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与运用(八)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目标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
2、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发现词语间的停顿多用顿号,有时也可以用逗号。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
3、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积累“介绍学习方法”的成语。3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了解学习语文的多种途径。4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与大家交流,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讲述故事的能力。5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开心的节日,进行习作练习。(要求:把过节的情景写具体,感受写作的乐趣。)教学准备1关于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图
4、画或录像带。2西游记录像的片断。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激趣,回顾导入。(1)出示例句1:“三孔”是指与孔子有关的三处古迹孔庙、孔府、孔林。例句2:今天菜市场上的菜可真多啊,有萝卜、茄子、白菜、西红柿等。(2)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列词语间停顿的时间短,就用顿号,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较多(生也可举例)。2比较,拓展新知。出示例句3: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1)通过朗读,比较,例句1、例句2和例句3的标点有什么不同?来源:学。科。网(2)学生交流。(3)发现规律:词语之间的停顿多用顿号,但有时为了表达
5、需要,也可以用逗号。3练习,巩固运用。二、语海拾贝1生自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成语。2小组交流:你了解哪些成语的意思?3集体汇报:你对哪个词还不了解?4齐读,边读边想:这些成语都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5读记,读背成语。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适当用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三、互动平台1自读互动平台。2分角色抽生朗读人物的对话。3你从人物的对话中了解了什么?4你还知道哪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先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网络、图书、电视、报纸、参观、访问、旅游等途径)5你曾经用哪种途径了解了什么知识?与同桌交流交流。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从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多留心、多记载、多
6、了解,去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作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筹备故事会。四、口语交际(可在互动平台的基础上,设计语文活动课)1明确目的: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会”。2点明概念:通过上一节课查找资料,你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如书法、国画、京剧、评书、相声、地方戏曲、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3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讲一讲你搜集的、最生动感人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相声小品等,并推荐出一名最佳选手,接受小组内的集体指导,准备参加全班的比赛。4故事比赛: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讲故事比赛,老师和组长组成评委团。按照“语言生动,字音准确,故事情节吸引人、整体效果好”等要求
7、进行集体或者个别点评,也可请同学互评。5评出最佳“故事大王”。五、自主阅读园地1观看西游记猴王出世的录像片断,介绍作者吴承恩和西游记。2生默读短文,说一说主要讲了什么故事?3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的梗概。4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传神,找出来读一读,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六、习作百花园1激趣导入。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富。尤其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多姿多彩,让我们来看几个镜头:(播放几个传统节日载歌载舞、举杯团聚的精彩片断,突出节日的特色。)来源:来源:学|科|网2回忆酝酿。来源:学|科|网Z|X|X|K引导大家畅所欲言,回忆自己度过的最开心的节日,并把过节的情景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听一听。 生同桌互讲。集体汇报讲。师要重点点拨学生说清楚“过节”的过程、当时的心情等。3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4写完后,自己修改习作,同桌相互交换欣赏。5作文点评:赏析全班中成功的习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指导,对有进步的学生或者有些微闪光点的孩子进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习作成功带来的快乐。来源: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