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中综合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卷面分(3分)二、基础乐园(45分)1.看拼音,写词语。(5分)(1)只有勤于dun lin(),才能构筑健康的bo li()。(2)瞧他那hun()张样,肯定在说hun(),这些l j()可能就是他倒的。(3)一个q()业家必须时刻保持清xn()的头脑,才能在商界闯出一番新天地。2.用“”划去括号中的错误字、音。(8分)正(zhnzhn)月里,叔叔家的小孙子(zzi)到我家玩,别看才五岁,可他能绘声绘色地讲孙子(zzi)兵法中的“金(蝉婵)脱壳(qiok)”的小故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个小东西可真(厉历)害呀!”句子中画横线的两个成语还可以
2、换为、。3.按要求写成语。(11分)(1)把成语补充完整。(4分)身其境枝叶茂迫不待名其实(2)写出四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4分)(3)写三个形容时间过得快的成语。(3分)4.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8分)(1)改为肯定句。游客们无不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2)用上一个歇后语写一句话。(3)大运河是一条黄金水道,可是沿途许多工厂把污水排进大运河。现在大运河部分河段污染严重。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宣传用语,号召人们保护它。(4)修改病句。联欢会开始了,观众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的精彩节目。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各题。(13分)(1)介绍人物。(4分)上半学期,我们通过课本认识了很多人物,
3、照例子从下面这些人物中选出两个,再用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他(她)。人物:嫦娥田老师贾岛法布尔恩科西高尔基示例:善良的嫦娥为了不让奸诈的逢蒙阴谋得逞,自己吞下仙药,永住孤独的月宫。(2)佳句回放。(6分)A.去吧,去呼吸,去吧,去打开。(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B.与同在,与同在,与同在。我们衷心爱戴的邓小平爷爷在中永生!(在大海中永生)(3)对话文本。(3分)我读书,我快乐!读了牧童和狼我知道了;读了推敲我想到了;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按陶校长所言,从四个方面多问问自己,相信我们就会在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三、口语交际(7分)目前全国中小学都在大力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可你们班的小燕同学却以自己缺少
4、运动细胞为由,不愿意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体育活动。如果你是体育委员,你打算怎样去劝说她呢?四、阅读小长廊(15分)白雪雕像夏夜,路灯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于是,男子跟着女人回家。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爸爸患有北方常见病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爸爸怕影响儿子学习,就出去看人家下棋。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晚饭后儿子
5、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了。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止爸爸。“不,爸爸有点事。”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了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雪人啦!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
6、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静谧的街心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1.品读句子。(7分)(1)句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旨在说明。(2分)(2)句中的“一种规律,一种习惯”指的是。有这样的“规律”和“习惯”的原因是。(2分)(3)句中的“他”为什么会有被“电”着的心理感受呢?(3分)2.本文作者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写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为了,夏天,冬天,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父亲对儿子的那种深沉而细腻的爱。(3分)3.用一两句话写出你对文中父亲和儿子的评价。(5分)五、习作风景线(30分)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有父母的爱,有老师的爱,有同学之间
7、的爱,素不相识的人也有爱,还有跨越国界的爱。请你选择一种亲身经历的,或最近看到的、听到的一件事,写出你所感受到的爱。提示:事例要具体,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题目自定。期中综合测试二、1.(1)锻炼堡垒(2)慌谎垃圾(3)企醒2. zhnzzi婵k历示例:有声有色不约而同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
8、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1)临繁及副(2)示例:刻舟求剑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3)白驹过隙弹指之间岁月如梭4.(1)游客们个个佩服张僧繇的点睛之笔。(2)示例:我用了很多办法,结果树上那个最大的苹果终究没有能摘下来,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呀!(3)关注大运河生态建设,让我们一起共享碧水清波。(4)删掉“的眼睛”。5.(1)略(2)A.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大自然绿色的课本B.大海祖国人民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
9、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大海(3)每个人都不要说谎,不然吃亏的终究是自己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学习贾岛斟字酌句的好习惯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
10、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
11、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三、示例:小燕,拥有健康的体质,才能更好地学习啊!四、1.(1)夸张爸爸咳嗽得非常厉害(2)每天晚上元元做作业时,他就得躲到屋外去他怕自己的咳嗽会影响孩子学习(3)元元万万没有想到为了让自己安心写作业,在这寒冷的雪夜,父亲竟然一直那么站在大雪之中直至深夜。2.不让自己的咳嗽影响孩子写作业去路边看人家下棋在寒风中等待儿子写完作业3.提示:父亲善良朴实,为了儿子甘愿奉献一切。儿子善解人意,学习勤奋刻苦。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