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7233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练习题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练习题一、读拼音,写词语。qing b b zhn shn yn mo dn tu tih li jin zh tu qio q pn tn ln二、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接济(j j) 逢(png fng)蒙 霎(sh ch)时韩愈(y y) 扫兴(xng xng) 张牙舞爪(zho zhu)三、根据要求填空。1、你一定掌握了不少成语,给它们分分类。来自寓言故事的: 、 、 、 来自神话故事的: 、 、 、 来自历史故事的: 、 、 、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1)“闯”在字典中的解释有:猛冲;离家在外谋生或经受锻炼。A贾岛骑着毛驴,竟然闯进

2、了仪仗队中。( ) B年轻人应该到外面去闯一闯。 ( )(2)“异”在字典中的解释有:有分别,不相同;惊奇,奇怪;分开。A他惊异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 ( ) B家乡的变化真大,真是日新月异。( )3、根据意思概括词语。(1)急迫得不容等待( ) (2)因理屈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问题。1.大家一再要求,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_,只见_,_,被点上眼睛的龙_。游客们_,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_。(画龙点睛)2.嫦娥奔月是我国流传甚广的_故事。记叙了_(谁)为民除害,射掉了九个太阳;奸诈贪婪的_(谁),一心想得到仙药,_(谁)为了不让老百姓受害,吃了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

3、。这一天是农历的_,后来就成了中国传统节日_。(嫦娥奔月)3、蝉和狐狸告诫我们 4、“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比喻 五、言语交际场。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学会拒绝。当然,拒绝也要讲究方法。如果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样去拒绝他呢?1、星期天,小文约小刚去网吧玩游戏。2、小明平时不努力,想让小华在考试时给他看。_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一)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1.写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_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段话的内容:_3.“居然”一词表示出乎意料,它的近义词是:_,反义词是_。为什么会出乎意料

4、:_。(二) 南郭先生后传话说南郭先生逃出齐国王宫后,心中十分怨恨齐湣王打掉他的“铁饭碗”。但他思前想后,竟也悟了过来:千怪万怪,只怪自己没有真本事,愧对堂堂五尺之躯。他发誓要洗心革面,挽回声誉。想到这里,南郭先生打消了种种念头,直奔终南山,找到簧管乐宗师,一头拜倒在地,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哀求宗师无论如何也要收他为徒,教他吹竽。簧管乐宗师见他痛改前非,心中甚喜,更兼他心诚意切,便欣然将他收为弟子。宗师对南郭先生管教极严,言传身教,精心栽培。为了激励自己,南郭先生将“知耻后勇”立为座右铭,不管数九寒天,还是盛夏酷暑,他总是鸡鸣而起,勤学若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才一个春秋,南郭先生已能熟练地吹

5、奏各种曲子,并达到了一流水平。“你已经学成了”。一天,宗师当着众弟子的面宣布。南郭先生依依不舍地告别宗师下了山。到了齐国王宫,齐湣王听了他的演奏后也拍手叫好。齐湣王见南郭先生不再是滥竽充数之徒,大喜过望,当即奉他为吹竽技师,恢复名位,继续留用。齐湣王指着南郭先生对文武大臣说:“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此话不假,南郭先生便是一例。”南郭先生连声说道:“南郭不才,只是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罢了。”没过多久,南郭先生重()登竽坛的佳话,很快传遍了齐国。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结合上下文理解“知耻后勇”是什么意思?南郭先生的哪些想法表明了“知耻”,哪些做法表明了“后勇”呢?_3、 你知道“士隔三日,

6、当刮目相看”的意思吗?南郭先生的什么表现让齐湣王“刮目相看”呢?_4、你从南郭先生的经历中得到什么启示?_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5、请你将短文中用到的成语积累下来。唐宋或更早之前,针

7、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

8、具有了。_七、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习作国庆节到了,秋天的气息浓了,迈开我们的脚步,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去观察秋天的树叶,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形状,还可以把落叶做成书签用。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作文,45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