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校2020至2021学年高二学考12月调研测试高二历史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制定位置上。第I卷(选择题 共7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题,每题2分,共计7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由此可知分封制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
2、的直接控制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如图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A相互配合,相互牵制 B三权分立,相互制衡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 D相权空虚,中央集权3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B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4明朝崇祯皇帝曾向阁臣郑重而明确地强调
3、这种分工:“职掌在部院,主持在朕躬,调和在卿等。”这表明明代内阁A对行政执行系统有领导权责 B是行政执行权和决策权的间接结合C有效制约了君主的独断专行 D有建议规诲之责和独立的决策权力5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的认识差异较大,如下表所示。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学者类型基本观点主要依据西方学者文化价值冲突论”鸦片战争的爆发主要是文化观念不一,古代中国人不以磕头为耻,但西人难以接受中国学者经济冲突最重要的不是文化因素,而是经济原因,在于茶叶、白银、鸦片等A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的观点根本上一致B西方学者的观点缺乏史实依据C鸦片战争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中国学者的观点属于主观臆断6下图
4、是英国输华货物总值统计(单位:万英镑)。据此可推知A清朝仍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B列强将再次发动侵华战争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71854年,到访南京的英国人麦华陀指出:“士大夫阶层是大众舆论的领袖叛军不是用心地争取其归顺,而是宣布他们的荣誉和头衔无效和非法,抨击他们所珍爱的古代典籍,焚毁他们的公共藏书地,使他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这可以用来说明A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太平天国前期决策的失误C传统士大夫阶层的衰落 D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8“是役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
5、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材料中的“是役”导致了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台湾被割让给日本9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四川、陕西、河南督抚也同意刘坤一、张之洞的主张,互保的区域实际包括了十三省。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这表明 A地为督抚认清了清政府本质 B清政府统治实际上土崩瓦解C部分督抚反对朝廷的基本政策 D清政府中央权威的极大下降10如表为19051910年间民报)中“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统计情况。由此可知,这一
6、时期A民族认同意识增强B民主思想成为潮流C三民主义得到认同D清廷革新能力丧失11“专制之下无祖国”,其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了君主主权,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激发了民族意识。其说明A近代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民族国家观念古已有之C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淡化了祖国观念D专制与祖国是对立的12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不仅涉及、影响了当时中国各个阶层之社会公众,而且五四精神旨趣也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点上,它既关照了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普遍愿望,又辐射、触及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全部课题。这揭示出五四运动A体现了社会各阶层的诉求 B凝聚了社会各阶层的力量C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7、力 D从根本上改造了中国社会13民国十五年某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与誓词相关的历史事件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时间工人所占比例(%)农民所占比例(%)1927年50.818.71928年10.976.61929年71930年5.514如表是1927到1930年中共党员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出身的党员比例统计。这反映了A工人阶级丧失领导地位B农民阶级觉悟全面提升C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D社会结构出现剧烈15王树
8、增在长征中指出:长征是什么?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是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持有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予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可见,作者的主张是A长征是理想不朽的象征 B长征保存了革命力量C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D长征使红军转危为安161937年10月,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这一英雄壮举A粉碎了日军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打乱了日军对华作战的原有计划C推动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D坚
9、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17下表反映了1937年底至1939年底日本陆军总兵力与派往中国兵力的对比情况。这从侧面说明了A中国抗战的局面日益恶化 B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主力C日本的陆军兵力已经枯竭 D中国持久抗战的效果显现18民国大公报曾发表通讯,为东北流亡学生呼吁:“十七年前父母逃亡,十七年后子女又流浪,东北两代人交的都是厄运。因军事关系,东北师生心理上大感不安,学生成群结队入关,想找到一个安定的读书环境。”通讯中的军事关系最有可能是指A日本发动旅顺大屠杀 B日本发动七七事变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国共进行辽沈战役19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
10、说法的两个历史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抗日战争胜利B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和解放战争胜利201954年第一届全国入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A初步确立我国政治制度基本框架 B使民主法制得以重建和完善C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D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21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
11、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由此可知该外交原则的提出A引申和发展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C推断中苏两国建立了同盟关系 D是对美苏争霸时代主题的积极响应22亚非会议掀起的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1955年到1964年,中国建交国增加了29个,除南斯拉夫和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这表明新中国A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B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C实行求同存异原则取得显著成效 D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2320世纪70年代初的某一天,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北京市民惊奇地发现:“反帝医院”改成
12、了“首都医院”,“工农兵大街”也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地安门大街”,一些“反对美国帝国主义”的标语也被重新粉刷,换成了“世界人民大团结”。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A中苏关系由友好转为对抗冲突 B中国对外政策有了重大调整C中美关系缓和并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已经实现24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B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
13、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25在1987年的中葡联合声明之外,葡萄牙备忘录声明,具有葡萄牙公民资格而持有葡萄牙护照的澳门居民,可在澳门回归后继续使用;而中国备忘录则声明,澳门居民均是中国公民,虽可持证到国外旅行,但不得在中国领土上享受葡萄牙的领事保护。中葡备忘录表明A葡萄牙在澳门的领事裁判权将被中国收回B“一国两制”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保证C澳门回归结束中国国土被列强占领的历史D中国政府不承认澳门居民可享受双重国籍26现代中国外交战略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呈现出每十年一个大调整的基本态势(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现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外交国政治的差异B人民群众的意愿C国内外形
14、势的变化 D国际组织的决议27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282020年11月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开始。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其主要政治目的是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 B为大规模
15、经济建设做准备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29历史学家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共和制和议会制 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 D君主制和议会制30马克思没有描绘一幅社会主义的蓝图,这不是他的目标。他想要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不断变革的生产力。换句话说,他想要确定的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生产力产生了它的反命题,并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过程,就像以前的奴隶制和封建制一样。他
16、最早注意到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经济一个常见现象。以上论述A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B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C肯定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31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B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C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D它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32观察社会主义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按次序对应分别应是A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C
17、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33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表明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341961年4月,美国实施了企图推翻古巴社会主义政权的“十字军行动”计划,但最终失败,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表明A美国“新边疆”纲领已失败 B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古矛盾C冷战的加剧促使对抗升级
18、D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态势35学界一般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结盟运动的作用和影响,会因其作为“中间地带”的战略地位不复存在而削弱。但从1961年以来,其成员国已由最初的25国发展到1993年的107国和目前的120国。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目的不断增加反映了A冷战在一定时期内的长期存在 B南北对话与合作向纵深发展C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速度加快 D第三世界国家存在共同利益36在美俄关系陷人“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之际,布什曾邀普京到其海边祖屋举行了一场非正式的“家庭式峰会”,试图软化俄罗斯的反导立场,并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但有关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问题,两国分歧仍未弥合。这反映出A美俄两国
19、呈现“冷战”的国际关系格局B美俄军事力量势均力敌,二者企图二分天下C美俄矛盾分歧严重不可调和D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俄罗斯力量不可小视37由如图漫画可知,当今世界A世界政治格局单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B美国霸主地位日益巩固C动荡与战争扰乱世界秩序 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38新冠疫情期间欧盟委员会对疫情严重国家避而远之,拒绝向他们出口相关设备。成员国各种内斗,互相抢劫盟友口罩,剑拔弩张。疫情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得不到欧盟的帮助,人们自发地降下欧盟旗帜,甚至有人焚烧欧盟旗帜。这表明A欧洲联合面临挑战 B欧盟走向四分五裂C意大利着手脱离欧盟 D各国缺乏共同利益第II卷 (非选择题,共24分)二
20、、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24分。其中第39题12分,第40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39(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魏晋南北朝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请按示例填写表格。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俟,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三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
21、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请回答:(1)根据示例填写材料一表格。(2分)(2)根据教材说明唐朝科举制的积极影响。(4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选官制度的主要弊端。(2分)(4)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以及所产生的危害。(4分)40.(12分)美国1787年宪法对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弗吉尼亚代表伦道夫认为)我们应该探究;这个政府应该具备的特征;邦联制的缺陷;我们局势的危急;校正办法。(其中)政府的性
22、质,应该保证:抵御外来入侵;防止联盟内部各邦相互倾轧和个别邦发生暴乱;为各邦提供各种福利,这是彼此孤立无法办到的;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权力不被各邦蚕食;对各邦宪法处于最高地位。摘自美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材料二 美国宪法像一套精巧的连环体系,由三个机组构成。我不禁想走进设计美国宪法的现场,212年前在费城独立厅举行的联邦制宪会议看看每个机组由哪些部件组成,装配时加了哪些配件和附件,打听打听他们为什么要把这套体系设计成这样最后怎样完成这项工作。摘自美莱尔T阿尔弗森等美国宪法概论材料三 在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都普遍崇拜这些开国之父。然而,1913年,查尔斯比尔德的宪法的经济学阐释一书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论点:参加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都是那些只考虑经济利益的人们。他认为,这些人所代表的都是财经界的精英,他们分别是西部的投机商、贬值的政府债券的持有者,以及那些拥有“纸张财富的债权人。摘自美乔治布朗廷德尔等美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制宪会议召开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背景产生的前提条件。(3分)(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主要特点。(4分)(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学者对1787年宪法制定者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的主要弊端。(5分)第8 页 共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