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1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代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2(2012徐州模拟)我国一直都重视白蛇传传说、阿诗玛、凤阳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和浙江江郎山等自然物质遗产的登记和保护工作。下列对我国重视对文化遗产保护理解正确的是()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保护应
2、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ABCD3(2012连云港模拟)“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给力”成了热语表明()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4(2012深圳调研)下列选项既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是()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C立足于社会实践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5(2012南京三模)歌手龚琳娜演唱的忐忑,以笙、笛、提琴、扬琴等乐器伴奏,融合老旦、老生、黑头、
3、花旦等多种音色,突破传统的民歌唱法,获得广泛好评。这说明()A科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创作理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推陈出新D文艺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体6“创造新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当代知名主题文化园区。论坛倡导人们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A B C D7(2012辽宁实验中学月考)新贵妃醉酒是以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
4、由李玉刚反串演唱的带有戏曲风格的歌曲。新贵妃醉酒实现了京剧、流行音乐的巧妙结合。当前,这种风格的歌曲有很多,更有甚者,把外语、ACG、R&B等元素融入传统戏曲当中,从而进行创新。这说明在今天,通过多种手段或方式,传统戏曲也可以实现“华丽转身”,逐渐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这启示我们()A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D文化创新需要承袭传统、推陈出新8著名音乐家聂耳同他的朋友在黄浦江边散步闲谈时,突然听到码头工人劳动的号子声,他不禁赞叹道:“这有节奏的劳动呼声,是多么壮美啊,旋律是多么有力啊!”聂耳由此受到启
5、发,谱写出著名的码头工人之歌,成功地塑造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这个故事说明()A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精神生产提供了前提B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精神财富是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的D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是伟大的9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起推动作用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人民群众中的任何一员,都能进行文化创新10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发展活力,就必须进行文化创新,这是因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能
6、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 B C D11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名句启示我们()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在文化交流与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A B C D12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但“愚孝”会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桎梏。为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C对其加以融合、交流D全盘抛弃13第
7、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于2011年4月28日在杭州开幕,它以“动漫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动漫我的城市,动漫我的生活”为主题,分为会展、大赛、论坛、活动等四个板块,包括了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等50多个项目。促进中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立足于社会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A B C D二、非选择题14泰山是一座由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托举起来的名山,泰安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的城市。然而,多少年来,这里的旅游业一直都处于留不住人的尴尬状态。如今,两个融会了高科技的文化娱乐项目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和泰山方特欢乐世界,让来到泰安
8、的游客真正“一览众山小”,泰山的“半日游”也发展为“两日游”。白天,游客可以到亚洲规模最大的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游玩。金字塔、玛雅文化、阿戴尔小镇(展现美国西部风情)、长城、故宫世界著名景观一览无余。与美国的迪士尼乐园不同,方特欢乐世界拥有更多中国元素,更多室内的高科技呈现和更多知识的普及。总经理梁俊才介绍,公园开业一年多,已接待游客60万人,营业收入过亿元。入夜,游客还可以领略到以泰山天然山川为背景、以泰山历史文化为核心的视听盛宴。每年3月至10月,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每天奉献一场,为山东省打造“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开辟了新产品。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华泰
9、山封禅大典实景演出的成功,对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有何启示?(2)结合泰山方特欢乐世界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简要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5扫墓是清明祭扫的一种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扫墓时点燃香烛、焚烧祭品、鸣放鞭炮等,既耗费金钱,又污染环境,容易造成火灾等事故。2011年清明节,民政部呼吁推行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和社区公祭等文明祭扫方式。为此政府部门创造种种便利:倡导祭扫时“自驾改坐公交”,城市公交系统进行相应调整;推行“植树替代香烛”,开辟和管养园林绿地;提倡网上祭扫,规范祭祀网站的主持、组织,使祭祀活动更庄重、得体等等。传统的清明习俗在植入“低碳”元素后,释放出了更文明、可亲
10、的气息。我们应该过一个文明、有意义的清明节。(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清明祭扫形式的演变?(2)运用所学知识为人们过一个文明、有意义的清明节提出合理化建议。课时知能训练答案【解析】题干说明南京中山陵是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外陵墓建筑风格基础上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违背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故不选。对于此类组合题型,较便捷的方法是对其中的某项能确定的保留或舍去,这样可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当然前提是对知识的扎实掌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
11、新的基本途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B、C表述有误;“给力”之所以成了热语源于社会实践的需要,选D。【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本题选C, A、B、D说的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故不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相关知识的理解。歌曲忐忑突破了传统的民歌唱法,说明文化创新需要推陈出新,C正确切题;题干没有体现科技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源,B观点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D观点错误。【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对文化创新这个问
12、题的理解能力。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故正确;正确指出了文化创新的意义和作用;观点错误,应把“创新”改为“社会实践”,故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一知识点。材料强调推动传统戏曲的创新和发展既要继承传统戏曲,更要融入时代元素,故选C。【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一个重要的价值选择:投身群众的实践。A、D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根据题意只有B项正确,应选B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柳公权创造“柳体”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活力,这体现了文化创新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故C项
13、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不能正确体现题干主旨,故不能选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判断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是途径,而不是原因,不构成因果关系。【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对文化创新重要途径的理解。“纳”和“容”体现文化创新的途径之一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而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也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与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的表述都正确且符合题意,所以选D。【答案】D【解析】对待传统文化是一个批判地继承的过程,是“扬弃”。因此应选A项。B、
14、C项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错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发展动漫产业,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知识。第(1)问主要考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等问题,可从文化的继承、传播、创新三个角度分析说明;解答第(2)问,首先要联系教材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内容,然后依据材料确定所要调用的知识。【答案】(1)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立足社会实践,融入高科技等时代元素,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使传统文化
15、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通过创新形式,更加积极主动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必须在保持文化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解析】本题以清明祭扫为背景,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与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审清设问的范围“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知识,类型是“如何看待”,按照认识类的答题思路分析即可;第(2)问属于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可从多个角度回答,只要建议合理即可。【答案】(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扫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应予继承。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为传统文化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人进行文明祭扫,值得大力提倡。(2)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奢侈消费、铺张浪费,要提倡文明祭奠、绿色消费、保护环境。要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介绍清明节的历史传统,普及相关知识。追思先人,不忘先烈和先贤,应该在节日来临之际祭扫烈士墓地或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