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捣乱”为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那是上学期我在八年级(3)班上音乐课。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这节课先让学生稍微了解有关京剧知识,重点演唱流行音乐与京剧音乐相结合的戏曲唱脸谱。由于考虑到学生对戏曲音乐不大感兴趣,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买了京剧脸谱面具和马鞭。可在学唱歌曲之前,却冒出了一个“捣乱”分子,从而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计划,引出了本案例。思考问题教师如何捕捉课堂上的教学机智诱导全体学生创新。案例描述课前准备:把塑料京剧脸谱面具(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羽)挂在黑板上,因为这节课原来的教学设计重点是学唱唱脸谱。教室里轻声播放着京剧音乐,创设情境。上课铃声一响,我拿着道具马鞭充满自信地走进了教室,并开
2、始滔滔不绝地介绍有关京剧知识。当我介绍完有关京剧脸谱知识准备板书“唱脸谱”时,我听到有个男生在很不合时宜地模仿京腔念白道:“小姐,请.”“请”字还拖得特长。当我朝声源看过去时,他还在忘形地挥舞着作花旦“请”的手势双手转手腕靠向右腰间。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所有同学奇怪地扭头看着他,这时他才回过神来。接着是一片寂静,学生们都怔怔地看着我。就在这一瞬间,我想了很多关于怎样处理这件事的方法。如果采用平时常用的处理方法,他明显违反了课堂常规,应该受到老师严厉批评,然后再上课。可是此刻的他,面红耳赤,低着头,拿着音乐课本遮着脸,分明是个自认为做错事的孩子,在等待老师的“训斥”。在刹那间把他的行为又反思了一下
3、:他刚才的行为虽然打破了我正常上课,但它有没有闪光点呢?新教学理念告诉我,我们应鼓励创造。难道这不是很好的时机吗?我不能扑灭他的“创造火花”,我不能扼杀他对创作、表演的兴趣,我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引发每一个学生创作、表演京剧,亲身体验京剧艺术,这样也许能比学唱歌曲唱脸谱更好地了解、感受京剧艺术。于是我决定把这节歌唱课改为京剧创作、表演课。我和颜悦色地对那位学生说:“刚才我们被你突然的演唱吓了一跳。这突然来的不是时候,但我觉得你编唱的还真有京韵,要不然同学们也不会乐成这样了,你可以再为大家唱一遍吗?”他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又唱了一遍。教室里沸腾了,全体同学爆发出如雷般的掌声中。我不失时机地
4、说:“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你的欣赏,你很有创造、表演潜能。其实每个同学都具有这种潜能,只是你们没有发觉它而已,不信接下来请同学们测验一下自己,你们创造、表演的结果怎样?也让你们当一回京剧演员,过过瘾。京剧台词、旋律内容自创,表演手段、角色等自定。需要搭档的,请作好合作讨论。接下来开始准备。”准备不到一分种,同学们纷纷举手。一场场精彩的京剧表演开始了。叶利伟表演包公,一脸镇定,跨着大步“骑着马”(手拿我带的马鞭上下挥动)审案来了。他往讲台上一站,拿起粉笔盒往讲台上威武地一击,道,“升那堂”“来那哟”,其他同学这时也都成了兵了。全怡、林禾同学分别表演白蛇传里的青儿和白娘子。白娘子端庄地坐着,皱着
5、眉头,恐惧不安地搓着手。青儿拿着手绢(纸币)双手腕靠右腰,走着碎步来了,轻轻地碰碰白娘子的左肩,“京腔”唱:“我家的姐姐别忧伤,总有一天会战胜法海”,然后她们拥抱并“哭泣”。“太棒了!”我说,“她们不仅表演得很好而且唱得也非常有京韵。同学们知道青儿唱的旋律来自哪出京剧曲目?”有个别同学知道,我就让全体同学随她唱唱。这时同学们激情万丈,深怕我看不见似的,恨不得将举起的手伸到我的眼下。只有魏伟和叶磊同学似乎没什么准备,这俩同学平时有点孤僻,课堂上很少发言,是许多教师眼里的差生。难道今天不是锻炼和鼓励他们的好机会吗?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他们说:“接下来请魏伟、叶磊同学为我们表演一段好吗?他们体魄健壮,演
6、将军肯定很合适!”他们犹豫了一下,并对视默认了。由于他们事先没什么准备,为了减轻他们的表演难度以便借此机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兴趣,我给他们提供了故事内容,内容为三国演义里的一段:华容道上关羽放走曹操的故事。我给他们带上曹操和关羽的京剧脸谱面具,分别表演曹操和关羽。他们在热烈的掌声中上了讲台,表演的结果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关羽(叶磊)一副将军模样坐在通道上,曹操(魏伟)骑着马(手挥动马鞭)来了,一看前面坐着关羽,他一怔,退缩了几步,最后一抖身勇往直前,拱手“京腔”道:“看在过去情义上让我过去吧!”关羽不断地搓手喊着:“唉呀呀这这”,然后头往左一撇挥手沉重地说:“走吧!”曹操道:“后会有期
7、”,然后骑着马惊慌失措(手颤抖)地跑了。我不失时机地鼓励道:“叶磊、魏伟同学不仅是位好演员,而且还是心理学家呢!把关羽的矛盾心理和曹操的惊慌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以后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风采,与大家共享。”他们充满喜悦和自信地回到原位上。同学们还沉浸在创作表演的愉快气氛中,一双双高高举起的手表示一节课的创作表演时间是不够的,可是下课铃声已响。于是我总结:“今天才知道我们班同学原来具有这么大的表演潜能,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这节自编自导的京剧表演课中,你们感受和体验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这节课我们上得很快乐”“京剧艺术其实也很美”“从中得知京剧表演很夸张(动作、念白、乐
8、句的拖腔),虚实结合(如马鞭).”于是我说:“京剧是国粹,它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要热爱它,将来将它发扬光大。今天我们了解到的只是有关京剧中的一小部分知识而已,课余搜集有关京剧资料以便以后更精彩地表演好吗?”“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反思与评价从一声响亮的“好”字中我感觉到这节课成功了。学生们创造出的京剧表演“舞台”是课堂的升华,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极好表现。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不就是这些吗?当然,这要归功于那位“京腔”“捣乱”的学生呢!如果那时,我停下来制止、严厉地批评他,结果无疑是学生被迫回到原来的课堂思路,表面化的学会戏歌唱脸谱,但学生能真正得到很大发展吗?他们能亲身体验到创作、表
9、演的乐趣吗?能真正感受、体验到京剧艺术的魅力吗?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我很好地运用了学生资源,采用随机教学策略,利用了来自事件的灵感设计了这场自编自导的京剧表演,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最高程度的发展;京剧也最大程度散发出它的艺术魅力;学生们的喜爱京剧之情也被点燃了。我通过本案例的反思,觉得以下对我启发很大。教师要学会宽容与欣赏学生,允许学生犯点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并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与引导,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学生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并将它发扬光大来引导
10、其他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在自信中得以健康发展。本案例中那位男生的表现违反了课堂常规,其实是他进入情境时内心真情的流露,表现了他本能的创作兴趣。此时我没有停下来制止、严厉地批评他,而是表扬了他让他发现自己的创作潜能,这时他的创作兴趣越发上升,也借此机会点燃了全体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像哲学家所说的“人不可能两次跳进同一条河流”,每一次课堂教学永远都不可能是上次的翻录过程。这不仅因为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认知水平都各不相同,时时变化,而且因为教师在课前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甚至还会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具
11、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迅速捕捉到学生的真实反应,根据学生输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反思、随机应变。传统教学以“教案为本位”,使师生成为机械地执行教案的机器,导致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真正“以生为本”的“开放教学”应该是师生对话的过程、生生对话的过程,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需要,随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的动态生成过程。上面的案例显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后进生的创新潜能不可低估。有人谈到创新,就会很自然地和那些优秀生联系起来,似乎与后进生无关,其实这是对创新的一种偏见。事实上,在创新面前,后进生和优秀生是平等的,创造潜能同样巨大,关键在于你怎样去挖掘。本案例中的魏伟、叶磊同学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不仅成了“好演员”,而且还成了“心理学家”。总之,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作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挖掘创造思维的学习领域,这个领域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各种创作时机和善于捕捉各种创作时机,来打开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每个学生进行各种创新活动。(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朱涂中学)(责任编辑:郭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