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练习3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6651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练习3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练习3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练习3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练习3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练习31.看拼音,写出合适的同音字。b墙()()让手()mo礼()()盛草()ji告()()心()意2.把谚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填空。要练惊人艺,。,修行靠个人。艺多不压身,。台上三分钟,。(1)“,。”这句谚语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老师的指点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2)老师为了给我们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前进行了精心准备,预设好每一处教学环节,这真是,。(3)人们常说,。为了演好这个节目,几个孩子可是下了苦功夫。3.仿写句子。树的幸福,在于捧给世界以绿荫和果实,它在风中飒飒地歌唱;河流的幸福,在于,它;蜜蜂的幸福,在于,它4.根据课文内容答题。(1)本单元我们

2、认识了的南郭先生,的嫦娥,的后羿,的逢蒙等人,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则成语故事是,原因是 (2)本单元的三个寓言故事都出自,传说伊索是的一个奴隶,是一个编写寓言故事的能手。作者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有一句精辟的话点明寓意。如蝉和狐狸告诉我们 。5.阅读语段答题。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来往账目要记熟。困倦时留神门户防野狗,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家中的事儿你奔走,要与奶奶分忧愁。(1)这段话是京剧中李玉和的唱词。(2)联系剧情想一想:“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一句中“时令不好”

3、的弦外之音是,“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的弦外之音是。6.读一读下面的对话,帮小红想个法子拒绝小华。小华:小红,我有一道题不会,你把课课练借我抄一下。小红: 小华:我们还是朋友嘛!要不你把答案直接告诉我。小红: 小华:我听懂了,谢谢你!推荐名著:西游记推荐理由: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本书总共有一百回,写了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到唐僧陆续收下悟空、悟能、悟净三个徒弟,再到路上碰到的九九八十一个困难,最后上西天见如来取真经回到大唐的故事。练习3日积月累1.壁避臂貌茂帽诫戒介2.须下苦功夫师傅领进门艺高人胆大台下十年功(1)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2

4、)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3)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示例:给人类充足的水源,浇灌花草树木欢快地流着辛勤采蜜,送给人类在花丛中翩翩起

5、舞4.(1)滥竽充数美丽善良为民造福“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6、”,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心狠手辣示例:自相矛盾我知道了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不能前后矛盾。(2)伊索寓言古希腊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5.(1)红灯记(2)形势险恶,敌人越来越疯狂提醒母亲要时刻提高警惕,不可大意6.示例:如果今天我借你抄了作业,那明天呢,后天呢,你考试怎么办?借你抄作业不是在帮你,而是在害你。来,我讲给你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