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中同步测试卷(六)阶段性综合检测(B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漫议中国“鼎”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
2、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 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鼎腹内有“后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
3、、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在我
4、国已传承至今。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上世纪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
5、,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2006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2 600年的农业税。同年9月29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1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鼎最初是古代炖煮和盛放食物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B鼎上的铭文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鼎”是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C鼎最早是用黏土烧制的陶鼎,大约在4 000多年前发展为青铜铸造的铜鼎。D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2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
6、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A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B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C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D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B“鼎”作为象形字,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又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诸多意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C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后母戊”大方鼎。D“世
7、纪宝鼎”以其特有的姿形、纹饰、金文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礼器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内太守。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父咤,隋昌州长史。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隋大业中以常调注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汝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太宗平京城,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
8、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
9、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台阁规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获当代之誉,谈良相者,至今称房、杜焉。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复遣尚宫至
10、第慰问其妻子。终始恩遇,未之有焉。 (选自旧唐书杜如晦,有删改)【注】常调:按常规迁选官吏。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B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C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D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
11、/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B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右迁”“左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如晦家世显赫,世代为官。曾祖父被追赠为开府仪同、大
12、将军、遂州刺史,高祖父曾任河内太守,祖父任温州刺史、工部尚书,父亲曾任昌州长史。B杜如晦聪慧明达,深受器重。隋朝时,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他另眼相看,说他是栋梁之材。太宗认为他是王佐之材,在秦王府众人被外迁之际,奏请把他留下。C杜如晦功勋卓著,多次被封赏。在跟随太宗征讨天下之际就被高祖封为建平县男,待太宗即位后,升迁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任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D杜如晦生前辉煌,死后亦荣耀。他死后,太宗很伤心,三日不朝,追赠他为司空。在第二年他的忌日当天,太宗还专门派人到他家里去慰问他的妻子儿女。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译文:_(2)疾笃,令皇
13、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临平注道中道潜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注】临平: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8简析“弄”字在首句中的表达效果。(5分)答:_9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场景的句子是“_,_”。(3)曹操观沧海中点明地点和观察对象,统领全篇的诗句是“_,_”。乙选考题请考生
14、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石青嫂子艾芜早上太阳仍像往天一样,把晴美的阳光抹上满峡的树林,叫带露的树叶草叶都亮得耀人的眼睛。只是石青嫂子的心上却阴暗极了,阴暗得像夏季乌云满布的天空一样,随时都会雨点似的落下泪来。看见屋里踢倒的板凳,打烂的灯,再看见门前地里一片乱踏的脚迹。菠菜的叶子,踩来变成烂泥;番茄踩成一滩一滩的红浆。那些红浆很使石青嫂子疑心,怕是夜来扭扯的时候,石青身上流出来的血。有石青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感到过她这间山峡中唯一的茅屋是孤独的、寂寞的、可怕的。她只觉得面临小河、背靠山岭
15、的一片斜坡,给予她无限的繁忙和劳碌。她终天头上包着一张蓝布帕子,不是拿锄头挖地、镰刀割草,就是手腕上挂个篮子,采摘什么东西。晚上星子都现在山峡的高空了,树林茅屋全隐藏在轻雾里面,小的孩子,坐在门前哭着喊妈的时候,她还在地里摘着苦瓜豇豆或是茄子辣椒,准备明天一早挑到五里以外的镇上去卖,好换点米回来。但自当家人被抓壮丁后的第四个月,有一天,忽然有三个人大模大样踏进了她的菜地,拿一根带子在东量西量的。她大声地加以阻止。“呵呀,你们踏着人家的菜地哪,那是才撒下种的!”一个站在斜坡边上的人,穿着长衫,悠悠然吸着香烟的,露出轻蔑的神色,叱责地说:“你在吵个鬼呀,这样叽叽喳喳的!”“这是我的地呀,我不该吵么
16、?”吸着香烟的人眉头一扬,轻蔑地说:“这是吴老爷的!”“你们还是搬走的好,没有看过你们这里,人凶狗也恶的!”“要我搬走,那容易!人家苦了十年,不说啥子,就是汗水也流了几十百桶去了嘛!你就拿棒棒来赶,我都不会搬的!”半晌,才望下屋后的斜坡,恨恨地说。三个人走了以后,峡谷里又重新平静了。风在林间吹过,叶子微微作着声响。有一天半夜后,石青嫂子突然被狗的凶猛叫声弄醒,同时又听见什么东西在毕毕啪啪地爆响,睁开眼睛一看,满屋通明透亮,不住地冒进烟子来,她明白隔壁灶房起了火了。火在茅屋上吼着、跳着、笑着,尽量发挥暴虐的能事,不到一顿饭功夫,就把屋子和屋里的一切,烧成平地了。连屋子侧边广柑橘子的树叶,都烧得焦
17、黑。火光没有了的时候,一坪炭屑还在黑暗中发着红焰,冒着烟子。石青嫂子想着她这年年都在培修的屋子,想着慢慢买来的家具,想着那条没有跑出的猪便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把这半年来所受的冤屈和痛苦,都借声音发泄个一干二净。第二天早上起来,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路咒骂,直朝吴大老爷住的地方冲去。“快开开,我要去看吴大老爷!”石青嫂子一面打栅栏,一面乱骂起来:“你这狗,你为啥不开门!”骂了好久,手也打痛了,栅栏门还是紧紧地立在那里。石青嫂子累极了,便只好坐在那里喘气。石青嫂子休息了半天,觉得对于栅栏门简直无法可想。于是,她只得慢慢地走回家去。斜坡上的菜,一给人扯光踏坏,火烧过后的地方,就更加显得荒凉了。在这里既
18、无房子躲避风雨,地上又没出产给她生活上的希望,而那恶人暗中还不晓得更要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唯一的法子,就只有离开这个地方了。到什么地方去呢?她不知道,单觉得离开好些,离开这里,孩子们或许不至于饿死。她背上背着铺盖卷,怀中抱着婴儿。他们一家大小顺着小河边,直朝镇上走去。绕到山半腰上的公路时,便又看见峡谷里他们住过的地方了。峡谷里蒙着轻微的白雾。金灿灿的早上阳光,照着岭上的松林。小河边的果木树和那片垦过的黑土,还阴沉沉的,留有夜来的阴影。孩子们首先看见了,便欢叫起来:“妈妈,我们的家呀,你看,在那里!”妈妈只瞟了一眼,不敢多看,怕流出眼泪,便低头走她的。但孩子们却都问了起来:“妈妈,我们啥时候回去
19、哪?”妈妈忍着眼泪,哄他们说:“等橘子柑红的时候,我们就回来!”孩子们都感到满意了,走了一会,他们又问:“妈妈,我们到哪里去呢?”妈妈怔了一下,半晌才想出哄他们的话来:“我们去找爸爸!”孩子们更加快乐了,连声发笑地喊着爸爸,但作妈妈的却忍不住了,眼泪双双地滴落下来。她走了一会儿,眼泪流够了,心里清爽些了,还听见孩子们一路满有生气的笑声,便又鼓起勇气,咬定牙巴地想:“不论啥子艰难困苦,我都要养大他们的!” 1947年9月(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描写了抗战胜利后一个农村劳动妇女倔强的生活意志和艰辛的生活道路,表达了作者对石青嫂子这一类劳动妇女
20、的同情。B石青嫂子是不幸的,她遭遇了“丈夫被抓壮丁”“地主丈量土地”“地主派人夜晚烧毁茅屋”“被逼走上流浪”的悲惨生活。C小说用明暗交错的两条线索推动着情节发展。石青嫂子身居前台,而吴老爷始终在幕后,犹如魔影一般摧残着石青嫂子的生活。D小说结尾处,对孩子们与石青嫂子的描写,表现孩子们的天真无知,更与石青嫂子的愁苦形成比较,凸显了主人公的痛苦之情。E小说语言典雅华丽,人物性格鲜明,既深刻揭露地主对农村统治的罪恶,又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的信念。(2)小说开篇第一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6分)答:_(3)小说中的石青嫂子是一个怎样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6分)答:_(4)有人认为小
21、说中的主人公石青嫂子对命运的抗争是软弱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夏衍提炼到最后的精粹王蒙在大六部口那个漂亮的四合院和陈设简陋乃至寒酸的房间里,我们从来只谈国家、世界、文艺大事。我说:“上个星期三,报纸上有一篇重要的报道”他说:“噢,不是星期三,是星期四。”我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因为他是夏衍,比我大34岁。他永远是那么敏捷,条理,言简意赅,不打磕巴儿,不模糊吞吐,不哼哼哈哈,节奏分明而又迅疾,应对及时而又一针见血。他的这些特点使你不相信他是一个90多岁的人。如果是第一次见面,你也许会为他的瘦削
22、而吃惊,他这个人也像他的思想、语言一样,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后的精粹。然而,他总是明白透彻,一清见底。他当然是绝对的前辈,然而他从来不摆前辈的谱。他早就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了,然而他从来不拿哪怕是一点点官架子。他真诚待人,渴望吸收新的信息,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而且像青年人一样的幽默,在这方面,他永远不老。我第一次听他讲话是他在第四次文代会上致闭幕词。与一些官样文章不同,夏老语重心长地讲了反封建与学科学,字字出自肺腑,字字是毕生奋斗经验的结晶,寄大希望于年轻人,令人感奋不已。提起文艺界某些小圈子现象,夏公不火不怒地笑着说:“我看他们一个是鲁太愚,一个是全都换。”然后他又俏皮地
23、说:“有些人现在是分田分地真忙了,但是谁知道分了地后长不长庄稼?”他莞尔一笑,觉得有趣。我从没有看到过他为了小人得志的事儿发怒,他也从来不向我抱怨诉苦。他也从不炫耀自夸什么,从无得意洋洋之态,正如从无怨天尤人之语。对于个人之间的亲疏远近恩怨,他一贯认为是小问题。他自己还是高高兴兴地过日子。每天他细细地看书看报听广播,只关心大事。小事当然也有,例如养猫与观看世界杯足球比赛实况转播。70年代初期,与世纪同龄的他居然半夜里起床看球并如数家珍地有所评论,这真是一绝。在大六部口住所的院落里,有两棵丁香树,一紫一白。1990年开花时节,我去赏花,打从年轻时我就喜欢丁香。夏老那天也高兴,扶着拐杖出来看花,有
24、小猫在房上跑那场面很像是一幅水墨“新春行乐图”。倒数第二次与夏公的见面是1994年11月底。他那天十分疲劳,静卧在病床上。他已经卧床数日了。见此情况我稍事问候便起身告辞,以免打搅。夏公平躺着衰弱地说:“有一个担心”我连忙凑过去,以为他有什么话要告诉我。他继续说:“现在从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而我们的青年作家太不熟悉市场经济了。他们懂得市场么?如果不懂,他们又怎么能写出反映现实的好作品来呢?”我感到惊讶。在卧床不起的情况下,夏公关心的仍然是中国的文学事业。许多年轻的与不年轻的文艺家都喜欢到夏公那里去,与他交往令人心旷神怡,温馨而又超拔,光明而又通达,锐利而又沉稳。特别是对年轻人,他是那么充满
25、爱心。我们常常讲营造如坐春风的气氛,在夏老那里,才真是如坐春风呢!环顾四周,常有老、中、青的“代”的隔膜,包括我个人有时也为之所苦。但是想一想夏公,就没有什么可烦恼的了。是的,他聪明而又宽厚,德高望重而又平等待人,洞察世事而又不失趣味乃至天真,直面真实而又从容幽默,我行我素而又境界高蹈,永葆本色而又绝不任性,不苟同更不知道什么叫迎合讨好,不自得也不会被什么大话牛皮吓住。他是铮铮铁骨,拳拳慈心,于亲切中见极高的质地。夏公的性格是一种美,夏公的人品与智慧实在是充满了魅力。他的去世令我万分悲伤,但是一旦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谈吐识见,我不能不发出会心的满意的微笑。(选自不成样子的怀念,有删改)(1)下列
26、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写了老前辈夏衍感人心魄的思想言论、行为举止、生活轶事,表现了夏公的品性气度和高风亮节。B文章开篇的交谈中就表达了“我”对夏衍的尊敬、佩服与惊叹之情。C“我为他的水晶般的清晰吓了一跳”中的“水晶般”的意思是说夏衍心地纯洁,胸无城府。D年逾古稀的夏衍竟然半夜里起床看足球并评论得很到位,这是他对一切新的知识、新的动向感兴趣的明证,也是他热爱生活的表现之一。E文章的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文风,含蓄隽永,回味无穷。(2)“他这个人也像他的思想、语言一样,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后的精粹”,这句话写出了夏衍的哪些特点?(6分)答
27、:_(3)本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说说夏衍是个怎样的人。(6分)答:_(4)本文在选材和结构上有何特点?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8分)答:_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起,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可理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参观者就不由分说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风和
28、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技楼上的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步履稳健,风神潇洒,这就是梁任公先生。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ABC 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曾为中国足球扬眉吐气的铿锵玫瑰队目前已沦落为世界二流乃至三流的球队,这让非常酷爱足球的人大失所望。B开罗宣言为构建战后亚太地区的国际秩序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其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历经70年国际风云变幻而不减。C刘良欢认为,既然相关
29、部门已经针对打车软件带来的不公采取了措施,同理,该部门也应为打车软件带来的不诚信提供纠纷解决。D九岭桃源谷国际生态度假村依托着原始森林,这里空气不仅新鲜,而且山泉水晶莹透亮,水质经检测达到矿泉水标准,可以直接饮用。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以功利主义视角看待和规制随地吐痰,带有很大危险性。除了它与公共卫生_是引起传染性疾病之间关系脆弱,不易建立实证联系之外,_重要的是,_当一个人具备公共卫生的意识和情怀之后,_会有意识地做到不随地吐痰。_这就需要先让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是整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_能具备不随地吐痰的素质。这种思路之下,要养成文明习惯,只能祈求政府等强
30、力机构介入,颁布文明举止的条款。A因为最只有才但便B特别最只要就但才C因为更只要就而便D特别更只有才而才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_。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_,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_。17漫画家郑辛遥的作品智慧快餐,教给人们“在快乐中品味人生的智慧”,带给社会许多正能量。试
31、对下面他作品中的一幅漫画,作一句话解读。(不超过30字)(6分)答: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不同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根据你自己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抄袭,不得套作。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67790031解析:选B。B项,原文“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说明并非只有鼎才有铭文,也不能说鼎因有铭文而是“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2导学号67
32、790032解析:选C。C项,本项说明鼎是传国重器,而不是重要的礼器。原文相关内容在第一、第二段,具体分析即可。3导学号67790033解析:选A。A项,“大篆铭文”只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而题干中表述“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错误。4解析:选D。这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等方法作为断句的依据来正确解答。“食瓜而美”指美味的瓜,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B;“遂辍食之半
33、”指吃了一半就不吃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5导学号67790034解析:选C。“解职”与“致仕”词义相近。解职:解除职务;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6解析:选B。B项“太宗认为他是王佐之材”错,原文是房玄龄的陈述。7(1)当时军队和国家有许多事,杜如晦分析、决断军国大事如流水一般,众人被他深深地折服。(2)杜如晦病情加重,太宗命皇太子到他家去问候,皇帝还亲自来到杜如晦的家里,扶着他流泪。参考译文: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曾祖父杜皎,北周时被追赠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父杜徽,北周时任河内太守。祖父杜果,北周时任温州刺史,进入隋朝,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加封为义兴公,周书上有他的传记
34、。父亲杜咤,隋朝时任昌州长史。杜如晦年轻时聪慧明悟,喜欢谈论文、史。隋朝大业年间,杜如晦按常规参与官员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很器重他,对他说:“你有应变的才华,必定会成为栋梁之材,希望你保持并崇尚美德。如今想让你暂时屈身就任低级官吏,只是少些俸禄罢了。”于是杜如晦被任命为滏阳县尉,不久他弃官归家。太宗平定京城,引荐杜如晦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又升迁他为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亲王府中有很多杰出的人才,被调到外地做官的有很多人,太宗担心这件事。记室房玄龄(向太宗建议)说:“秦王府中的属官离开的虽然很多,但大都不值得惋惜。只有杜如晦聪慧、明悟、多识、通达,是王佐之才。如果大王您只是想保守籓王的爵位,恪守
35、本分,留下杜如晦就没什么用;如果您想君临天下,统治四方,除此人就没人能帮助您。”太宗十分惊讶地说:“你不说,我差点就失去了这个人!”于是奏请留下杜如晦为亲王府属官。后来(杜如晦)跟从(太宗)征讨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曾经在军营中参与谋划军机要务。当时军队和国家有许多事,杜如晦分析、决断军国大事如流水一般,众人被他深深地折服。(杜如晦)多次升迁至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后被高祖加封为建平县男,赏赐三百户封邑。不久又以原官兼任文学馆学士。天策将军府建成之后,太宗任命他为将军府从事中郎,把像画在画上(悬挂)的共有十八人,而杜如晦位居首位,他像这样被器重。隐太子(李建成)很忌恨他,对齐王李元吉
36、说:“秦王府中让我们惧怕的,只有杜如晦和房玄龄罢了。”于是就在高祖面前诋毁他们,杜如晦和房玄龄一同被逐出亲王府。后来他们又秘密地进入秦王府,出谋划策,等到太宗即位后,杜如晦和房玄龄功劳一样,被提拔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迁为兵部尚书,进封为蔡国公,赏赐实际封邑一千三百户。贞观二年,杜如晦以原官兼任检校侍中,暂代吏部尚书,仍然总管东宫兵马事务,被誉为“称职”。贞观三年,杜如晦代替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掌管官员选举的事务,和房玄龄一同掌理朝政。以至于台阁规模和典章人物,都是二人拟定的,在当时很被称誉,谈到治国良相,房玄龄和杜如晦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当年冬天,杜如晦身患疾病,上奏请求辞去官职,太宗答
37、应他的请求,但给他的俸禄和赏赐和原来一样。太宗十分担心他的病情,多次派人去问候,有名的医官和送上好药材的使者,在路上络绎不绝。贞观四年,杜如晦病情加重,太宗命皇太子到他家去问候,皇帝还亲自来到杜如晦的家里,扶着他流泪,并赏赐丝帛千段;趁他还没有去世,让他的儿子出来并任命官职,于是破格升迁左千牛杜构为尚舍奉御。不久,杜如晦去世,时年四十六岁。太宗哭得十分伤心,三日不朝,追赠他为司空,改封他为莱国公,谥号“成”。太宗吃到美味的瓜,想到杜如晦不能和自己一同吃而很伤心,吃了一半就停了下来,派使者将剩下的一半送到杜如晦灵前祭奠。后来,太宗忽然梦见了杜如晦,宛如生前。天亮后,把做梦的事告诉了房玄龄,言谈之
38、间歔欷不已,并派人送御馔去祭奠。第二年杜如晦忌日那天,太宗又派遣尚宫到杜如晦家慰问他的妻子儿女。这种自始至终的恩遇,从来就没有过。8解析:解答时,先要找出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弄,动词,摆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腻地描写了蒲草随风摆动的美妙姿态,突出表现了蒲草轻柔的体态。9解析:诗中的景象要用描述性的语言来写,而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则要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述。答案:本诗描写了蒲草在风中轻柔摆动,蜻蜓在蒲叶上时停时去,荷花开满水面的夏日江南水乡秀丽清新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闲适(喜悦)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10(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伤心秦汉经行处
39、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1导学号67790035(1)解析:选BC。A项“表达同情”的说法不全面,应该还有歌颂她的性格和心灵的一面。D项“与石青嫂子的愁苦形成比较,凸显了主人公的痛苦之情”的表述错误,孩子的欢乐高兴,预示对生活前途怀有坚定的信念。E项“语言典雅华丽”的说法错误,应是“语言朴素洗练”。(2)解析:解答此题,可从这句话的内容分析其对揭示小说主题、表现人物性格、渲染小说环境和气氛以及引出下文等方面的作用。比如,小说开篇的这段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和美的氛围,与后面石青嫂子阴暗的心情形成了对比,有利于引出石青被抓壮丁的事件和石青嫂子以后所经历的种种遭遇。答案:小说开篇描写了
40、晴美的阳光普照峡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清新和美的氛围,与后面石青嫂子阴暗的心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人物痛苦的心理。引出石青被抓壮丁的事件,也自然引出了石青嫂子在石青被抓壮丁后所发生种种遭遇。(意思对即可)(3)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小说对石青嫂子所作的心理描写、行为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以及石青嫂子在小说中所写的事件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比如,从“(石青嫂子)不是拿锄头挖地、镰刀割草,就是手腕上挂个篮子,采摘什么东西。晚上星子都现在山峡的高空了,树林茅屋全隐藏在轻雾里面,小的孩子,坐在门前哭着喊妈的时候,她还在地里摘着苦瓜豇豆或是茄子辣椒,准备明天一早挑到五里以外的镇上去卖”等描写可看出她是一位勤劳善良,
41、热爱土地,热爱劳动的农村妇女等等。答案:石青嫂子是一位勤劳善良,热爱土地,热爱劳动,易于满足,又满含生活希望,坚韧不拔的农村妇女形象。(4)解析: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题,回答本题时,若选择“不同意”的观点,可以石青嫂子在丈夫石青被抓走后,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地主吴老爷要强占石青的土地和茅屋,遭到石青嫂子的严词拒绝;石青嫂子的茅屋被烧为灰烬后敢于跑到吴老爷家门前大声诅咒;石青嫂子带领孩子们流浪乞讨等行为为理由。若选择“同意”的观点,可以当吴老爷派人来丈量土地时石青嫂子只是在心里发狠却还对地主吴老爷抱有幻想;当生活失去希望时石青嫂子虽去吴老爷家理论,却在不能见到地主吴老爷时回家带着孩子们走上
42、流浪生活的道路为理由。答案:(观点一)不同意。理由:石青嫂子在丈夫石青被抓走后,虽感到孤独、寂寞、害怕,却依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地主吴大老爷要强占石青一家辛勤开垦的土地、营造的茅屋,遭到石青嫂子严词拒绝。当有一天夜里,自己的茅屋被吴老爷派人烧为灰烬后,她跑到吴老爷家门前大声诅咒,讨说法。即使在被逼无奈,带领孩子们离开,流浪乞讨时,仍然咬定“不论啥子艰难困苦,我都要养大他们的”,面对不幸的生活仍然满含信心。(观点二)同意。吴老爷派人来丈量土地时,说要他一家人搬走,石青嫂子只是发狠说:“要我搬走,那容易”,石青嫂子还对地主吴老爷抱有幻想。当茅屋被烧为灰烬,自己的生活失去希望时,石青嫂子去吴老爷家理
43、论,但是,在不能见到地主吴老爷时,无计可施,只好回家,与孩子们离开这块土地,走上了流浪的生活。从以上来看,石青嫂子面对不幸的生活采取了逃避的态度。12(1)解析:选CE。C.是说夏衍思维敏捷;E.错在“含蓄隽永”。(2)解析:“删除了一切枝蔓铺排,只留下提炼到最后的精粹”首先是指的“思想、语言”,“他这个人也像”是说的他的外貌。答案:人长得瘦削;思想深刻(透彻);语言精练。(3)解析:归纳传主的事迹要找准有效区间,逐段进行梳理,避免遗漏要点。答案:主要写了下面几件事情:与“我”交谈;不摆架子;半夜观球赛;“新春”赏花;病中仍然关心我国的文学事业。在作者笔下,夏衍是一个思维敏捷、不居功自傲、办事
44、认真、为人和善、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文坛宿将。(4)解析:作者主要选取夏衍的一些琐事来刻画其性格特点,结构上首尾照应,紧凑严密。写启示时,要根据选材和结构上的特点来阐述。答案:特点:选材上:以小见大。文章没有选取夏衍所做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来刻画他的形象,而是选取一些工作、生活上的小事来刻画他高大的形象,表现他崇高的人格魅力。结构上:首尾呼应。以“我与夏衍的谈话”开篇,又以“我与夏衍的谈话”收束全文,中间穿插回忆了有关夏衍的一些琐事,使文章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启示:写人的文章,可以从细节入手,采用“以小见大”的笔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及品质特点。写作时应注意话题集中、首尾
45、呼应,使文章结构自然严谨。13导学号67790036解析:选A。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此处应用“不言而喻”。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此处应用“不由自主”。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各执己见: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趋之若鹜: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用于形容“艺术爱好者”对“齐白石画展”的热情,使用对象不当。14导学号67790037解析:选B。A.将“曾为”改为“曾让”,同时“非常”“酷爱”重复。C.“提供”缺少宾语,可以在“解决”后面加“渠道”。D.“不仅”调
46、到“空气”之前。15解析:选D。“引起传染性疾病”是属于“公共卫生”之一,应该是强调,故用“特别”,“重要的是”应该是进一步强调,用“更”。“有公共卫生的意识和情怀”“做到不随地吐痰”之间是条件关系,应用“只有才”,是对前面的补充说明,用“而”,最后一处同样是条件关系,用“才”。16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作家找回了自我/作家个性在文学创作中得以体现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意思对即可)17导学号67790038解析:这幅漫画由梯子、人和刷子三个要素构成,仔细分析,别有情趣。作答时,要紧扣题干要求中的“人生的智慧”,从漫画中提炼出富含正能量和哲理色彩的内容来即可。答案:在你往上攀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18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