大格局之中来寻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从养成国家统一的心态历程中加以阐述。统一国家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之大,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核心论点: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漫画解史】秦朝巩固统一信息提取:秦始皇统一六国,并通过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建设道路、驿站等措施来强化国家统一,有利于增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对国家的认同。【图解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辨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信息提取:秦朝时期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构图解史】早期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重点一“家天下”的秦朝中央官制“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官僚政治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以后的“官”则是皇帝任免
4、,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韩非子主张“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对点训练1.(2020山东聊城模拟)“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材料主要表明秦朝()A等级制度日趋固化B监察体制正式形成C创立官僚政治体制D郡国并行体制终结解析:选C。依据题干“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
5、、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建立,取代了以前的贵族政治,官僚体制建立,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现等级制度日趋固化,排除A项;题干的主旨不是监察制度正式形成,排除B项;郡国并行制在西汉出现并逐渐消失,排除D项。2朝议制度秦汉时期建立的一种由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朝议制度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国家制度是封建统治集团普遍实行的一种决策制度,体现了地主阶级内部最高层次的民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对点训练2.在秦朝朝议中,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据此可
6、知朝议制度()A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B阻止了皇帝的恣意妄为C保证中央机构的独立性D标志秦代中央官制完善解析:选A。根据材料“有发言权的不仅是三公九卿,没有具体行政职责的博士也可进言”可知,朝议制度有利于减少君主决策的失误,故A项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皇权至高无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朝议制度,没有反映中央机构,故C项错误;朝议制度不能说明秦代中央官制的完善,故D项错误。“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秦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史料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
7、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摘编自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解读】史料反映了秦朝的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秦朝的监察全由中央统一领导。【思考】秦朝的御史大夫可否监察皇帝?试答:【提示】不可以。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监察机构听命于皇帝,是为皇权服务的。“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秦朝中央官制体现出的君主专制(1)三公九卿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国家军政大事的最终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2)太尉一职是虚设的,并未授予大臣,便于皇帝直接掌握兵权,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3
8、)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小农经济基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古代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农业社会,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利于抵御自然灾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中央集权体制能够凝聚分散的人力、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能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重点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1)专制主义:
9、是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裁。(2)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对点训练古代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的说法,到秦始皇时期,“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这反映出()A周朝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秦朝继承了古代的祭祀制度C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D秦朝大一统君主专制的形成解析:选D。由材料“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全都作为祭祀的对象”可知,秦始皇统一后建立了不同于分封制下
10、的新的帝王祭祀体系,这也是秦始皇一统天下,构建专制权威的表现,故选D项;材料显示的是秦朝的祭祀制度,而不是周朝的社会状况,排除A项;秦朝改变了古代的祭祀制度,排除B项;秦始皇不遵循古代礼制是材料的表面信息,不能反映秦始皇这种做法背后的实质问题,排除C项。“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秦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史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
11、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史料主要阐述了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思考】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试答:角度2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制度角度3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试答:【提示】角度1: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
12、展的产物。角度3: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1)它实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三公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谁也不能独揽大权,这保证了国家权力最终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3)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4)秦朝建立的这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重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
13、当”郡县制的现实启示郡县制是中国历史上运用时间最长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旨在加强对基层的管理,进而加强中央集权,是中央与地方互动的纽带。在郡县制形成过程中,派生出官僚制度、俸禄制度、上计制度,另外与之相应的乡亭组织、什伍组织以及户籍制度也得到发展,这使得中国政治结构形成网状结构,带动行政运作的两端,中国出现不可逆转的大一统。政治的大一统势必会推动中华文化大一统的实现,进而影响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得中国一直处于大一统的格局中。研真题引领航向1(2015高考海南卷T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命题点:秦朝的政治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 D宗法制解析
14、:选A。材料中“罢侯置守”指的是罢去分封制下的诸侯,改行郡县制的“郡守”,因此材料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故A项正确;由“设官分职,不与古同”可知,不是分封制,排除B项;C、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2(20174月浙江选考T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命题点:秦朝政治统治的举措A皇帝制与郡县制 B郡县制与刺史制C皇帝制与封国制 D丞相制与刺史制解析:选A。“汉承秦制”是指汉朝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汉朝沿用了秦朝的皇帝制度和郡县制,故A项正确;刺史制是汉朝才开始实行的,故B、D两项错误;封国制是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3(2019高考全国卷
15、T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命题点:秦中央集权的影响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选D。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不断增强,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国家,国家组织能力强,能够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办大事,故答案为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制)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战国后期铁制生产工具普及,对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起了重要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物(工具),故B项错误;当时的交通落后,C项排除。练模拟能力提升1(2020山东泰安期末)有学
16、者认为,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否定,又是对前代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皇帝制度与公卿制度相互制约C郡县制与封国制的有机统一D皇位继承与家天下的政治原则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继禹位”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宗法政治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法则,秦朝皇位继承原则是对其完善和发展,故选D项。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全面推行郡县制,着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使得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故B项错误;秦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故C项错误。2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
17、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这表明秦代()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解析:选C。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国的地主阶级政权之下,取代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这表明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已经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文官”的特别地位,故D项错误。3(2020广东清远质检)秦将岭南以南桂阳县(今连州)划归
18、长沙郡,同时将岭南以北的镡城(位于今湖南怀化境内)划归岭南的象郡。这种行政区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促进地区间相互交流的需要B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C平定岭南,扩大领土的需要D强化地方治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将整块的岭南分属两个不同的郡,削弱了地方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选D项;将整块的岭南分属两个不同的郡,这不是促进地区间相互交流的需要,反而有分割地方、削弱势力的成分存在,排除A项;从题中信息看不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B项;只是将岭南分别划归两个郡来管理,并没有扩大领土,排除C项。4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
19、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析:选C。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此举便于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从而强化关中地区的中心地位,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强化关中地区的地位,而不是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的统治,排除A项;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关中地区的发展,而未涉及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强化关中地区的地位,而不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
20、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下列属于“波峰”时期政治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B门阀与皇权的共治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D初创了大一统帝国解析:选D。秦汉时期完成了大一统,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大一统帝国的初创时期,故D项正确。2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A受宗法传统影响B极力推广分封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展王朝的疆域解析:选A。秦王嬴政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传统宗法制度
21、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是大力推广分封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3(2020山东临沂期末)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解析:选B。西周实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秦朝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
22、中央集权制,与材料中“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相符,故B项正确。4秦始皇规定,全国政务系统下的主要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收入按等级进行分拨。这种做法()A否定了传统的血缘政治B沿袭了商周以来的等级制度C确立了“家国同构”格局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全国政务系统下的主要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收入按等级进行分拨”可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僚政治而非等级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形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格局,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僚政治而非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5(2020福建福州质检)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
23、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A维护皇权尊严B弘扬三纲五常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可知,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是皇权至上,而秦始皇此举之意正是维护皇权尊严,故A项正确。6(2020山东济南二模)下表反映的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
24、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解析:选D。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都是主要处理皇家事务的,体现出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由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建立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贵族血缘和世袭基础上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无法判断是否强干弱枝,排除C项。7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
25、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解析:选A。秦朝皇权至上,太尉虚设,是为了巩固专制集权,故A项正确;太尉是秦朝设置的重要中央官职,故B项错误;秦朝虚设太尉不能说明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故C项错误;秦朝实行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制,基本稳定,故D项错误。8范文澜中国通史载:“秦始皇焚民间藏书,坑孟派儒生,只许士人学秦朝的法律制度,以吏为师。皇宫中却藏有大量图书,朝廷上仍有博士官和儒生(如张苍、叔孙通、伏胜等)或传经或议论政事。”作者认为秦始皇()A焚书坑儒只是针对儒家B采取多种措施维护统治C依旧借助儒家治理国家D积极推行法制,以法治国解析:选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中“焚”的
26、是民间藏书,“坑”的是孟派儒生,但是在皇宫中却“藏有大量图书”,在朝廷上仍有“博士官和儒生(如张苍、叔孙通、伏胜等)或传经或议论政事”,说明秦始皇为了维护其统治而采取了多种措施,故B项正确。9(2020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一模)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解析:选C。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郡县制的演变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故选C项;夏启的继位标志着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排除A项;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颠倒了顺序,排除B
27、项;中国古代王朝并未实现法治,君主的意志往往大于法律的效力,排除D项。10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确立了丞相制度。秦始皇的举措意在()A恢复传统官制B减少决策失误C强化专制统治D完善中枢机构解析:选C。根据材料“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称左、右丞相,确立了丞相制度”可知,丞相的职能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其设立是出于强化皇权的目的,故选C项。11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这主要借助于()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解析:选B。据题干“在
28、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令通达的关键是在国家统一基础上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是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的主观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是在国家统一之后,故D项错误。12(2020山东日照校际联合检测)右图为秦始皇陵墓出土的秦权。目前国内北至内蒙古奈曼旗(燕国故地),南至江苏盱眙(楚国故地),东至山东邹城(齐国故地),西至甘肃秦安(秦国故地),出土了大量的秦权、秦量(秦朝统一铸造的衡器、量器),其上均刻有皇帝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些文物表明秦朝政府致力于()A加强对各
29、地的有效管辖B防范六国旧贵族的反抗C保证改革政策贯彻落实D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皇帝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可知,秦朝政府以皇权保证改革政策贯彻落实,故选C项;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发展,与加强地方的行政管辖关联不大,排除A项;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发展,与防范六国旧贵族的反抗无关,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无关,排除D项。13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集中反映了当时秦朝官吏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由此看出秦朝官吏职业规范强调()A儒家的治国理念B官吏的道德品行C严格按法律办事D官员的实际业绩解析:选B。
30、根据材料“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可知,多从官员的道德方面加以规范,故选B项;秦国以法家思想治国,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员的道德规范,排除C、D两项。14秦律诉讼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贼杀伤、盗他人为公室告”,而“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是谓非公室告”。属于公室告的案件,官府应予受理,非公室告案件则不予受理。秦律诉讼程序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A秦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B维护君权与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C儒家伦理贯穿法治思想的必然产物D巩固家庭与社会稳定的理性选择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公室告是指控告主体对其家庭以外的人所犯的杀伤人、偷窃财物之类行为
31、所提出的控告;非公室告是指控告主体对其家庭内部的犯罪行为向官府提出的控告,对此种控告,官府不予受理。秦朝区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有助于秦律把矛头直接指向危害封建统治秩序的犯罪行为,是出于维护君权和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15(2020江淮十校联考)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解析:选A。根据材料“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
32、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可知,这一时期,地主绅士是秦王朝基层政权的根基,故选A项。根据材料可知,富庶家族仅仅是占据着乡、里、亭这些基层官职而非各级政权,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秦王朝注重基层政权的建设和控制,故C项错误;秦王朝废除了之前的分封制而代之以全新的郡县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2020华南师大附中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
33、宜立?立适(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摘编自春秋公羊传材料二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顾炎武日知录材料三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
34、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解析:第(1)问内涵,据材料一“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立适(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第(2)问,据材料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七国则绝不言王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3)问,据材料三“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答案:(1)内涵:遵从西周宗法制确立的封建秩序;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以周礼为行为总则;遵从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2)困境:宗法体系和周礼的崩溃;西周贵族群体沦丧。(3)保障: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郡县制;官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