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珍珠鸟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绿蔓(mn)雏儿(zh)B.眸子(mu)流泻(xi)C.咂嘴(xi)葱茏(lng)D.眼睑(jin)眼眶(kung)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淘气的()繁茂的()滚圆的()娇嫩的()细腻的()幽深的()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B.程度深C.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1)雏儿在我肩上睡得好熟啊!()(2)秋天,果实成熟了。()(3)米饭煮熟了,香喷喷的。()1.写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2)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2、)(3)它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2.句子理解。“瞧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说出了作者对它的,也说明它。1.课文通过写珍珠鸟在“我”的下,渐渐和“我”,和“我”产生了,告诉人们。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珍珠鸟一家三口与“我”从、到的关系变化过程。3.课文最后两段,犹如一幅画。你认为用哪一个词作为这幅“画”的标题最能点出这幅画的含义()A.依赖B.信赖C.诚信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3、。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1.画“”的部分说明作者。2.第一自然段是通过描写和描写来表现小珍珠鸟亲近“我”的。3.小鸟淘气是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的?4.这篇文章为什么不写小珍珠鸟的父母而重点写它呢?16*珍珠鸟字词训练营1.D2.家伙藤蔓身子叫声绒毛丛林3.(1)B(2)C(3)A句子闯关岛1.(1)比喻(2)拟人(3)排比拟人2.喜爱可爱重点突破吧1.呵护熟悉感情人与动物或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赖2.害怕渐渐胆大亲近信赖3.B阅读小长廊1.不想惊动珍珠鸟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
4、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动作心理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
5、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3.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下才回家。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4.写笼外的小珍珠鸟对人亲近更能突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