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937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2版新高考人教版历史(山东专用)一轮复习集训练:13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题综合集训(十三)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在西周时期“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是由与那时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决定的。那时的经济形态和生产组织形式已是农业国家“村社主义”的成熟形态。能体现材料中“村社主义”的内涵是()A“雨我公田,遂及我私”B“大道之行,天下为公”C“为田开阡陌封疆”D“各亲其亲,各子其子”A“西周时期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是由与那时相适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决定的”,而西周实行井田制,井田制下有公田和私田之分,“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就是当时经

2、济基础鲜明的写照,故选A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要指公天下,而材料强调的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排除B项;“为田开阡陌封疆”主要指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主要指“家天下”的局面,均与材料中西周时期情况不符,排除C、D两项。2(2020山东名校联考)下图为某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春秋铁铲 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石刻牛耕画像石A水利工程对农业意义重大B封建小农经济具有一定封闭性C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的推广C“春秋铁铲”可以证明在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得到使用;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牛耕画像石

3、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农业耕作方法,这三幅图片都与中国古代的农耕相关,故选C项;“铁铲”和“牛耕”与水利工程无关,排除A项;“铁铲”“都江堰”和“牛耕”与“小农经济的特点”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政府态度”的问题,排除D项。3(2021广东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据此可知,当时()著作内容国语深耕而疾耰(平整土地)之,以待时雨庄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孟子深耕易耨(锄草)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耕作理念比较先进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B材料中三部著作都介绍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方法,体现的是当时农业生产已经具有精耕细作的先进理念,故选B项;材料体现

4、的是农业技术理论,没有涉及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排除A项;材料中的著作主要介绍了如何从事农业生产,并不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排除D项。4(2021重庆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后汉书载:东汉后期,“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当时的豪强地主()A具有州郡行政治理权 B成为政府的主要依靠力量C不承担赋税徭役义务 D在地方拥有强大的影响力D根据“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

5、,势力侔(相等)于守令”可知,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在商业、土地、影响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形成了较强的地方势力,故D项正确;豪强地主没有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要依靠豪强地主,排除B项;根据“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可得出豪强地主要承担徭役,排除C项。5(2021辽宁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葡萄)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葡萄)、苜蓿极望”。这一记载反映了()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D“丝绸

6、之路”完全形成B材料显示,汉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引入了西域的葡萄和苜蓿,说明政治交往促进了经济的交流,故选B项;“已普及”的说法并无材料依据,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对西域农作物的引进,不能说明西汉社会风俗的变化,更无法体现“丝绸之路”是否已经完全形成,排除C、D两项。6(2021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耧车(如下图)是汉代出现的一种畜力条播机。它的发明说明了()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C农业动力发生革命D手工业生产精巧细致B耧车的发明提高了农业播种效率,故选B项;铁犁牛耕开始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农业动力依然是畜力,没有改变,排除C项;耧车是播种工具,应用于农业而非手工

7、业,排除D项。7(2021文山检测)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已经掌握开沟排水、锄草、培肥、灭蝗,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推广这些史实说明()A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缓慢B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C古代农业的重要地位D古代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B题干中“开沟排水、锄草、培肥、灭蝗”“铁犁牛耕出现”“曲辕犁的发明推广”等信息反映了农业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这有助于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故选B项;题干没有与同期的其他地方及其他产业进行比较,所以不能说其发展缓慢,也没法体现农业发展的地位,排除A、C两项;题干没有说农业技术运用的结果,所以不能说农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排除D项。

8、8苏轼无锡道中赋水车诗云:“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B由材料“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可知,面对天旱,农民使用“水车”灌溉,有助于缓解农业旱情,故选B项。9(2020郑州模拟)北朝时期,土地买卖仅限于永业田,仅仅“得卖其盈”,“买所不足”;到唐朝时,在好几种情况下,口分田都可以买卖,广大贫困农民可依法货卖自己的份地。这一变化()A加速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B稳固了自耕农经济C

9、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A“口分田都可以买卖”体现出唐朝均田制的瓦解,土地兼并进一步发展,加速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选A项;土地兼并的发展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瓦解,排除B项;均田制的瓦解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排除C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农民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排除D项。10宋代出现田底权、田面权分离现象,田底主将土地使用收益权出让给他人,自己保留土地回赎权,田面主支付一定费用而享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权的权利,田面主对土地可以自耕,可以出租,也可以转让,实施处分权。这反映了宋代()A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得到提升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到冲击C土地经营市

10、场化现象开始出现D土地经营方式落后于经济潮流A土地出典促进了土地流通,田面主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完全从土地地权中独立出来,可以自由处分,无后顾之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适应小农经济的自由经营趋势,故A项正确;田面主仅仅获得土地的使用收益权,因此地主土地私有制没有受到冲击,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土地经营“开始”市场化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营方式是否落后,故D项错误。11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4%,这一变化反映了()A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B土地所有权更

11、迭频繁C地主对农民剥削有所减轻D南方经济实力的上升A根据材料可知,北宋初年客户人口比重开始下降,这就意味着自耕农数量的增加,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土地买卖、地主与农民关系、南方与北方经济实力比较,排除B、C、D三项。12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材料中所反映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精耕细作B男耕女织C规模生产D铁犁牛耕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表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故选B项;精耕细作是指把有限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到土地上,诗歌的内容反映的是男耕女织,排除A项;小农经济是一家一户的生产,不是规模生产,排除C项;铁犁牛耕是精耕细作的表现,不是小农经济的

12、特点,排除D项。13下表为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时间人口数(口)每口平均亩数顺治十二年(1655)14 033 90027.63康熙五十年(1711)24 621 32428.15雍正十二年(1734)27 355 46232.54乾隆十八年(1753)102 750 000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208 095 7963.56A人地矛盾逐渐缓和B封建社会由盛转衰C农业产量停滞不前D生态资源日趋紧张D“人口数(口)”猛增,“每口平均亩数”锐减,表明人多地少,生态资源日趋紧张,故选D项;材料中是人地矛盾加剧而非缓和,排除A项;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包含政治、经

13、济等方面,表格内容不涉及政治,排除B项;人多地少,实行精耕细作,农业产量不会停滞不前,排除C项。14(2021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明清时期,包租制的租佃关系取得了支配地位。地租数额固定,主佃双方恪守“丰歉两无加减”的约定,佃户甚至逐渐获得了永久耕佃即“永佃”的权利。他们还要求获得转让所佃耕土地的权利,形成了事实上的“一田二主”甚至“一田多主”现象。这()A改变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C巩固了封建的小农经济D消除了佃农的人身依附C根据材料可知,包租制有利于稳定佃农的生产,包租制取得支配地位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故选C项;包租制只是改变了土地使用权,并没有改变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

14、材料涉及的是租佃关系的发展,无法体现农民生活的变化,排除B项;租佃关系的发展不能消除佃农的人身依附,排除D项。15(2021襄阳五校模拟)下面为南北人才比重示意图,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经济重心的南移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C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唐宋时期南方人才比重开始超过北方人才比重,说明南方的教育文化事业得到发展,并超过北方,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C项;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京杭大运河开通于隋代,都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A、B两项;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南北人才比重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16(2021常熟质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

15、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A地方制度的不完善B宗法制的深远影响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D中央集权的削弱C“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表明宗族治理主要是由中国传统经济模式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故选C项;中国古代有完善的地方制度,排除A项;宗法制的深远影响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削弱是指对地方的管理减弱,材料内容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18题各14分,第19、20题各12分,共52分)17(2020菏泽一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阅读材料,回

16、答问题。材料一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水与土是农业的基础,“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宋国的农业灌溉条件也比较优越,宋境内有睢水、获水、汳水等水流,当时人们在睢水筑起堤防,旱时便可决水灌田。这些水流不仅利于宋境的农田灌溉,也使水上交通得以便利。摘编自新民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材料二“西门豹引漳水灌邺,以富魏之河内”“(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渠就,用注填瘀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摘编自司马迁史记河渠书(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并说明其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商鞅变法的有关知识,说

17、明战国时期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意义。(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当时人们已认识到水与土是农业的基础宋境内有睢水、获水、汳水等水流,当时人们在睢水筑起堤防,旱时便可决水灌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时代背景”,根据材料出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总体时代背景、政治、经济等角度入手。第(2)问,根据材料二“西门豹引漳水灌邺,以富魏之河内”“(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渠就,用注填瘀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回答。答案(1)原因:重视水利兴修和灌溉。(2分)时代背景:大动荡,大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争

18、霸、礼崩乐坏;经济也逐渐摆脱奴隶制的桎梏,得到空前发展,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4分)(2)主要意义: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发展了农业生产;有利于商业、交通运输的发展;使诸侯国富强起来,兼并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局部统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国力增强,最终统一中国。(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租佃契约关系大约在魏晋隋唐时期逐步发展起来,至北宋占据主导地位。安史之乱后,包括均田制在内的各种形式的国家土地所有制日趋衰落,宋朝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再加上社会阶层

19、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在此基础上,宋代租佃制得到了较快发展。较之以往的庄园农奴制,在宋代租佃制下,地主与佃户间的主仆关系只存在于租佃关系中,不再具有世袭性和永久性,一旦租佃关系解除,人身依附也随之消失,佃户与田主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佃户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地租负担,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但他们基本上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当然,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英国的圈地运动于16世纪开始大规模兴起,持续了三个世纪。较早时期的圈地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羊毛价格的上涨促成的,

20、许多领主买下农民的土地,领主的自营地得到扩大,将自营地作为租地农场加以出租,因此,土地多被用于放牧。在较后的时期中,为迅速发展的城市生产更多的粮食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被占的土地由人们用现代农业手段加以耕种。据统计,在当时的英国,面积超过100英亩的农场和牧场占多数,其在土地经营的共同特点是与市场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且以雇佣劳动为主要劳动形式,而这正是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资本主义大农场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大农业经营体制,尽管圈地运动致使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沦为工人,但对于英国近代农业、英国社会发展而言,毋庸置

21、疑它起了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作用。摘编自石强英国圈地运动与农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租佃制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与宋代租佃制的本质不同,并简析二者对本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二句话和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四、五句话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当时中国和英国的社会性质,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不同所在;第二小问,从宋代农业的发展和土地兼并带来的影响上分析租佃关系的发展对宋朝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上分析圈地运动对英国

22、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1)历史背景:唐中后期以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宋朝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频繁。(5分)特点:租佃关系更加普遍;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更加松弛(或佃户地位有所提高);佃户与田主形成相互依存关系。(2)本质不同:宋代租佃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属于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圈地运动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3分)影响:宋代租佃制进一步推动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佃农生产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土地的过度集中,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英国圈地运动加速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引起了农民阶级的分化;推动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推动

23、了英国农业的资本主义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国内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6分)19(2020山师大附中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大迁徙图清朝前期玉米、甘蔗推广种植图番薯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广东、福建人分别从安南(今越南)、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大陆。清初番薯入赣。番薯传入湖南始于平江:“平江山中广(东)福(建)客民多种之。”不久推广到邻近县份,嘉庆年间,民“赖以佐食”。后来,闽粤移民在四川建成了规模可观的番薯产区。摘编自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人口与粮食问题是明清时期所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试评析材料中所示现

24、象,并得出结论。(要求:现象需描述材料所示主要历史信息;论证充分;结论符合史实;逻辑清晰)(12分)解析根据题干中提供的图片可以从高产作物推广、人口迁移或者二者结合的角度提出观点,以高产作物推广为例。明清时期,外来的高产农作物品种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得到迅速推广。评析重在分析高产作物推广的原因,可以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伴随着地理大发现与全球物种交流的出现,以玉米、番薯为代表的高产农作物品种传入我国东南地区。也可以分析人口流动使得作物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即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居民向湖广、四川地区大规模迁移,为这些地区带来了新的农作物品种,改变了这些地区的粮食结构,促成这些地区的土地

25、开发利用和社会稳定。最后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明清时期外来的高产农作物品种的迅速推广与国内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关系密切。答案现象:明清时期,外来的高产农作物品种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得到迅速推广。(2分)评析:伴随着地理大发现与全球物种交流的出现,以玉米、番薯为代表的高产农作物品种传入我国东南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居民向湖广、四川地区大规模迁移,为这些地区带来了新的农作物品种,改变了这些地区的粮食结构,促成这些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和社会稳定。(8分)总之,明清时期外来的高产农作物品种的迅速推广与国内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关系密切。(2分)20(2020汕头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

26、料中国古代的部分历史现象社会人群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皇帝、诸侯、贵族、官吏、农民、流民、工匠、地主、士人、商人、士兵、豪强、市民、宦官、外戚、将领、僧侣 统一、分裂、集权、专制、盛世、乱世、争霸、叛乱、戍边、安内、变法、起义、改朝、暴政、篡权集体农耕、土地私有、小农经济、田庄经济、土地兼并、限田均田、对外贸易、手工生产、雇佣劳动、区域贸易、城市经济、徭役赋税、海禁闭关、人口迁移、重农抑商 百家争鸣、思想统一、民本思想、仁政思想、天人感应、理学、心学、文化传播、文化交流、三教合流、唐诗宋词 据中国大通史概括整理 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现象,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

27、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关联史实)(12分)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提炼观点,如由材料中的人群及现象“皇帝、诸侯、贵族”“集权、专制”“天人感应、理学、心学”得出皇帝通过思想统一加强了君主专制,或者由材料中的现象“集体农耕、土地私有、小农经济、田庄经济、土地兼并”“乱世、争霸、叛乱、戍边、安内、变法、起义、改朝、暴政、篡权”得出土地兼并加剧容易引发农民起义;其次,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史实论证观点,如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主专制的角度,或者从古代社会由于土地兼并引发的农民起义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最后,总结观点,表述成文。答案示例:选取现象:农民、起义、土地兼并(2分)观点:土地兼并加剧容易引发农民起义。 论述:战国以后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地主阶级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加重了农民的困难,激化社会矛盾,进而引发农民起义。东汉后期,田庄经济发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终于引发黄巾起义。起义虽遭镇压,但东汉王朝也名存实亡。(10分) - 1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