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课财政、税收和纳税人综合测试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2010北京市东城区摸底)下图为2009年5月230日,江西省高安市生猪市场收购价格走势图,一个月每斤涨了5角钱。回答12题。1下列对上图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必将提高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可能抑制百姓猪肉消费政府应对此加以重视ABC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及价格变化的影晌,解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图表中价格的变动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因此入选;价格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价格上涨,会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因此入选;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2、因此入选;说法过于绝对,不选。答案:C2某地猪肉价格连续上涨,当地政府决定给予居民适当的肉价补贴,以保证居民正常的猪肉消费。政府的这笔支出属于()积累基金消费基金社会保障支出补贴支出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收入的分配,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国民收入分配的内容。材料中“政府给予居民的肉价补贴”属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消费部分,因此入选,不选;故选D项。答案:D3(2010北京市海淀区模拟)2009年6月1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指出2009年我国努力使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口达到12亿人,经过努力,国家争取让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我国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是(
3、)A税收 B财政 C金融 D国民收入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医疗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支出属于国家的财政支出,因此B项符合题意,入选。答案:B4(2010山西临汾一中、临汾三中、康杰中学联考)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等的确定,税收可以()决定分配方式消除地方保护调节消费行为优化投资结构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作用,解题时可依据教材作答。不选,生产决定分配;与税收没有直接关系,不选;是税收作用的体现,入选。答案:D5(2010河北石家庄调研)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如果收入大于支出,节余过多将意味着()A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使
4、用B经济发展有充足的后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物质保障C国民收入的增长,有利于加速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D财政资金储备充足,有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重点工程顺利进行解析:本题考查对财政节余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教材知识。依据教材,如果收大于支,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利,因此B、C、D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A项。答案:A(2010广西柳州一中月考)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回答67题。6增值税的一般计税方法是: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上一经营环节已纳税金。某纺织厂从蚕丝厂购进一批蚕丝(
5、假定这些蚕丝的生产者是第一个生产环节),支付货款1000元,增值税款170元(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该增值税由蚕丝厂上交)。10天后加工成绸缎以1800元卖给某商场。该纺织厂应为此支付的增值税款是()A136元 B198元 C306元 D170元解析: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根据增值税的计算公式:(下一环节的销售额一上一环节的销售额)税率,计算得到:(18001000)17%136(元),故A项入选。答案:A7目前在我国,增值税是影响很大的税种之一。征收增值税的意义是()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增加
6、财政收入A B C D解析:征收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广泛发展,有利于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答案选C项。说法错误,没有这个作用。答案:C8(2010重庆南开中学月考)在今年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上,我国展示了陆军99式主战坦克、88轮式战车;海军的“鹰击”反舰导弹及空军的“歼11”战机等一系列新型武器装备,代表了中国军队的最新科技发展水平。这些武器装备的研究经费属于()A扩大再生产 B非生产性基本建设C社会物质储备 D公共消费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形式:积累和消费的用途。用于各项研究的经费属于国家的公共消费。答案:D9(2010湖北黄冈模拟)2
7、009年前三季度累计全国财政收入51518.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577.01亿元,增长5.3%,财政收入的增长()意味着我国企业和居民的税赋负担加重根本上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为国家各项职能及社会公平的实现创造了条件不利于企业发展生产,不利于个人提高生活水平A B C D解析:决定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正确;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确;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企业和居民的税赋负担加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也不一定会不利于企业发展生产和个人提高生活水平,错误。答案:B10(2010湖北黄冈模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由1978年的
8、75.0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122.32亿元,增加7047.27亿元,增长93.9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6.97%,远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是各项财政支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这主要说明()A国家通过财政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B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C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D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解析:教育经费支出属于公共支出的内容,而不是社会保障的内容,故选C。答案:C11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列举措体现积极的财政
9、政策的是()中央银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运用财政补贴支持“家电下乡”,启动农村消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商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物价部门要求各地严格查处2009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各旅游景点擅自涨价行为ABCD解析:审题时抓住“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关键信息。是货币政策;不属于财政政策的范畴。正确。答案:B122009年8月9日16时20分,第8号台风“莫拉克”在福建省霞浦县沿海登陆,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抗击“莫拉克”高度关注,中央和地方财政调拔专项资金,安置灾民,帮助灾民重建家园。这表明()A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B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C国
10、家财政支出的主要方面是社会保障支出D国家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解析:材料主要强调财政资金用于帮助灾民重建家园,这是发挥财政中保障人民生活方面的作用,D正确。A、B不符合题意;经济建设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主要方面,C错误。答案:D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财政工作基本是围绕生财、聚财、用财三者进行的。“三财”之道,生财为根本,聚财要有度,用财讲效率。据此回答1314题。13“生财”之道的根本在于()A调整分配政策,提高财政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B强化税收管理,堵塞税收漏洞C减少财政支出,增发国债D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解析: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生财”即为增加财政收入,
11、而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增长。A、B、C项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但不是根本措施。答案:D14“聚财要有度”是指()A财政收入的增幅应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同步B财政收入的增幅应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幅C财政收入的增长应与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适应D避免财政赤字的出现解析:“聚财”即为分配政策调整,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即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答案:C152009年开始实施的燃油税费改革方案的基本思想是“多用油多负担、少用油少负担”。这一改革()可以进一步理顺税费关系,公平承担社会负担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促进环保,节约
12、能源有利于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增加财政收入可以发挥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税收的相关知识,属于中等难度题。燃油税费改革有利于理顺税费关系。按照“多用油多负担,少用油少负担”的思想进行燃油税费改革,使纳税人的税负公平合理,故正确;“多用油多负担”的原则把纳税人的经济利益与税负结合起来,有利于引导人们合理消费,对促进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故正确;燃油税费改革并不一定能增加财政收入,故不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故观点错误。答案:C16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李为自己成为纳税人而自豪。2010年2月,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是60元。小李的工资是他唯
13、一的收入来源。不考虑其他因素,小李的本月工资收入为()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注)税率(%)1不超过500元的部分52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3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4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注: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指个人月工资、薪金所得减去2000元后的余额。A2400元B2600元C2850元D3200元解析:本题采取了反向思维的形式,检测考生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依据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如果小李的工资为2500元,则小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为:(25002000)5%25(元);如果小李的工资为4000元,则小李应缴纳
14、的个人所得税税款为:5005%(40002500)10%175(元);根据题意,可推测出小李的工资应在2500元和4000元之间,现假设小李12月份的工资为x元,则5005%(x2500)10%60,可得出x2850(元),故选C。答案:C阅读漫画,据此回答1719题。17漫画中经营者的行为是()A正当的,赠送礼物体现了人文关怀B违法的,是偷税漏税的表现C直接违背税法,属于欠税行为D可以理解的,消费者应给予谅解解析:不开发票,转为礼品是偷税漏税的行为;欠税是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错误。答案:B18漫画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发展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注重公平交易,强调诚实守信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大行政执法力度A B C D解析:针对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正确。答案:B19税务部门应采取下列措施防止偷逃税()对偷逃税者进行审判对公民进行“纳税人”意识教育税务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A B C D解析:社会主义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防止偷税逃税行为,税务部门应该加强公民自觉纳税的意识,加强征管工作,错误,不符合题意。答案:D2009年中央财
16、政安排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达7161.4亿元,比上年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据此回答2021题。20这些资金主要属于()A社会保障支出B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C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D经济建设支出解析: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主要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因此,上述资金主要属于经济建设支出。答案:D21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进财政的收支平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A B C D解析:由于我国目前财政资金没有出现大量节余的情况,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与促进财政收支平衡没有直接联系,与题意无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7、,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正确。答案:C22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过快、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解析:当社会总需求过大时,也就意味着市场货币供应量过多,因此,采取的措施应该是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税率,减少财政支出,减少货币供应量。A、B、C的说法中均有错误,故选D。答案:D23漫画可变数字告诉我们()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在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偷税是纳税人用期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
18、优惠的行为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活动的灵魂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税收的有关知识,根据漫画符合题意,本身不对,与漫画寓意不符。应选A项。答案:A24“纳税诱发人的一种强烈的关切,关切你那含有血汗钱的事业,税款在缴纳的那一刻起,就转化为一种文化自觉:这个事业,这个国家,从此有我一份。时时考虑这个钱怎么花,花得妥不妥。”下面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每个公民应该以纳税人的高度责任感积极关注、监督国家对税收的使用B通过纳税能培养纳税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C税收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D通过纳税使纳税人成为税收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者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树立纳税人意识并不
19、意味着每一个纳税人都要直接管理和使用税收,这也是不现实的,D项错误。答案:D25漫画直接反映了财政具有()A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B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D巩固国家政权的作用解析:漫画的题目为“粮食生产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反映了财政支持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满分50分)26材料一农村公共投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如下图)。材料二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包括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二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2009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
20、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入的力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财政加大对农村公共投入的理由。(8分)答案:(1)材料一说明,农村通讯、道路、教育、科技等公共投入都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科技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4分)(2)农村公共投入不足,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单纯的市场调节,不可能解决农村公共投入不足的问题,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增加财政投入予以解决;财政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入,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
21、全面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8分)27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资金420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66.7%,相当于2008年全国各级财政用于就业的总投入。同时,我国通过税收、收费、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降低税率、扩大抵扣范围、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提供免费就业服务;政府通过投资公共服务领域,以便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实现就业增长。(1)我国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降低税率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说明了什么?(4分)(2)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谈谈材料中做法的意义。(
22、6分)解析:第(1)问需回答税收的作用。第(2)问先写所做之事,再写此题作用(具体的),最后概括其作用。答案:(1)说明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人们就业和企业发展,充分体现出税收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的作用。(4分)(2)中央财政用于就业的投入增加以及我国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就业,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大的状况,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6分)28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从容应对,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及时、灵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2008年下半年
23、以来,全球经济减速对我国的影响加深,我国对财税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释放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强烈信号,并逐步形成“结构性减税”的基调(结构性减税是针对特定税种、基于特定目的而实行的减税,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材料三表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税收政策的调整情况相关税收政策调整情况举例说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自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下调住房交易税自2008年11月1日起,下调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交易税率至1%增值税全面转型自2009年1月1日起,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以降低企业
24、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同时,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将矿产品增值税率从13%调至17%(1)描述图1表明的变化,并依据图2和材料三阐释变化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别阐明表中三种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8分)解析:第(1)问中描述变化应把握总量变化和增速变化两个角度。分析变化原因要紧扣影响税收的两大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政策。实际上就是图2和材料三分别反映出来的信息。第(2)问要把握经济生活和积极意义两个题眼,分别紧扣三大具体税收政策谈积极意义,学生应将税收的作用及相关时政融合在一起组织答案。答案:(1)变化:20052008年我国税收收入总
25、量不断增加,2005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速不断提高,2008年增速下降。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收入的基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趋势决定着税收收入的变化趋势;税收政策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2008年下半年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长。(6分)(2)提高出口退税率,有利于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调个人住房交易税,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鼓励住房交易,扩大消费需求;增值税全面转型,有利于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扩大投资需求;税收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若回答“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社会、体现科学发展观”或从其他方面
26、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8分)29(2010预测题)材料一2009年8月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批总结暨第三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9月开始,到2010年2月基本结束,主要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医院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单位开展。材料二中央经济会议强调,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经济常识的什么道理?(4分)(2)实现经济
27、平稳较快发展,为什么必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0分)答案:(1)共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4分)(2)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调整,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调整等,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出现了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的情况,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结构性减税等措施,剌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防止经济大起大落。(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