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荆轲刺秦王【导学】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分析人物性格出处、作者及写作背景:1、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共245年。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唐
2、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出自战国策。2、刘向其人:约公元前77年至公元前6年,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人。汉初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治春秋谷梁传,曾校阅皇家藏书,撰成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所著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等。3相关背景:“荆轲刺秦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第六年。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派秦将王翦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引兵北上,兵临易水,直逼燕境,统一六国大势已定。燕国是地处赵国东北方的弱小国家,当初燕王喜为向秦国示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做人质。而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时,秦王嬴政没有
3、礼遇他(“遇之不善”),太子丹十分愤恨,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于是,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企图达到既报前仇又解国难的目的。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件事的始末。【导思】完成荆轲刺秦王的结构第一部分开端( ):行刺缘起第二部分发展(3-9): 第三部分高潮( ):廷刺秦王第四部分结局(18): 研习第一部分1、 重点词句解释(先落实重点字词,再翻译句子)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原足下更虑之。 2、思考: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研习第二部分1、重点词句解释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词: 句: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词: 句: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词: 句: 2、 思考: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研习第三、四部分1、 重点词句解释使使以闻大王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词: 词: 句: 句: 2、思考 此部分是故事的高潮,高潮主要写了哪些场面?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人物形象分析读完整篇课文,同学们思考:在你的眼中,荆轲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呢? 那么太子丹和樊於期呢?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