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1济南模拟)位于藏北高原的某观测站,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5 ,年降水量为6558 mm,下垫面为草甸,夏季降水后地表坑洼处会有积水,长时间处于湿地状态。下图是该地测得的某种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1该辐射类型为(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臭氧吸收的辐射C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2影响该辐射季节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天气状况C大气透明度 D植被覆盖率1D2A解析:第1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和臭氧吸收的辐射都主要在白天,且最大值出现于正午。但该种辐射全天都
2、有,且日出前后最弱,15时左右最强,基本与大气温度的昼夜变化一致,因此应该是大气逆辐射。第2题,图中显示,该种辐射夏季最强,冬季最弱,春秋季居中。主要是夏季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路径短,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比较强,地面增温幅度高,大气吸收热量较多,因此大气逆辐射也比较强,冬季反之。该地为藏北高原,空气稀薄,空气质量较好,大气透明度全年差异不明显,气候高寒,植被覆盖率较低,天气状况变化不大,因此B、C、D的影响较弱。(2020天津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地面及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据此完成35题。3该地可能位于( )A西西伯利亚 B柴达木盆地C撒哈拉沙漠 D北美五大湖4图中反应的地理原理是
3、( )A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B气温随着海拔上升而逐渐升高C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D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5该地9 m和34 m高度处的气温白天相差不大,说明( )A夜间空气活动更活跃B对流是热量传递的重要方式C地面比热容大,使气温相近D空气湿度大,热量散失慢3C4D5B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地面气温最高可达近70 ,9 m和34 m高度处气温最高也可达30 以上,所以只有撒哈拉沙漠符合该气温特征。第4题,由图可知,白天时地面温度高,9 m高度气温高于34 m高度,说明热量由地面向上传递;夜晚时地面温度低,9 m高度气温低于34 m高度,说明夜晚靠近地面的大气下部降温快。因
4、此此图反映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第5题,由图可知,白天9 m高度处气温略高于34 m高度处气温,因为对流是热量传递的重要方式,故B正确。由图可知夜间三处温差相差都不是很大,应该是位于沙漠地区,空气湿度小,所以其他选项均不正确。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修建青藏铁路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下图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据此完成6、7题。6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变化的曲线是( )A BC D7此路段冷季( )A遮阳棚的作用较暖季小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C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 D
5、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6B7A解析:第6题,首先暖季气温比冷季气温要高,排除;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棚外气温日变化大,所以正确,错误。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为暖季, 为冷季。且为棚外气温日变化曲线,为棚内气温日变化曲线。冷季时棚外日最高气温低于5 ;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18时的白天;冷季棚内外气温差较暖季棚内外气温差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较暖季小。下图示意荷兰某农场全新革命性节能温室。其窗户尺寸为普通温室的两倍,屋顶和侧壁使用双层玻璃结构,四个玻璃侧面均设有防反射涂层。节能温室可节省约60%的能源,但仍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据此完成8、9题。 8温室中利用大气热力
6、作用原理实现节能的设施有( )双层玻璃两倍尺寸窗户防反射涂层地热能装置A BC D9该地温室仍需要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的原因是( )A冬季气温低 B多阴雨天气C地热能丰富 D受海洋影响8C9B解析:第8题,双层玻璃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玻璃上的防反射涂层也可以减少热量散失,故正确;用两倍尺寸窗户可以增加阳光照射的面积,但不是利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第9题,虽然该温室设计起到了很好的节能作用,但是荷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短,光照弱,所以仍需利用地热能装置加热。读我国某城市四种下垫面不同日期地表气温均值对比图,完成10、11题。10推测最可能分别为( )A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
7、、水体B城镇建筑用地、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C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D水体、裸地、植被覆盖地、城镇建筑用地112019年3月4日,四地气温均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台风影响 B阴雨天气C湿度较大 D天气晴朗10C11D解析:第10题,由图中6月15日的气温值可判断,温度由低到高依次是水体、植被覆盖地、裸地、城镇建筑用地。第11题,晴天太阳辐射强,不同地表大气升温幅度差异大;而阴天太阳辐射弱,不同地表大气升温幅度差异不明显。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学具,模拟演示“热力环流”过程。实验开始前,学生观察到木盒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摆
8、动,如图甲所示。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如图乙所示。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1)根据实验过程绘制与图乙一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状况。(2)该实验结果说明热力环流首先_运动。(3)为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解析:第(1)题,冰块处空气遇冷下沉形成高气压,蜡烛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平面上出现气压差,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第(2)题,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由于同一水平面上冷热不均,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遇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即
9、冷热不均导致空气垂直方向的运动。第(3)题,锡纸条的摆动是因为空气的水平运动,即风的作用;要加大风力,应加大高低气压差,可增加蜡烛或增加冰块的数量,让冷热不均差异加大,以增大水平方向上的风力;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使其容易被吹动;缩小学具尺寸,让其容易演示;增加学具的密封性,以减少外部空气的干扰。答案:(1)如图(2)垂直(3)增加蜡烛,增加冰块的数量,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缩小学具尺寸,增加学具的密封性等。13(创新培优题)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蓝莓,果实颜色极具吸引力,因其好吃又兼营养保健功能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
10、上,现已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例如,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树体一般高0305 m,可耐35 低温,但在极端天气下,当地可能会出现超低温,果农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图1、图2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和山顶气温日变化。图1 图2(1)(区域认知)据图指出山谷和山顶冬、夏季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2)(综合思维)说明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的原因。(3)(综合思维)分析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4)(地理实践力)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曲线,注意比
11、较山顶与山谷气温的垂直差异、日较差的大小。如图1示意冬季气温曲线,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图2示意夏季气温曲线,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第(2)题,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原因主要从温差、水分、热量、土壤等角度分析。结合上题分析,山谷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山谷有水源,土壤湿润;山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第(3)题,主要分析山坡、山谷之间冬季热力环流的影响。应侧重分析夜晚山坡近地面的空气易受冷下沉至山谷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另外,注意分析野生蓝莓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第(4)题,东北
12、地区冬季气候寒冷,降雪量大,且不易融化,当地蓝莓树体较矮,容易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人工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损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流动性差,不易传递热量,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从而减少了冻害发生。答案:(1)冬季: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2)山谷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山谷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山谷有水源,土壤湿润;山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3)夜晚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山谷,下沉的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当地,对当地气候适应性强。(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当地蓝莓植株较矮,容易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堆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