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892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永昌县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梭伦王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论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2.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3. 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

2、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没有触动贵族利益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BA B C D4.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C.伯利克里改革D.庇西特拉图改革5.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中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 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6.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7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3、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D思想文化呈现繁荣景象8. 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A.管仲改革B.李悝改革C吴起变法D.商软变法9.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10.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勤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11.

4、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12. 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 的赋税收人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民族矛盾日渐突出冯太后崇尚“汉法”A.B.C.D.13.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14.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

5、化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15. 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改革都取得成功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16.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的新高度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17. 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播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均输法18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

6、对C、政令不通达,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19.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 C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改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20纵观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的两种结局,可以得到的认识有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到保留和维持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得当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A、 B、 C、 D、21 .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经济上A.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B.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C.规定了统一的圣经

7、版本D.推行重商主义22.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B.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C.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D.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23.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对以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强调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B、封建势力强大 C、主张政教合一 D、教皇权力高于王权24.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

8、了一个缺口的改革是A阂采尔起义 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C.加尔文宗教改革 D.亨利人世宗教改革2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26. 穆罕默德阿里建立政权后主要的外部威胁是 A.奥斯曼土耳其 B.希腊 C.马木路克 D英法等国27.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或成果有取消包税制取消宗教地产的免税权分配国有土地给新兴地主和农民确立了土地私有 A.B.C.D2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或成果A.修建马哈茂德运河

9、B.设立咨议会,限制了君权C.创办学校,建立印刷厂D.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29. 穆罕默德阿里东征扩张的国家或地区是A苏丹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半岛 D希腊30. 马克思赞誉阿里为“惟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体现阿里改革的历史意义的主要有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推进了近代化,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推动了历史进程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10、,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A B C D31.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导致国内市场狭小导致自由劳动力缺乏不利于工业资本的积累暴力斗争不断 A. B. C. D.32. 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A.继续保留农奴制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33. 之所以称俄国“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主要是因为他宣布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B 农奴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其大小、肥瘠由地主决定C 被解放的农奴均隶属地方政府委派的调停吏管理D 国家直接控制的农奴也得到解放

11、34.1861年改革后,俄国同西欧相比仍然落后,其根本原因是A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 农奴制未废除 D 对外扩张影响经济35.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C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 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36. 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政治改革的目的是A 加强资产阶级专政 B 学习西方的司法制度C 加强军事实力D 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37.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A 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 付出高额赎金C 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

12、 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38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 A“黑船来航”事件 B1854年佩里再次率舰队来到日本 C日美亲善条约签订 D英、俄、法、荷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 39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受到幕府统治的阻碍 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 武士阶层不满幕府的统治 美国首先打开了日本的大门A B C D 40倒幕派的主力是 A中、下级武士 B西南诸藩的大名 C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 D城市贫民和手工业者 41. 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实行闭关锁国鼓励派遣留学生支持尊攘运动 A.B.C.D.42. 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A.黑船事件

13、B.大盐平八郎起义C.“大政奉还”事件D.“戊辰战争”43. 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发生的新变化主要有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由半殖民地状态走向了殖民扩张的 道路封建等级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B.C.D.44. 明治维新后,日本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先侵略的国家或地区是A.台湾 B.朝鲜 C.菲律宾 D.琉球群岛45. 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C.维新派的软弱妥协 D.帝国主义的破坏46. 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A编练新军 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 D官民上书47. 日本明

14、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A.民族危机严重 B.国内阶级目睹尖锐C.资产阶级软弱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8. 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了狄立发展道路的是俄国日本中国埃及A B. C. D.49.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定宪法, 是他们A.不敢出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以减少变法阻力50. 下列国家的改革明显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英国的“清教徒”运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戊戌变法 A. B. C. D.座位号第卷(非选择题40分)二、非选择题(51题10分,52题16分,53题9分

15、,54题15分,共50分)51.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比较一般的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材料二: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恩格斯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在西

16、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2分)(2)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有何基本主张?(4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加尔文教对荷兰共和国产生所起的影响。(4分)52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16分)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

17、,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日知录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1分)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 (4分)53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材料二 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材料三 谭嗣同说:“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

18、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材料四 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请回答;(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四位思想家的哪本著作(或译著) (4分)(2)上述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1分)又各有什么特点? (4分)5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分)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

19、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苏联通史第二卷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材料四 读图片回答: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1分)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