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规范练31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课时规范卷第 页 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第12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B.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市场指向型产业C.原料指向型产业、动力指向型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A.B.C.
2、D.答案:1.A 2.C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第一阶段主要指19791990年,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二阶段指1990年以后,产业升级,主导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第2题,城市化的三个标志是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根据下面两幅图,完成第35题。 甲 上海市及其郊区土地利用图 乙 上海市郊区某城镇布局略图3.根据甲图及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市( )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郊区城市化、城市蔓延 城市扩展的主要方式有卫星城建设、新区建设 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协作 许多工业与乡镇企业达到共同繁荣,其主导因素是原料A.B.C.D.4.该城
3、市计划在处的空地上新建一些工厂。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布局合理的工厂是( )A.处建机修厂B.处建水泥厂C.处建电视机厂D.处建化工厂5.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分析,乙图中城镇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发展相关的加工工业 实现农林牧渔等业均衡发展 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发展粮棉生产基地 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A.B.C.D.答案:3.C 4.A 5.B解析:第3题,通过甲图可知,上海市郊区的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了郊区城市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集中,环境恶化,郊
4、区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等。第4题,处位于交通线附近,交通便利,适于建机修厂。第5题,该地区位于上海市郊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肉禽蛋和蔬菜等的需求量增加;此外,延长农业的生产链,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些都可以作为本区农业发展的方向。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下图为“中国沿海省区城市化水平及变动幅度状况图(20002005年)”,下表为“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省人口统计情况表”。结合图表,完成第67题。 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资料暂缺。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家庭规模(人)第四次6 2835.9336
5、.84.42第五次8 6426.05553.69第六次10 4306.7566.183.2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各省区城市化水平与其提高幅度呈正相关B. 2005年中国大陆沿海各省区的城市化水平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C. 20002005年环渤海各省区城市化水平提高幅度均超过8%D.城市化水平及其提高幅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7.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已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但未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其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青壮年劳动力迁入数量大C.城市化速度减慢D.家庭规模减小答案:6.D 7.B解析:第6题,城市化水平与其提高幅度没有明显相关性,A项错误;广西
6、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项错误;辽宁城市化水平提高幅度为4%6%,C项错误。第7题,广东经济发达,吸引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第89题。8.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9.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改革开放重心北移A.B.C.D.答案:8.D 9.A解析:第8题,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90年代
7、以来,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在减弱,外资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和国内其他地区。第9题,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人才、技术优势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A.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D.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11.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提高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培育新兴优
8、势产业,提高竞争力A.B.C.D.答案:10.D 11.B解析:第10题,分析各产业的比重及增长情况可以看出D项正确。第11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包括延长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等。二、综合题(2题,共56分)12.(26分)下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 和 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 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
9、济区。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 、 、 为核心,地跨 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 (3)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4)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答案:(1)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2)广州 深圳 澳门 上海 南京 杭州 上海、江苏、浙江(3)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紧张。(4)积极发
10、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解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示意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了两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随着两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耕地、能源紧张以及生态破坏成为它们共同面临的问题。13.(30分)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福建省简图材料:泉州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等轻型加工业为主。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
11、区。(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分析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3)结合材料分析泉州市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较好;土壤:(弱)酸性的红壤,适合茶树生长。(2)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3)特点: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成因: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解析:第(1)题,考查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福建省种植乌龙茶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考虑。第(2)题,经济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应考虑地理位置、历史基础、技术、交通、政策、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再结合福建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第(3)题,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等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