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疫情下的电商经济调查分析报告疫情下的电商经济调查分析报告2003 年,非典疫情爆发,由于限制出行的政策,卖光碟的商家改变了经营思路,选择在互联网上销售 3C 产品;杭州的网络信息平台,帮助一群“生意难做”的生意人把生意搬到了网上,从此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先行者找到新商机的故事,也是京东、淘宝关于成长的故事。从进入农历庚子年到今天,因新冠疫情,电商行业再次迎来机遇上升风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3 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 7.10 亿,较 2018 年底增长 16.4%。人们常说,电商永远踩着机遇,是时代的浪潮推着他们
2、在前进。蒸蒸日上的数据反映了他们的行业智慧与在疫情下爆发的潜力,但很少关注他们双肩担负的重量。我们采访了一些电商从业者和与之息息相关的物流工作者,他们的故事,也许能够反应数据背后属于电商人的责任与勇气。金冠龙是一名代购微商,他干这行已经五年了。他主营的范围是韩国化妆品、奢侈品与澳洲保健品,疫情来临,他的生意遭到了不小的打击。“正常来说,春节过后,2 月份进入春季以后,会有化妆品销售量的提升。但是到 2、3 月份开始就明显感觉到,消费者特别特别的少,很多以前比较稳定的客户也不买了。”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压力大,消费者们对于购物的欲望下降了,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疫情的蔓延,代购这条路走起来也越加艰难。本身
3、海关政策收紧,进货渠道受到压缩,金冠龙告诉我们,现在他的手里还有一些之前的库存,六月即将进入尾声,但国际疫情的形势仍然未见好转,“我已经做好了持续一年的准备。”一月初,疫情刚刚在中国爆发,小金前往韩国进行代购。这场韩国之旅与之前略有不同,因为疫情的发展,韩国的很多餐馆已经不让中国人进入,他去韩国常住的姐姐家由于房东的阻止,他只好选择住酒店。“当时湖北那边刚刚爆发疫情的时候,我就有点感觉到市面上对口罩的需求变大了。也有顾客反应说想要口罩,因为他们那边已经买不到了。然后我就开始想要不要去弄一点口罩了,因为我有这个能力嘛。因为当时国内的口罩可能就只有这么多了,已经不够用了,现在想要买了话,只能从国外
4、进货。我算是比较早想到并且行动去从韩国进口罩的那一批人,就开始在韩国的各大网站也好,线下的商店也好,开始扫货。”疫情初期,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用品需求激增,其中口罩更成为刚需,增长逾 170 倍。诸多人瞄准这样的商机,发了一笔横财,假冒伪劣的消毒酒精、口罩产品层出不穷,等着割一把焦急消费者的韭菜。金冠龙看到国内疫情的形势,果断地利用他能涉及的渠道,代购了大批口罩回国。令我们意外的是,抓住口罩商机的金冠龙几乎平价卖光了他所有的口罩。除去物流费用,他几乎没有在口罩上盈利。“当时其实本来可以卖贵的,当时最贵的口罩可以卖 20 块一个。但这并不是一个长久的买卖,我也不能这样对待我的客户。”他这样
5、告诉我们。金冠龙是老牌微商的代表,而在整个电商行业中,个体经营只是一个层面。在市场上,真正占据主流地位的是京东、淘宝等规模的大型电商。面对疫情,一些大中型电商企业快速响应,开辟助农销售绿色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产品滞销难题。大型的生鲜电商企业有经验、资源调配速度快,成为疫情下电商崛起的范本。疫情期间,阿里巴巴集团拿出 10 亿元及大量平台资源赴援疫区,启动了专项基金用于采购海内外医疗物资,第一时间发出 100 辆货车通过 3 个绿色通道送到武汉,在淘宝和天猫持续上架口罩、消毒液、体温计、防护服等民用物资,武汉虽已封城,但人们依旧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下单购买生活必需品。许索林是某大型生鲜公司的一名
6、职员,她所在的公司是一家集海洋水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推广销售于一体的公司,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分公司,她所在的就是郑州分公司的电商部门。公司主要销售虾滑、深海鳕鱼片、三文鱼、带鱼这些常见的海洋水产品,在线上线下都有销售网络。公司和京东、淘宝、盒马、每日优鲜等电商平台都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对索林的公司而言,疫情期间的线上业务火爆。“在公司的群聊里,我就经常会发现一些同事在催着物流部门发货,这在疫情之前基本上没有过,所以公司的线上销量应该挺乐观的。总的来说公司的业绩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她这样阐述。作为大电商公司的小职员,索林对于电商这个行业有着独特的理解。“电商其实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比如只要
7、符合相关资质,很快就可以建立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店,自行负责店铺设计、产品推广和活动策划等。不开网店也可以自己做微商,依靠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实力赚钱。”“但是,伴随着流动性和自由度的是随意性和风险性,很多店主不认真经营,网店慢慢变成了空壳,还有很多网店欺诈和损害消费者利益,损害行业名声。”电商看似是个很简单的行业,但这样的一场疫情,就像是一张时代考卷。泰戈尔曾说:“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疫情势必对电商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洗牌和格局。所以我们不禁发问,究竟是电商从业者能自行选择最好的发展机遇,还是电商发展机遇在选择、甄别乃至筛选从业者?孙小斐是一名大学生创业者
8、,因为疫情的契机,她开始走上属于她的电商之路。她从妈妈朋友那里得知其从事的外贸睡衣睡枕等产品滞销,而且疫情期间人们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增大以后,她决定利用课余时间尝试在微信上销售这些产品。刚开始时没有订单,没有人脉和关注,期间遭遇的困难一度让她对自己产生强烈的怀疑。但她没有放弃,她自己设计产品 logo、标语,策划促销活动,寻找订单。凭借着优异的产品和服务,她逐渐积累起客户的口碑和人脉,生意有了起色。如今,小斐已经拥有 4 位二级代理商,创建的两个购物群累计超过 800 人。尽管每天工作时间超过 10 小时,做起来有很大难度,但小斐说,“我找到了这个行业的潜力和机遇。”同样因为疫情开始做“电商”的
9、,还有社区群群主姜程琳。疫情期间,有很多的人在社区里封闭着。所有的出口都被关停,社区只留了一个小小的门通行。那段时间,进出要检查出门证、身份证,所有非本社区的人都禁止进入,菜和生活用品进货也没有那么充足。姜程琳本来是一名高中教师,看到社区买菜的不便利,她创了一个社区团购群,卖生活用品的人把自己的一些商品信息和当天的团购优惠活动发到群里,社区消费者看到心仪的产品就可以下单。下单之后,卖货的人在群里的统计到达一定的数量后进行社区统一配送。她坦言,自己本来没有做电商的打算,但既然发现了“不便利”,就总需要人去解决,她愿意去做这个中间人,解决疫情期间人们生活的苦难。疫情之下,小的电商人物只是大业态的缩
10、影。这场疫情下的电商突围战中,有由己及人的善良:阿里巴巴拿出 10 亿元及大量平台资源赴援疫区,启动了专项基金用于采购海内外医疗物资送往武汉;主播直播卖货,帮扶滞销农产品;也有罔顾责任的冷漠:有些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看到卖口罩这个商机,以诱导“砍单”等手段获取利益,以“分享免费得口罩”、“下载注册即送口罩”为口号吸引顾客下载,却迟迟不兑现、不发货、货不对板。社区菜鸟驿站的工作人员李超告诉我们:“疫情期间,我们的工作量显著的增大了,因为我们工作是早晨八点到晚上九点,是有固定的开门和关门的时间的,但是不仅来送货的快递员的小车上的快递越来越多,来取得人也越来越多,在有限时间内的工作量就给我带来了很多的
11、压力。我记得二三月份的时候,周边人都在屯口罩,快递有三分之一都是口罩,那种快递又小又轻,工作难度也加大了。”他没有抱怨,只是很自然地选择了加班。当夜幕降临,看到菜鸟驿站黄色的灯光亮起,社区的居民心中暖暖的。还有伊利牛奶经销商王伟奇,坚持疫情期间牛奶不涨一分钱;老牌电商金冠龙,在自己销量惨淡的情况下,仍以成本价把口罩销售给自己的老顾客他们很平凡,是中国千千万万个电商从业大军的一员;他们不平凡,用自己的责任与坚守,给疫情下的经济带来希望与转机。在面对危机时反思行业的生态,疫情也催生了一批新电商,他们主动成为了平台,满足社区的需求。人们说,做电商不用什么,运气好就行。但不论是 2003 年催生的那一批老牌电商,还是今天不断进入电商行业的人们,时代大浪淘,去伪存真,最终能留下不那么多。人们常说,电商永远踩着机遇,是时代的浪潮在推着他前进;今天我们讲述几位普通电商人的故事,电商,脚下是机遇,但肩膀上,是责任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