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30*2分,共60分)2016年世界部分地区看到了罕见的双星伴月奇观,金星、木星与月球组成一张笑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A. 恒星和卫星B. 行星和卫星C. 恒星和行星D. 彗星和卫星2. 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A. 金星B. 木星C. 月球D. 太阳【答案】1. B 2. C【解析】本题考查天体及天体系统。【1题详解】组成这张笑脸的金星、木星为行星,组成这张笑脸的月球为卫星,所以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行星和卫星,B正确。【2题详解】金星 、木星、月
2、球、太阳四个天体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最近,金星、木星是行星,太阳是恒星都离地球较远,C正确。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于12月14日21时11分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读“地球、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 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A. 一级B. 两级C. 三级D. 四级4.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 银河系B. 河外星系C. 太阳系D. 地月系【答案】3. B 4. D【解析】【3题详解】天体系统指的是一些有联系的天体组成的有规律的一个整体,比如太阳系、银河系等, 图中有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地月系
3、,还有共同围绕太阳运动的太阳系,故有二级天体系统,故本题选B。【4题详解】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级别按照由小到大划分为:地月系(具有天然卫星的),太阳系(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物质),银河系(数以千亿颗恒星和星云组成)和总星系(所有的星系和在一起)。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地月系是级别最低的,故本题选D。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0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右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 600摄氏
4、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 800摄氏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5. 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D. 中心区域6. 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B. 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C. 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 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使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7. 下列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A. 短波通讯中断B. 信鸽迷失方向C. 指南针失灵D. 太阳东升西落【答案】5. A 6. C 7. D【解析
5、】【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大痣”为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上,A正确。【6题详解】黑子活动的高峰年份,地球上出现反常气候的概率明显增大;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造成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C正确;极光现象出现在地球上的两极地区,而不是出现在赤道附近。故选C。【7题详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D正确。【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
6、子会扰乱地球磁场 ,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8.北京和成都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A. 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成都大于北京D.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成都小于北京【答案】C【解析】【详解】地球上除两极点外,其余地区角速度均相等。成都纬度比北京低,线速度大于北京,C正确。【点睛】地球上线
7、速度分布规律: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两极点线速度为0。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9. 某天文台观察某一颗恒星,于2016年3月21日21时将天文望远镜对准该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星的时间是A. 21时B. 20时56分4秒C. 21时3分56秒D. 20时3分56秒【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要再见到该恒星应该是地球自转一周后,因为恒星可以当成是不动,而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秒,在前一天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恒星日。可能总辐射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
8、辐射。读“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回答下列各题。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影响可能总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B. 云量最多的地区是20NC. 有效总辐射随纬度增加而迅速递减D. 20N有效总辐射最大是因为太阳高度较大且降水较少11. 下列地区有效总辐射量最多是()A. 青藏高原B. 西欧平原C. 西伯利亚地区D. 刚果盆地【答案】10. D 11. A【解析】【10题详解】根据表中信息,可能总辐射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因此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A错;20N处有效总辐射高于赤道和30N,主要是该纬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云量较少,且纬度较低,正午太
9、阳高度角较大,D正确,B错;从表中可知,从赤道到20N,有效总辐射随纬度升高而减少,C错。故选D。【11题详解】有效总辐射是考虑了大气和云量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多晴天,云量少,且纬度相对较低,有效总辐射最大,A正确;西欧平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有效总辐射较少,B错;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有效总辐射小,C错;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云量大,有效总辐射小,D错。故选A。【点睛】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总结如下:下图所示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 北半球中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南半球低纬度
10、13.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答案】12. C 13. D【解析】【12题详解】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图示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左右,应是中纬度地区;且其线速度的变化由北向南递减,是南半球,据此分析选C。【13题详解】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b的自转线速度大于a 地,说明b的海拔高,故选D正确。【点睛】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是1670km/h
11、,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左右。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交角地球1.001.001年23时56分2326火星0.110.151.9年24时37分235914.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关的是()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 B. C. D. 15.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
12、主要表现为()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长度一样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A. B. C. D. 【答案】14. A 15. C【解析】【14题详解】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昼夜更替周期较适中,气温变化幅度不太大,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产生适宜的气温,气温适宜和温差小利于液态水的存在,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是地球存在适宜大气的原因,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是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之一,与液态水的存在无关,错误。故选A。【15题详解】地球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是温度、大气和液态水。地表温度适宜是因为
13、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有液态水是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据表格数据可知,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正确;地球和月球体积、质量差异较大,因此大气层厚度差异较大,错误;地球和月球公转周期差异较大,因此火星上和地球上四季变化长度不一样,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地表温度适宜(日、
14、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6.大约每隔2年会出现火星“冲日”现象,2018年7月27日的火星“冲日”,火星和地球距离几乎达到最近,称为火星“大冲”,是天文迷期待的观测火星的最佳时期。下列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与火星“冲日”相符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冲时火星和地球距离几乎达到最近”可推测火星冲日是指地球位于太阳和火星之间,结合图例可知,A正确。17.2013年春分日,中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东八区时间)
15、分别为5:20、6:20、7:20、8:20,则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时间计算,区时、地方时计算。【详解】依据题目日期为春分日,全球除极点外,日出时间均为地方时6:00。北京时间为120E地方时,根据甲、乙、丙、丁四处日出的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和8:20,可分别计算出经度甲地为130E,乙为115E,丙为100E,丁为85E。故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接近105E的为丙处,C对。故选C。18.下图为一条河流沿35N自西向东流,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南岸沉积作用强烈B. 北岸受冲刷
16、严重C. 沙坝将与南岸相连D. 沙坝将与北岸相连【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转偏向力对地表运动物体的影响。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详解】根据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规律可知,北半球河流向右偏,右岸冲刷,左岸沉积,故图中沙坝将与北岸相连。故选D。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 此时A点的区时是A. 7月8日12时B. 7月7日24时C. 7月8日6时D. 7月8日16时20
17、. 此时北京时间是A. 7月8日15时B. 7月8日14时C. 7月8日20时D. 7月7日14时21. 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 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 三点角速度相同,B点线速度大于C点D. 三点线速度相同,A点角速度大于B点【答案】19. C 20. B 21. C【解析】【分析】该题组考查地球自转的规律。根据材料可知,B点所在经线为45W,A点经度应为0。【19题详解】根据材料,非阴影部分为7月8日,可知90W即西六区为0:00,A点位于零时区,与西六区相差6个小时,且在西六区的东边。根据“东加西
18、减”原则,A的区时应为7月8日6:00,故正确答案为C。【20题详解】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根据上题可判断,东八区与西六区相差14个小时,且位于西六区东边。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北京时间应为7月8日14:00。故正确答案为B。【2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处除南北两极外,均为15/h,但线速度变化规律为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排除A、B、D。据图可知,C点纬度高于B点,故C点线速度小于B点,C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点睛】区时计算:(1)求时区(经度15)(2)求时差(同减异加原则:同为东/西时区,时差=大-小;一东一西的,时区=东+西)(3)求区时(东加西减原则:东时区始终位
19、于西时区东边,东时区数值越大的越在东,西时区数值越小的越在东)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下左图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下右图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 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A. 甲B. 乙C. 丙D. 丁23. 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A. 地球公转速度相同B. 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C. 日地距离相同D. 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答案】22. D 23. D【解析】试题分析:【22题详解】春分为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夏至为每年的6月22日前后,6月初应该位于春分以后,夏至以前,而且比较接近夏至点,故答案选D。23题详解】从图中
20、可以看出当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时发生在冬至点前后,因为地球在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所以甲乙两位置地球公转速度不同,日地距离也不相同,冬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长,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所以甲乙两位置时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不相同,甲乙两位置关于冬至点对称,太阳都直射在同一条纬线上,所以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4.当黄赤交角等于零时( )A. 同一经线各地日出日落时刻相同B. 地球上无昼夜更替现象C. 一天中太阳高度角不变D. 寒带范围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黄赤交角为零时,太阳直射赤道,同一经线各地日出日落时刻相同,A正确;昼夜更替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与黄
21、赤交角大小的变化关系不大,B错;一天中,太阳高度角自日出到日落,先变大后减小,当地正午时最大,C错;黄赤交角为0时,全球昼夜平分,无明显寒带,故寒带范围减小,D错。故选A。2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图A为南极俯视图,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故A选项错误;图B为北极俯视图,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故B选项错误;图C中90oW应位于0o经线以西,而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与C图中的标示自转方向相反,故C选项错误;同理可知,图D的方向标示正确,所以正确答案
22、是D选项。26.联系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是( )A. 大气圈B. 生物圈C. 岩石圈D. 水圈【答案】C【解析】【详解】ABD选项均属于外部圈层,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联系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C正确。故选C。27.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圈层是( )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软流层【答案】B【解析】【详解】A. 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密度小于地幔,地震波传播小于地幔,A不对。B. 地幔是指莫霍界面以下的部分,密度较大,地震波传播速度较快,B对。C. 横波在传播到古登堡界面时消失,则推测外核为液态,传播速度较慢,C不对。D. 软流层指上地幔的上部呈熔融的岩石
23、,则密度较小,地震波传播速度较慢,D不对。故选B。28.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 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 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 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岩石圈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D对。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包括地壳和地幔两部分,A错。地面以下, 莫霍界面以上是地壳,B错。C错。【考点定位】岩石圈范围,地球内部圈层。29.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出大量岩浆,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A. 岩石圈B. 地壳C. 下地幔D. 软流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一般认为,岩浆发源于软流层,
24、它位于上地幔上部,D正确。【点睛】地壳为莫霍界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部分;地幔是指莫霍界面至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下部,深度在80km-400km左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称为岩石圈。30.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中M和N所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答案】D【解析】【详解】M处闭合等值线数值为42,因此该闭合等值线内部数值更小,表示该处地壳厚度相对于周边偏薄,同理,N处闭合等值线内部数值应大于38,小于40,表示该处地壳厚度相对于周边偏厚。再
25、结合图中经纬线可知,M处为四川盆地,N处为大别山区,D正确。故选D。【点睛】闭合等值线区域内数值的计算(图中ab)(1)位于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区域,若其值与两侧等值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低于其等值线的值。如图,若c=b,则da,即“大于大的”。二、综合题(共40分)31.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行星名A C G 。(2)图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有 (填字母)(3)结合图示,简要说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答案】(1)水星 地球 天王星(2)A、B、C、D(3)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分布以及运动特点等相关知
26、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图中A为水星,C为地球,G为天王星。(2)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太阳系中,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即图中ABCD。(3)根据图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均为近似于圆的椭圆轨道,具有近圆性;八大行星几乎都在同一个轨道面上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具有共面性和同向性。32.读极点太阳照射投影图(图甲)和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此时地球可能处在图乙所示的_点附近。在未来一个月内,公
27、转速度先继续变_然后变_。(2)AD线表示_线,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_时,D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 。(3)图中C点在A点的_方向。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移动。(4)如果B点的日期为12月22日,此时此刻C点的时间是12月_日_时,全球与B点日期相同的范围和与C点日期相同的范围之比是_。【答案】 (1). (2). 快 (3). 慢 (4). 昏 (5). 18 (6). 昼短夜长 (7). 东北 (8). 北 (9). 21 (10). 21 (11). 3:1【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方向的判定、日期的界定以及时间计算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需要在准确理
28、解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该类题目的训练,总结做题的方法和技巧。【详解】(1)图甲中,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表示北半球的冬至日,靠近近日点,图乙中,表示近日点,因此地球可能处在图乙所示的点附近。该日为冬至日(12月22日),地球1月初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因此该日过后的一个月内,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2)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AD线由白天过渡到黑夜,表示的是昏线,A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D地此时昼短夜长。(3)就南北方向而言,C位于A的北方,就东西方向而言,C位于A东方,故而C位于A的东北方。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之后,太阳直射
29、点向北移动。(4)从B点自西向东到C点,自西向东经过了180经线,日期减一天,C在B点以东,经度相差135,图中B点位于昼半球正中央,地方时为12点,因此C的时刻为21点,所以C点的时间为12月21日21点;地球上“新的一天”范围为0点所在经线以东到180经线,其余地区为“旧的一天”。图中90W位于夜半球正中央(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西经度数减小,即可得出西经90度的位置),地方时为0点,因此B点的日期为“新的一天”,范围为90W向东至180经线,C点的日期为“旧的一天”,范围为180经线向东至90W,所以日期范围之比为3:1。【点睛】1、光照图中找时间的一般方法: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30、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点。2、地球上日期的界定如下图所示:33.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波,B表示_波,其判断依据_。(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C代表_,它的平均厚度为 千米,主要由 组成。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地震波B速度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态,F面是_界面。(4) (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G层叫_,H层叫_。【答案】(1)横 纵 横波波速慢,纵波波速快 在
31、古登堡面消失(2)莫霍 波速加快 17 岩石(3)消失 减小 固 古登堡面 (4)E 外核 内核【解析】【详解】(1)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均可以传播,所以A为横波,B为纵波。(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界面,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增快,所以D表示莫霍面界面,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它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主要由岩石组成。(3)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纵波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均可以传播。读图可知,在F处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减慢,说明F面以上为固体,F为古登堡面。(4)读图,结合上题分析,E为地幔,上地幔顶部有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G为外核、H层为内核。【点睛】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1、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地球不止一个核心,而是两个即内核和外核。地核之所以成为实心因为地心引力在此创造出的压力是地球表面压力的300万倍。地核是的高温可以达到华氏13000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上2000度。地核内的铁流使物质产生巨大的磁场,可以保护地球免受外来射线的干扰。2、地幔为铁镁固体,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3、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