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年级下语文评课记录-25狼和小羊人教版 杨吉祥:狼和小羊这一课的教学特点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以读促学。可以说是“读”占鳌头。陈老师的“重读书”,完全不同与传统旧式的重复单调读书,可以说有质的区别。首先,这节课读书的形式灵活多样,符合三年级小学生活泼求新的性格,能激起孩子们“我要读”的热情。其次,这节课的读书把课文内容角色化,完全适应了八、九岁孩子的童心,淡化了学生为学课文而读书的被动意识,而激发起孩子们主动体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语言的兴趣。像刚才的分角色读、找出狼和小羊的话来读,都会在学生脑海中引发一种情境创设,刺激学生大脑,活跃学生思维。再一个就是陈老师在安排每个读书环节时,既考虑到激发
2、学生读书兴趣,又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要求的高度是循序渐进,把每个问题都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稍有难度,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如一开始的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看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自由读时就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到后来的小组读、分角色读要求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在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以后,学生已经基本能正确、通顺、流畅地读课文了,但为了更好地把课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陈老师又在最后安排了表演读这一环节,这一读把读书又推向一个高潮,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为了表演得像,他们要酝酿感情、得提炼词语、得组织语言,使原来的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终达到熟能成诵、自能语文的效果。从一开始的
3、自由读,到后来的表演读,这是一个消化、吸收、内化、转化的过程。杨吉祥:刚才几位老师从教育技术层面谈了谈陈辉老师的课。讲得很好。我主要从教育思想方面谈谈我的理解。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既是寓言,就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这个故事里,小羊年幼天真,狼凶恶残忍。小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弱者,而狼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强者。整篇课文就是一个狼不断找茬,小羊无计可施的过程。我从这篇课文里读到的不是戏剧化的冲突;而是惊心动魄的、弱肉强食的惨剧。对弱者,我们应有足够的同情心。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挖掘出这一点。让这一点明朗化。而不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这也是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什么是价值观?
4、我以为,对事物和人善恶、美丑、真假的判断和取向就是价值观。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什么呢?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做人的道理。现在,家长对孩子进行的“防卫”教育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以至于孩子们连应有的同情心也丢掉了。同时,引出一个命题,那就是生命教育。对生命要重视,要珍爱,而不是漠视。刚才有个学生讲,拿一把刀,把狼的肚子拉开,怎么怎么样。我们听了感觉不舒服。为什么呢?太残忍了。从一个小孩子嘴里讲出这样的话来,我认为不是教育的成功,而是教育的遗憾。这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跟大家共同探讨。马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学生的读书
5、实践。读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师应作为读书交流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有层次地安排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对话式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有序、有质地推进。陈辉老师的狼和小羊这节课充分地体现这一点,他在教学中运用他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在学生反复不同形式的读中引导,对话,交流,使课堂气氛轻松自然,学生感悟理解至深。新课程改革坚持学习的实践性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知主体的活动。陈辉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单纯地一味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通过读、引、悟,使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理解“嚷”字的时候,
6、他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意思就是大声叫喊,而在学生认知主体的活动中,谈话交流中让他们领会并能表演,这实际上正是新课程要求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再比如,他在最后课文结束时,创设的一种情境,自己扮作狼,恶狠狠地扑向面前这群可爱的小羊,你们作为小羊会怎么办?一种情境,一个问题把学生带入到生活实践中,学生很自然地开始想办法面对坏人,或智取或想法自救。这更体现了新课程坚持学习的实践性,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不足之处:陈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和力强,生动活泼,但启发性语言还有些不够,针对学生回答困难时,启发调动的语言还稍欠缺,有点显得急躁,在今后
7、的教学中要尽量避免,逐渐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更成熟,更完美。裴德忠:刚才各位老师对陈辉老师这节课进行了点评。虽然是仁者喜山,智者乐水。有一位哲人说过“因为缺陷而完美。”陈辉老师这节课也有可挑剔的地方。语文教育到底是什么?“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言和知识。杨吉祥老师提出的问题给了我们一定的思考。为我们下一步的校本研训提出了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最后,我想用下面四句诗来结束我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和启迪:听歌新翻杨柳枝,更吟别韵桃李诗。踏歌不尽心头语,前路再和千首词。短短评析,匆匆而就,不妥之处,敬请惠正。主持人:大家的发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对陈辉老师的授课进行了精到的评价,也提出了不足的地方。并且提出了我们以后要研究的方向。关于寓言课如何解读,怎么教,我们在下次研训中继续讨论。感谢大家的参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