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6我敬佩的一个人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习通过写事写人来完成习作。2.了解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3.注意运用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4.自主修改习作。教学重点:了解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写事写人来完成习作。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语1、在我们身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有“认真执勤”的交通警察;有“无私奉献”的清洁工人;有“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尊敬长辈”的孝顺子女;有“努力拼搏”的运动员;有“为国争光”的航天员;有“厨艺精湛”的
2、厨师;有“认真值日”的同学;有“辛勤耕耘”的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他(她)吧。选择其中的一位,通过具体事例,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2)2、指名若干学生汇报。(3)3、教师小结:听得出来,大家心中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他(她)们不仅仅是我们身边的熟人:同学、老师、朋友、亲人还有陌生人:清洁工,交警,医生,革命前辈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可以说书本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可以是现实中的体育健将、影视名人等。(1)二、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一)提出说的要求:(2)1、想好要介绍的人有什么特点,他(她)的哪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
3、特点,他(她)长什么样?说话有趣吗?有没有在说话、做事方面和他人不一样的地方等等。2、重点讲清你为什么喜欢或者崇拜他(她),他(她)的哪件事你喜欢或者崇拜?你崇拜他(她)什么?3、谁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或者崇拜的人都行。(二)、练习说。1、先想后说。用一句话说出他(她)值得你敬佩的原因。例如: 伽得略是一个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人。什么样的品质能让人敬佩?先四人小组练习说,然后选出一名代表说。(2)2、回顾:1、回忆人物的有关事例,一件事或两件事都可以。海伦凯勒、阿炳、郑和、司马迁、彭德怀2、在小组内说说你打算选取哪几件事来记叙你敬佩的人。 3、怎样才能写好具体事例呢?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述
4、呢?请大家联系学过的课文说一说。(3)4、刻画人物的方法: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如能恰当用上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就更好了!5、下面老师想请大家猜猜他是谁!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就是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6、我们再来看看这两段人物描写的文字。这两段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除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还有什么描写方法,再来看看这两段文字,它们用了外貌描写还有心理活动描写。7、如何描写人物,我们归纳总结一下:那就是从看、听、想、感这四个方面来写,老师再请几个同学看几个片段,这几段运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人物形象饱满,人物性格鲜明,下面
5、请同学们把自己所说得写下来。三、根据所说,打草成文。看看谁写得又快又好。(一)、师相机点拨。把我们喜欢或崇拜的人介绍给大家是一件多么让人愉悦和满足的事情啊!大家拿起笔来,把你心中最喜欢或者最崇拜的他(她)写下来吧!(二)、生列提纲,师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四、修改习作交流评议1、反复朗读细心修改、自主修改。有一句话叫:“文不厌改。”这就是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篇作文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的内容加上去,需要删除的地方划掉。出示。、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
6、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交流习作师生评议朗读习作。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的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
7、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学生自评。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师生评价。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习作,分享他人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