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 .黄道婆|语文S版(无答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8003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 .黄道婆|语文S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 .黄道婆|语文S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1 .黄道婆语文S版(无答案)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

2、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3、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轧车(zhy) 花卉(huhn) 媳妇(xx)输赢 (ynzn) 虐待(nnu) 祠堂(cs)二、给加点字注音。童养媳()轧籽()花卉( ) 祠堂()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媳()扎()筒()祠()熄()轧()简()伺()四、词语充值卡( )的生活 ()的家乡( )的纺织品()的图案五、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1)黄道婆看到黎族人()棉花种得好,()纱也纺得好。(2

4、)()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她常常思念家乡。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百感交集: 潜心研究: 应运而生: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本单元五篇课文歌颂的都是,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女性的和。(2)黄道婆是末初人,出生于,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向 族人民觉得纺织技术。老年后返回家乡,把传授给家乡人,并 生产工具,提高了。被尊称为“”,当地人民还建造了“”来纪念他。八、研读感悟,体会情感(1)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A“牛马不如的生活: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B带点的字告诉我们少年时的黄道婆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儿?(2)虽然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坚信,凭自勤苦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流落他乡”“举目无亲”说明黄道婆生活();“坚信”“一定能够活下去”表现出了黄道婆的()。(3)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A、从“常常”一词看出了什么?“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由此看出什么?B、有一句诗是这么写的“月是故乡明”,是啊,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拿起纱线纺纱的时候,她更想念,由此你觉得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