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434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文导入素养任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实现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离不开全体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工匠精神的根本在于坚守,只有不忘初心、执着专注、严谨认真、摒弃浮躁,才能坐得住、做得好。对生活最好的尊重,就是有颗心无旁骛、精益求精的匠心。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2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工匠精神”。3分析文章的主要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作者介绍李斌,人民日报著名评论员,近年来活跃于“人民网”“中国网”等各大网站,发表各类评论文章二三百篇,除选入课本中的本篇外,还有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矗立家国情怀的

2、精神灯塔改革开放,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贡献等广为传播的著作。写作背景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精造”“中国创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飞速发展的中国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李斌写下此文想呼吁我们弘扬工匠精神,这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现实需要。没有劳模群体,难育大国工匠;没有大国工匠,难有大国重器。当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同时,更要练好内功,培育工匠精神,增

3、厚国之底蕴。情境活动“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18年开展以来,各地工会和全国职工积极参与,通过为年度人物候选人点赞,有力地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掀起了学习大国工匠、争当工匠人才的热潮。课外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大国工匠的事迹。答:参考答案:(示例一)钳工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工种,但是能将手工装配精度做到0.002毫米绝不简单,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40。30多年来,夏立亲手装配的天线指过北斗,送过神舟,护过战舰,亮过“天眼”,他也从17岁的学徒工成长为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颁奖词技艺吹影镂尘,擦亮中华翔龙之目;组装妙至毫巅,铺就嫦娥奔月星途。夏立,当“天马”凝望远方,绵延着我们的

4、期待,也温暖着你的梦想!(示例二)特高压带电作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被称为“刀锋上的舞者”。215米,70层楼高,这是特高压带电检验工王进常常攀爬的高度。王进,在正负66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带电检验的世界第一人!目前,我国在运、在建特高压工程24项,线路长3.5万千米,累计输电超过1万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一。颁奖词平步百米铁塔,横穿超、特高压。世界第一的荣耀,他直面生死从容写下!王进,在“刀锋”上起舞,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

5、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它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主要面向广大群众。一、读准字音.单音字(1)雕琢(zhu)(2)挑剔(ti)(3)一把锉(cu) (4)精湛(zhn)(5)凝神铸魂(zh) (6)雍容(yng)(7)臻于完善(zhn).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量 (2)创(3)铺2语境辨析法(4)他

6、一觉(jio)醒来,觉(ju)得精神好了许多,又拿起那张没有完成的讲义做起来。(5)那些宝藏(zng),已经深藏(cng)在地下几千年,今天一经出土,就大放异彩。二、写准字形(1) (2)(3) (4)三、用准词语.明确词义(1)雕虫小技:比喻微小的技能,也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作或文章。(2)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3)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4)物我两忘:指创作时艺术家的主体与创作对象的客体浑然为一而兼忘的境界。(5)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6)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7)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

7、却完全一致。(8)炉火纯青: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多指学问、技术、技艺功夫深,造诣深。(9)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10)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语境运用(辨析正误)(11)现场的三种设计方案分别来自不同的研究小组,但他们不谋而合地采用了相同的原理来使机器人模拟人类走路的步态。在现场模拟中,机器人将人类走路的步态模仿得炉火纯青。辨析:把“不谋而合”改为“不约而同”。“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把“炉火纯青”改为“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

8、逼真,可以作补语。.易混辨析1体验VS体会课本原句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辨析体验:着重指在实践中体会、了解。对象是生活、现实等。体会:体验领会。对象多是文件、方针、政策、指示、决定等的思想内容,或别人表达的意思、感情、心理等。即境活用这次学习归来后,大家体会很多。大家认识到,原来生命之伟大与藐小并不在于它对外界发生影响的大小,而在于它自身对事物之经历体验。2素养VS素质课本原句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辨析素质:事物本来的性质。“素质”一般是先天具有的。素养: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素养”一般为后天获得的。即境

9、活用陈从周先生不但注重弟子们的基本素质,更注重弟子们人文素养的不断滋长和充盈,这使弟子们受益一生。3巧夺天工VS鬼斧神工课本原句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辨析“巧夺天工”多用于人工事物,“鬼斧神工”多用于天然景观。即境活用泰山雄伟壮观,景色秀丽,既有巧夺天工、险峻壮美的十八盘,又有高耸峻峭、奇峰突兀、鬼斧神工的扇子崖。NO.1文本初读依据提示补充空缺内容。答:参考答案:企业和国家主动探寻NO.2文本精读任务驱动一分析新闻评论的论证特点学习策略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表明态度、指出症结、提出希望和看法,引导社会认识的一种新闻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与其他

10、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新闻评论讲究有的放矢、就事论理、有感而发。因此,阅读时要注意看该新闻针对什么评论,是怎样评论的,具体就是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梳理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方法等。1阅读全文,思考本文是如何充分运用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答:参考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所选用的理论论据都是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论述的。如引用说文解字的观点,点出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论证了工匠精神的内涵。2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答:参考答案:本文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接着引用说文解字的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然后寻因溯果,层层深入,从“为什么”

11、“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最后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3(素养提升)简要分析下面这则材料的论证思路。材料:让心中驻进“工匠”,需要心怀热爱与欣赏。正如那则人们耳熟能详的寓言:面对同样盖房子的工作,在第一位工匠看来,只是在做砌砖的工作;在第二位工匠看来,是在盖房子,让人有所居;在第三位工匠看来,自己的工作是为了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美丽,让住进房子的人能够更开心,更幸福。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心存热爱,才能更长时间地坚持与付出。选自让心中驻进“工匠”答:参考答案:首先,提出“让心中驻进工匠,需要心怀热爱与欣赏”的观点;然后,选取三位工匠对待盖房子这一相同工作的不同态度进行具体论证;最后,总结出只

12、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更长时间地坚持与付出。任务驱动二赏析新闻评论的语言学习策略新闻评论主要靠逻辑的力量说服读者,语言上首先要十分明确、直白畅快地把评论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其次是要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因此,要从用词、句式、修辞等角度赏析新闻评论的语言,要注意分析概括新闻评论语言的特点、含意和表达艺术等。4“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这句话。答:参考答案: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从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的角度,

13、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回答了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的问题。强调对事业的热爱、付出、追求的程度和人生的境界与态度。句式整齐,内涵丰富,说服力强。5(素养提升)阅读下面的新闻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四次高票通过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厅内,鲜花吐艳,

14、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总理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对中外记者,总理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解决民生问题是学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总理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一切归功于人民国务院中外记者

15、招待会侧记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分析。答:参考答案:情真意切,又不失理智。如“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让人们领略到他的赤子情怀;生动形象,幽默含蓄。如“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引用艾青的诗句幽默含蓄地(生动形象)表达了“快乐”的深刻内涵;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如“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这句话不仅简洁明了,而且一语中的,指出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定位。任务驱动三仿真高考综合研读纵览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6、A作者认为,职业与职业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但职业品质、专业精神在人与人之间并不相同。B坚守工匠精神,就不能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做法,而是要做到爱岗敬业,追求质量和品质,展现时代精神,奏响中国制造、中国文化、中国力量主旋律。C培育工匠精神,就要将一门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D工匠精神不但是工匠们的安身之本,而且能够体现其生命的尊严。解析:选C原文是“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借企业家的感慨,引出这篇新闻评论的话题:时代品质与工匠精神。之后的三段对“以

17、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进行了深入、透彻的探讨,逻辑层次鲜明。B文章第五段总结强调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辩证分析工匠精神的作用,使论述全面、深化。C本文运用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D本文是一篇时评,但文章并没有给人面目可憎、枯燥说教的感觉,而是生动形象,绚丽多彩。解析:选C文中没有使用“比喻论证”。8如何理解文章标题里“雕琢”的含义?答:解析:本题要求理解标题中关键词的含义。首先要理解“雕琢”一词的本义;然后结合标题的语法结构,“雕琢”一词前是状语“以工匠精神”,后是宾语“时代品质”;最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以阐释即可。参考答案:雕琢,指过分地修饰(文

18、字);对某事物修改使其更为完善。根据本文内容,文章标题里“雕琢”的含义是指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使时代品质更加完善。9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这句话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和作用;其次这句话在文中处于文末,由此可知应是全文的总结句及揭示主题的句子;然后综合分析全文内容和主题,加以概括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参考答案: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厚植工匠精神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写作实践学会引用论证,增强说服力本文引用企业

19、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论证分析,论证了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社会的形象。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说明文章论点。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思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

20、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起来。怎么用好引证法呢?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21、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需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4学会分析面对引用的理论论据,如何来加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意译为主。同时,联系观点,作出阐发。(2)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更要作一些阐述,使论据含意清楚地显现。针对练笔爱国,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它根植于我们的内心。它就像一股洪流,具有势不可挡的力量;它就像历

22、史的长河,浩浩汤汤,贯通古今。请以“爱国”为话题,写一个片段,注意引用名言警句。答:参考答案: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最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

23、,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类文赏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艺制造大国,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我国要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造强国,面临着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升级转换,对技能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业水准和制造水准的提升,因而更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深蕴的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一、美文悦读书匠(节选)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父亲问他怎么回事。他说,馆里昨天

24、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

25、,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

26、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老董说,咱们看秋去。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

27、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我问,橡碗

28、是什么呢?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

29、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不了。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语言推进情节,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侧面描写,通过小龙的话交代了古籍修复的难度,和专家的态度形成对比,衬托出老董对原则的固执坚守。描写简洁传神,表现出老董心中的价值标准,传达出老董内心的坚定。神态描写结合语言描写,表现了老董内心的笃定和知识的渊博。侧面描写,父亲笑而不问,表现对老董的了解和信任。细节描写,表现了老董对老馆长的尊敬和深切怀念。真实而俏皮的描写,表现了松鼠

30、的可爱,为突出橡碗的作用做铺垫。图书馆对待老董的态度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侧面衬托出老董的技艺高超;简洁而精彩的语言描写,突显老董沉静淡泊、始终如一的性情。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二、思辨阅读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张柏春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

31、青史。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三国时期的“名巧”马钧虽不善言辞,却心灵手巧,擅长解决实际的技术难题。宋代的韩公廉成为将工匠传统与天算知识结合的工程师。明朝的宋应星,没能考中进士,却撰写出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宋应星本人也被后人视为科学家。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 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

32、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这一时期“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这种制度就是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

33、匠的技艺。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了。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以杆秤制作为例,工匠们相信: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瓷器工匠也是如此,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

34、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作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答:参考答案: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也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有制度作保证;要具有“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要具有对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想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要严于律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