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陨落与升华说书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2014年新修订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在“珍爱生命”专题收入了师陀的小说说书人,与传统经典篇目我与地坛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起构成“陨落与升华”板块。所以本课教学设计主要探讨“说书人”的人物形象与“听书人”“我”的形象上,通过这两个物的探究,感悟说书人“陨落”了什么,又“升华”了什么?二、教学目标:体悟说书人的形象,探究作者如何刻画这一人物。感受听书人“我”的形象,从中感受师陀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两个人物的探究,体悟陨落与升华的内涵。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要带大家听一个“小城里的小人物的故事”,这个小城叫“果园城”,它是作家师陀塑造出来的。其中有1
2、8个典型的人物。这是一个20世纪初至40年代北方的一个农村小城镇。这里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爱情,有的只是实实在在那个时代下的平凡生活。今天要接触的这个人物叫“说书人”。(板书)这个小人物,师陀说他的职业“无疑是一种贱业”。他又是“世人特别批准的撒谎家”。让我们走进他的生命。且听作家师陀慢慢道来。PPT投影文本二句话:(学生朗读)1.“(说书人)这无疑是一种贱业。”2. “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二)教学步骤1.活动一:“(说书人)这无疑是一种贱业。”“贱”体现的哪儿,在文本中找到证据。首先明确:贱的意思是“卑微”。学生回答预设:第一方面:从说书人衣服、声音、身体、收入以及听众的角度说明
3、生活状态是一种贱业。无名无姓,不知几岁,只用了他的职业来代替他的称呼。这就表明他的卑微。品细节语言描写:“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时常将收到的钱数一下,他叹息日子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请”字这一书面语写出了保持着文人的矜持与保留一点点的尊严。引入材料:长衫是具有符号性的。科举取士以来,历来读书人的命运理想都精粹的浓缩在“长衫”这一标符上。它代表中国落寞文人形象,是一种身份的标识。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甘肃庆阳陇东学院中文系张晓勇教授引入一则材料:PPT投影对于说书,单田芳曾打心眼儿里反感。艺人在旧时代属于“下九流”,单田芳的父母不愿意后
4、代重蹈覆辙,从小教育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要通过读书来改换门庭。这种观念深深地种在了单田芳的脑子里。听到要让他作说书人时,当时的单田芳一听“说书”这两字,真不亚于晴天霹雳,低头不语。材料二: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 莫言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设计意图:通过衣服、声音、身体、收入、听众以及语言等细节,进一步关注文本熟悉说书人的形象。品
5、味他的生活艰辛与地位卑微。)第二方面:从民众对说书人的死上来看。找出细节说明。预设重点感受:1.对话(分角色朗读)“你们抬的是谁?”“说书的,”他们中间有人回答。“说书的死了?”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他怎么死的?”因此我接着问。“吐血。”“他病的长远吗?”“不,不长远,七八天前他还说书。”“他家里人呢?他家里有人吗?”“他压根儿没有家。”“那么他也没有儿子吗?”“谁知道!我们没听说过。”请学生分角色朗读,再说说读时的情感。注意感叹号的使用。引入材料PPT投影:这段话与鲁迅祝福中的这段经典对话相似:“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说。“祥林嫂?
6、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什么时候死的?”“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突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两段对话,问者的态度都很急切,心存疑虑,答者都懒散、漠然、不耐烦。这一问一答间,写出了小城人情的冷漠。2.送葬过程我正在城外漫不经心的走着,一副灵柩从后面赶上来,我停在路旁让他们过去。 (体现了匆忙、着急)他们顺着大路到郊野上去。我跟在他们后面。这所谓灵框,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的
7、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扛手的步骤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体现随意、不在意)我们全不说话。(扛夫无话可说因为不关心,我无话可说因为悲伤、无奈。)“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的说。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地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同样的一句话,感情不同。一个是嘲弄,一个是认为说书人的死对于生前的艰难来说反而是种解脱。)(设计意图:这一设计要重点感受。从说书人的死中看小镇的人情淡薄。)教材编者徐林祥教授认为:“虽然师陀压抑着自己的情感用平淡的语言叙述,但文字背后,是其内心对生命死
8、亡的深刻悲悯,和对生者麻木的巨大触动。”活动二:评说书人“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为什么是撒谎的人。在第四段中找到提示。学生回答:说书人讲着不曾存在过的莽夫,和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那么,为什么称之为是“*家”。哪些人可以称之为*家呢。生答:有一定技艺与特长的。引入材料:家”:指掌握某种专门技艺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文科类的专家,通常和公众的认知度,知名度,美誉度,口碑等紧密相关。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社会责任感。说书人有怎样的美誉度,让“我”称之为“*家”?学生文本中寻找要点。学生回答预设:生1:我觉得这种职业可爱。“实际上我们全被迷住了。”这时候,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
9、动的?当一切曾使我欢喜和苦痛的全随了岁月暗淡了,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还在我昏暗的记忆中出现。跟这些人物一起出现的,还有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天下之大,难道还有比这些更使我们难忘,还有比最早种在我们心田上的种子更难拔去的吗?感动的是什么?难忘的是什么?心田上的种子是什么?感动的是:我们沉浸在说书人营造的英雄的热血中。难忘的是:生动的说书技艺,塑造出的光辉的英雄形象。种子是:传统文化中忠义侠勇的文化传统的种子。生2: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地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可是你可曾想到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
10、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截教的瘟癀阵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多么渺茫,多么空虚。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反复朗读重点段落:这一段表达“我”对说书人的感受是怎样的?赞美说书人技艺高超对他展示给人们的美好侠义天地表现出无限眷恋;遗憾说书人创造的美好世界被小城的人们渐渐遗忘,痛惜于传统的文化精神失去了活力,显得荒凉破败感到痛惜。反复朗读: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截教的瘟癀阵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还有一种对众人冷漠与世事黑
11、暗的愤怒,还有一种不舍离去的呼喊与追寻。(三)活动三:探作者情托尔斯泰指出“第一人称叙事角度的“我”往往渗透作者主观情感。构成故事的各种事实不仅以故事自身出现,而是根据作者眼光。”李庆海看出他的心思,不慌不忙替他打开心结:“如今解放了,咱们的地位空前提高了!你要是进了门儿,没准儿能成为佼佼者,因为你有文化,在评书界属凤毛麟角。我愿意收下你这个弟子。”这一番话,把十字路口的单田芳推向了评书这条道。几天后,他正式拜李庆海为师,按书曲艺门的规矩起了艺名单田芳。在小城里说书人只是人们用以娱乐的对象。没人看重。2.说书人在定点在哪个场所说书?这个场所经历了一次怎样的变迁?在城隍庙: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
12、,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城隍庙改成俱乐部这一变迁隐喻着传统文化的失守和落寞。3.朗读小说的结尾部分,探讨“说书人和城隍庙”的境遇是偶然的吗?若果说“说书人和城隍庙”是那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想要表达“说书人”与“我”背后什么样的意图?PPT投影:1941年12月8日,上海沦陷,身怀亡国奴的忧愁,师陀将目光转向了记忆中的故乡小城,既是回顾和总结,又是追寻与告别。“他本人无疑是乡下出来的,无疑也是地之子。他曾经跟他的人物同时生活,呼吸着同样的空气,他的人物是他孩子时候的朋友,时间过去了,时间洗去了留在心中
13、的渣滓与浮尘,最后剩下净化过的生命,对于这些人的悲惨可怜命运,他梦寐难忘。他时而为他们不平,时而为他们哀悼,时而又为他们愤怒,于是乎不得已,他以抒情动人之笔,把他们移到纸上。他并不为他增加什么,他并不强迫他们喊出口号前进,这语言、这情感、这咳嗽、这一颦一笑,随同悲苦的命运,又一齐融合在苍茫的乡下景色中。”写给台静农的地之子最后一段的呼喊就是一种追寻与告别。“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可是你可曾想到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
14、里?截教的瘟癀阵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说”是一门技艺,是一种方式,说的是古今轶事,说的是忠勇贤良。“书”是落墨成香,是聚页为章,是台上惊堂的木,是历史沉积的石。“人”是心酸的人,是没落的人,撇是行江湖的腿,捺是追未来的路。一个小城的回忆,一个小人物的挽歌,一个归乡人的追寻。他用诗意的笔触讲述着故乡的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在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喜怒哀乐,他成了故乡的说书人。不变的是:他的激情、他的矜持与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大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死前的七八天前他还说书。他内心对这一职业的执着与固执。学案配合:寻找说书人生活的变化(浏
15、览文本,完成表格) “学习共同体”之间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单。(另外打印给学生)任务单组名: 组员: 发言人:角度第一次渐渐地最后一次你的感受说书人姓名无不变的是什么?年龄不确定,中年人衣服蓝布长衫灰绿色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浮土脸色很黄很瘦更黄更瘦装备没有扇面的折扇、惊堂木、小笸箩不变身体时常咳嗽咳嗽,并且唾血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的摆动声音声音不高,但很清楚大吼、呐喊仍旧吼但衰弱嗓子塌了喑哑了收入每个一至两人制钱增加到3-5个 制钱绝迹一个铜钱讨要内容武松、李逵等说“封神”,说“隋唐”,说“七侠五义”和“精忠传”听书人我们全被迷住了慢慢减少死了,长成大人,到外乡死了无人送行只有“我”听书人不变的是什么?PPT展示表格,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