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网上呼救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
2、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
3、,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1学会自主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
4、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从苏娜的获救中感受人与人的关爱是能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及难点:让学生了解桑恩在苏娜旧病复发的危急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她的生命,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教具准备了解互联网的有关知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 自主学习法 讨论法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自主阅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从苏娜的获救中感受人与人的关爱是能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了解桑恩在苏娜旧病复发的危急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她的生命,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教学过程一、
5、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互联网,师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互联网吗?来源:ZXXK2展示资料,简介互联网。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连接了全球不计其数的网络与电脑,也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系统。它也是一个实用而且有趣的巨大信息资源库,允许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们进行通讯和共享信息。今天我们学习的网上呼救讲述的正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网上呼救)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1出示“自读提示”。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思考网上呼救一文讲述了怎样一
6、个故事。2自由读文。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语句。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三、检查预习情况来源:学科网ZXXK1指名学生质疑词语,学生相互解答。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四、学着概括,理清线索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写了一个帮助人的故事。美国男孩桑恩凭借小小的屏幕和神奇的网络挽救了芬兰大学生的性命。)2小组交流、思考:根据起因、经过和结果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2段)写美国男孩在网上发现了求救信息。第二部分(第34段)写发信息人苏娜的病情,仔细描绘了她的处境。第三部分(第5段)写桑恩得知苏娜远在芬兰,决定立即打电话给紧急救援中心。第四部分(第68
7、段)写紧急救援中心接到电话后马上采取行动,最后苏娜脱险。五、提出问题,自主学习1回忆学法。教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生自由回答。)教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习这类课文都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板书学习方法:读-画-想)2讨论:为什么苏娜在网上呼救?桑恩看到呼救时是怎样想的?桑恩为苏娜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小组讨论,自主解决。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比赛读。六、重点研读,加深感悟教师:想一想苏娜为什么能最终
8、获救?1再读读课文,与同桌、好友交流学习。来源:学.科.网Z.X.X.K2全班交流。原因: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抓住描写时间的词语体会。)桑恩很有同情心。(“凝视”“赶紧”“连忙”“立即”这些词语表现出桑恩的同情心和镇静。)艾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天哪!她为什么不干脆自己打电话?”这句话表现出了艾眉的惊讶和不解。在桑恩与艾眉的对话和时间的紧迫中,能体会到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紧急救援人员的及时救助。(抓住最后一句话感受。)3.总结:桑恩在苏娜旧病复发的危急情况下,利用互联网拯救了她的生命,人与人的爱是可以超越国界和种族的。只要你的心中还有爱,那你永远都活在幸福之中
9、。七、拓展迁移1复述:救人的全过程。2讨论交流:网络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八、课堂总结教师:帮助人与被帮助人远隔千山万水,一个身在美国,一个却身处芬兰,两个不曾谋面的人,只是通过小小的屏幕,靠电脑网络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不仅被桑恩的爱心和机智打动,还被紧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所打动,同时也会赞叹现代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九、板书设计24.网上呼救网上呼救来源:(快、及时)(求救)苏珊桑恩、美国紧急救援中心、芬兰紧急救援中心救援(热心、爱心)得救十、布置作业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吩咐:( ) 凝视:( ) 立即:( )2、选词填空。来源:学+科+网剧烈 激烈(1)大地( )地颤动起来。(2)( )的战斗打响了。十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