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776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1部分 专题2 第1步 第5讲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讲义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5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通史坐标阶段特征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舞台上都异常活跃表现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

2、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P3031)主干一民族危机加深1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主干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2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展了一系列新型的改革、革命或思想解放运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3.戊戌变法(

3、1)时间:1898年。(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的直接影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学堂和报刊、著书立说、成立团体、展开论战、公车上书等传播维新思想。(3)内容政治上,提倡官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等。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文化上,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促进西学传播。军事上,裁汰旧军,按西法练军。(4)结果: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5)评价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政治上: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思想上:是中

4、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社会生活上: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4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1)条件:民族危机的深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并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的指导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2)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3月,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先

5、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主干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民国的成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主干四思想解放

6、的潮流1维新思想(1)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2)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3)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4)意义: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孙中山和三民主义(1)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2)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变革,“平均地权”。(3)评价:

7、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3新文化运动(1)背景: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上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意义: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主干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

8、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P3236)通史专题考向一从近代化模式的多样性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013高考安徽卷)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

9、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戊戌变法。二抓关键:“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等信息。第二步析选项A正确,题干材料是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主要阐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借鉴外国经验的问题;C错误,戊戌变法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D错误,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答案A近代日本、中国两次改革成败的原因日本中国背景国际环境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列强侵略中国帝国主义

10、阶段,瓜分世界、资本输出潮流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但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弱封建专制不强,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封建专制势力强大准备较充分不够充分领导力量西南大名、中下级武士,商人等实力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没有实权的皇帝措施的有效性有效可行一纸空文,无法实施群众基础广泛缺乏1“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以此为政治理想的运动是()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实业救国 D辛亥革命解析:选B。通过材料分析得知,材料认为西方重民众教育,设议院,君权受到制约。维新变法的思想和材料的思想一致。2戊戌

11、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变法过程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贪大求全C变法不符合中国社会需要D这是民族危机严重的反映解析:选C。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赫德的话说明戊戌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急于求成。而戊戌变法也是民族危机加深的一种反映,这是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一种努力,并不是不符合中国社会的需要。考向二运用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影响和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2014高考广东卷)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

12、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辛亥革命。二抓关键:题干中“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第二步析选项A错误,维新变法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末期,与题干时间“1917年”不符;B正确,从题干中“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的信息可知县长仍是科举制出身,说明辛亥革命后,选官的方式和过去差别不大,再从题干中“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可以看出,县长的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这说明辛亥革命后,传统思想

13、的影响仍然较大;C错误,题干的信息表明旧思想依然存在,无法得出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错误,1924年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与题干时间不符。答案B1运用多种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影响(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现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地相联。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大智者。(4)从文明史观看,辛

14、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果;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5)从社会史观看,剪发辫、废除跪拜礼和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2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1)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进步性主要源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革命性则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进程中,一开始资产阶级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

15、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要求。表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起民主共和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表现出了极大的革命性和进步性。(2)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原因:资产阶级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特定社会环境决定了资产阶级具有同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相妥协的一面。表现:辛亥革命中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更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1.(2014山东淄博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地。这一事件()A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B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

16、第一枪D促成了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解析:选A。从图片关键词“武昌”“起义军炮兵阵地”和题干关键词“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事件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故A项正确;“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的事件是国民革命,与题干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的事件是南昌起义,与题干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促成了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的事件是西安事变,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2(2014潮州二模)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

17、”(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B“创立民国”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天下为公”解析:选A。将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是鉴于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体现民本思想,A项是民生主义内容,故A项正确;B、C项是民权主义,体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故B、C项错误;“天下为公”反映的是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不能体现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考向三综合认识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2014高考安徽卷)“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

18、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二抓关键:全面和正确认识一战期间及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衰的主客观原因。第二步析选项错误,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不符合史实;正确,“迨欧战告终外纱复纷至沓来一蹶不振”表明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萧条;错误,官僚资本一般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

19、工商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正确,“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可以得出,国人一战期间投资规模太大。答案B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1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社会旧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2)因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持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

20、与力量的源泉。2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轻工业领域发展迅速,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工业结构和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的不平衡特点,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1(2014福州高三质检)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

21、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中国的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明显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显然不利于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资金投入,故D项正确;A、C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故A、C项错误;题干信息讲的是工商企业贷款利率,与政府外债无关,故B项错误。2(2014四川广元高三适应性统考)下面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

22、中求生存这种经济命运的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A BC D解析:选B。据漫画材料可知图示经济形式为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对中国近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故正确;“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面对民族危机的一种尝试,并未成功救中国,其道路越走越宽与史实不符,故错误;由材料图示可知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处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与发展,故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考向四从综合视角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及成因(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

23、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一明考点:戊戌变法废八股。二抓关键: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阶级的局限性,其发动的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二步析选项A错误,废八股使与八股取士相关的士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但不是断送了所有读书人的政治前途;B正确,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对废除八股不满,说明改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错误,新政的许多内容切中时弊,得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

24、的支持,他们主张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制;D错误,维新派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时,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方法,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答案B近代各种新思潮对儒家思想的态度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思潮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三民主义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儒学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

25、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1(2014山东临沂三模)“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A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解析:选C。注意题干中的两个关键信息“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即学习西方,“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即运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也

26、没有运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D项错误。2吴虞指出:“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A旧文学 B旧道徳 C君主专制 D愚昧迷信解析:选B。材料没有涉及文言文及白话文,故A项错误;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反对封建“孝道”,故B项正确;反对君主专制不是材料所体现的根源性目标,故C项错误;愚昧迷信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模块链接考向五从政治、经济、思

27、想等角度综合论证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2014高考山东卷)(节选)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解题思

28、路第(4)问要注意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史实说明社会进步与女性解放的关系,将女性解放放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认识,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模块的内容融会贯通,从宏观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答案(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

29、,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1政治领域(1)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虽然变法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但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农民阶级发起义和团运动来挽救危亡,粉碎了列强

30、瓜分中国的“迷梦”。(3)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达到高峰,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巨变。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中国的政治更为黑暗。2经济领域(1)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开始强烈要求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孕育了先进的因素。(2)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战之后,民族资本主义

31、开始走向萧条。(3)社会生活方面,西方新事物和新的思想观念不断传入,加上中国的政治运动的推动,引起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种种变化。3思想领域(1)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各种社会思潮兴起和发展。(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成为历史潮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形成;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促进了革命的进步和发展。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

32、成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苗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迎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材料二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

33、政治选择材料四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摘自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直接回答即可

34、;第二小问,阅读材料一获取有效信息,把握材料主旨,从经济、军事、外交、卫生等方面归纳。第(2)问,旗袍是中国传统服装,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新服饰,由此可知,由传统至现代化之趋势,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山装产生的背景。第(3)问,“新变化”据关键信息:“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认识基于批判与继承的原则阐述。答案:(1)主张易服、剪辫。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任答两点即可)(2)变化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化(近代化)。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若答维新变法或辛亥革命也可)

35、。(3)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事件的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

36、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根据史料,指出“这一事件”是哪一事件?概括作者对该事件失败原因的主要观点。解读解读项目解读结论史料来源信息美国当代学者的观点问题限定信息根据史料考查主题信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史料有效信息事件从“试图在中国建立与美国完全一样的制度”可知材料中的事件是辛亥革命原因(1)从首先内地官僚“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不注重“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归纳出“产生于中国内地的官僚阶层思想传统,顽固保守”(2)从其次“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归纳出“中国没有向外学习的传统”(3)从最后试图在中国建立与美国“完全一样的制度”归纳出“年轻的革命者照搬别国制度,脱离国情”结论事件:辛亥革命。观点:产生于中国内地的官僚阶层思想传统,顽固保守。中国没有向外学习的传统。年轻的革命者照搬别国制度,脱离国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