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思想性:《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价值.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965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性:《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价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思想性:《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价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思想性:《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价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思想性:《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价值.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思想性:《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价值.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想性: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教育就其本身而言是基于思想的艺术,其影响贯穿于人的一生,教育的核心目的并非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人士,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因而,通过思想教育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思想性是指以思想、观念为涵载,强调思辨而非经验,价值主导而非价值中立,承载着价值判断、伦理追求、道德呼吁的特征和属性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4 年版)中对于思想性的定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从中可以看出,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本质属性,处于课程的核心地位,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决定着课程的根本方向。囿于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为了能考出理想的分数,部分教师会根据考点将原本具有整体思想性的课程简化为彼此孤立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如此这般,令本应作为思想品德课之魂的思想性屈居于分数之下,违背了思想品德课的根本宗旨。基于此,笔者以人教版“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学生、教师及国家三个层面出发,探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凸显思想性这一核心价值问题。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古

3、今中外各领域杰出人物对于“坚强”的表述。问题:视频中的人物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他们想表达什么呢?过渡语:古今中外,从诗人、作家、科学家到球星、军人、国家领袖,他们用坚强的意志成就了辉煌的人生,何以坚强能成为他们人生的信念?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三则美妙的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各领域的杰出人物激荡学生心灵,以他们的话语引发学生对于“坚强”的思考。)学习新课板块一:走进历史揭开变迁背后的故事播放图片集:我国各地建筑特色。问题 1:同以居住为目的的房子,为什么各地会有如此大的不同?背景材料:土楼的历史沿革(以图片及文字形式呈现)。问题 2:面对战争、自然和贼寇的威胁,客家人是如何应

4、对的?有人说他们一味逃避很懦弱,你认为呢?教师小结:为了生存与发展,面对自然与社会的挑战,人类遵循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发展壮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绵不绝、繁衍生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坚强的表现。(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各地建筑特色,结合思辨性的提问,让学生明白人类生存要遵循客观规律;通过探究建筑发展历程,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理解坚强需要智慧,需要量力而行;通过小结,升华板块主题,让学生懂得人类生存发展过程需要坚强。)板块二:走近生活聆听你我身边的感动播放视频:孟根花与她的父母。问题 1:你如何看待这位父亲持之以恒的辛劳?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父亲。问题 2:这位父

5、亲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下去?是什么给了他力量?问题 3:你身边都有哪些坚强的人?请与大家分享(以小组讨论形式展开)。教师小结:扮演好人生的每一个角色,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将简单之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将平凡之事持之以恒做下去就是不平凡。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言放弃,在付出中感受幸福。其实坚强就在你我当中,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里。(设计意图:选取生活实例,利用视频主人公朴实的陈述,唤起学生对于每一个平凡人的关注;通过开放性设问,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带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身边的坚强实例,用真心体验触动情感升华,领会现实生活需要坚强;板块小结意在让学生懂得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值得尊重。)板块三:走入内心追寻人生

6、价值的真谛播放视频:屠呦呦:这是献给世界的礼物片段之一(焦点访谈 2015 年 10月播出)。问题 1:在屠呦呦的经历中,哪些符合你所理解的“坚强”?播放视频:屠呦呦:这是献给世界的礼物片段之二(背景材料: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问题 2:面对研究过程的艰辛和“三无”背景,屠呦呦为什么没有放弃?播放视频:屠呦呦:这是献给世界的礼物片段之三。问题 3:在视频中,屠呦呦两次提到“感到高兴”,令她感到高兴的是什么?教师小结:真正的坚强是坚持自己内心的选择,并以此为乐。真正的坚强是怀抱宽仁之心热爱这个社会,以坚韧的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设计意图:选取时事热点,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研究经历和

7、人生轨迹感染学生;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视频资源的筛选、整合,使课程具有层递性,帮助学生实现思想上的逐步接受和提升,更好地理解坚强是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课堂总结播放 MV:坚强。教师总结:坚强是生存的智慧,是生活的态度,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保障。回望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时期对于坚强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曾为社会带来福音,都应当值得我们的肯定和赞同。(设计意图:利用歌曲升华情感,总结坚强的三层含义;通过历史图片的呈现,让学生感受到坚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学会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上就是“让我们选择坚强”的教学过程设计。笔者认为,要凸显思想性

8、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核心价值,首先需基于师生“主体间性”之关系,对双方进行全方位分析;其次要对国家主流思想价值体系有深入的研究,明确课程方向。一、学生的能思会想是思想性的表征(一)学生的心理诉求是课程建构之基“心理的考虑也许会遭到忽视或推在一边,但它们不可能被排除出去。把它们从门里赶出去,它们又从窗子里爬进来”2。杜威的话语表明,学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受体,而是拥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心活动、能进行独立思考之主体。加涅在教学设计的“五成分目标”中将“行为的对象”列为其中之一,这就意味着课程设计要关注学生个体,只有明晰学生在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现实想法,明确其真实诉求,才能在与学生“主体间性”的交互活动中取

9、得良好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现阶段的中学生普遍面临学习、人际交往及青春期三大问题。(1)在学习方面,表现为学习有兴趣但缺乏毅力3。在“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分阶段选用了名人话语集、建筑图片集、热点人物视频、歌曲 MV 等多种形式的视听图片资源,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逐步提高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使其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2)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强调个性与自我。针对这一问题,在第二板块的设计中,安排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身边坚强的事例,使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表达个性,学会倾听他人想法,增进彼此的沟通交流。如此,既能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更能培养学生

10、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3)在青春期问题上,鉴于生理与心理逐步向成人转化,学生不愿受到父母等他人的过多干涉。“走近生活”这一板块的设计恰恰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将目光不再局限于自身,而是引导他们更关注父母的付出,懂得感恩父母,从而做好学生与子女的角色。上述课程设计就是基于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和所思所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二)学生的认知特征是教学实施之源“学习应该从个体被置于学习情境前的可能行为与他被置于学习情境后的可能行为中进行比较而作出推断”4。可见,教学设计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前的认知特征,把握预设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反馈方能实施。笔者了解到初一年级学生普

11、遍为 1214 岁的儿童,该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有:无意识记常常表现得很明显,对其感兴趣的材料识记效果比较好;开始掌握辩证思维,但水平不高需要进行引导等。鉴于上述特征,笔者在本课课程素材的选择方面,既有真实的生活案例,也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这类的时事热点,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吸引学生,使其在观看过程中对课程资源有一种探索性的思考与记忆,发挥无意识记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第一板块的第二部分安排了土楼历史沿革的图文资料,提出“有人说客家人一味逃避很懦弱,你认为呢”这类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最初会感到茫然,但由于其已然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

12、可以理解面对强大的军队、贼寇,盲目冒进地对抗并不明智,而采用稳健的防御措施才能使自身、使家族生存下来,继而学生会产生对“坚强”的辩证思考,即过刚过柔都不是坚强,坚强必须建立在身心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因此,初一年级学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体,具有该阶段独特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凸显思想性在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价值,必然离不开学生这一关键因素。二、教师的且读且行是思想性的关键(一)阅读是思想提升的动力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程涉及到诸多领域,从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到权利义务等法律知识,从学生与家庭、与集体、与社会到学生与国家民族的关系,从整体国情下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到其他全球性问题,均为思

13、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这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若教师没有广泛的阅读,深入的研究,其教学内容必然枯燥,教学语言必然贫乏,思想性也必然不深刻,也就无法持续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教师必须由“单功能”的传授专业知识型向“多功能”的创造型转变,必须多视角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5。这意味着当前背景下,教师必然要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者”的角色转换,而阅读势必成为提升教师思想深刻性的重要动力。(1)课程解读需要阅读。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应做到有广度、有梯度、有深度、有效度。教师阅读在满足发展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还需广泛地汲取各领域的思想,开阔自身的视野,实现对课程

14、、对文本潜在内涵的深入挖掘与个人的独特解读,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在“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的备课前期,笔者阅读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相关著作;针对“坚强”这一核心概念,重读了敬畏生命活着平凡的世界名人传等一系列人文著作,从中思考“坚强”的内涵,为课程构建起基本的意义框架。(2)问题提出需要阅读。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技能之一,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提出的问题关系到教学能否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教师通过阅读恰恰能够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为有效问题的提出奠定基础。在备课过程中,笔者阅读了普通逻辑学、黄汉民的福建土楼建筑,翻阅了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屠呦呦的青

15、蒿及青蒿素类药物等书籍,从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素材,以期叩响学生心灵,实现课程意义。(二)生活是思想绽放的源泉思想品德学科是与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思想品德教师对现实的关注、了解程度,对现实所持的观点、态度,明显地影响着学生6。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们应当“用一生去备课”。笔者看来,“用一生去备课”不仅仅指终身学习,更是需要教师将自己的生活融入到课程当中,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彰显出课程的独特性,这也就意味着每位教师应当从自身的经历出发,构建起独有的、不可复制和替代的课程设计。在“让我们选择坚强”的备课过程中,笔者试图超越文本,以养成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这一核心思想为出发点,结合自身对于“坚强”的体会,重新构建该课的课程框架,将课程分为三个板块,层层递进,从历史的维度、现实的维度、个人与世界的维度出发,突出“生存需要坚强、生活需要坚强、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强”的思想。同时,在本课第二板块,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后引导学生,共同探寻生活经历,向学生介绍自身周边坚强的例子,从而走近学生、融入学生,更好地实现“主体间性”教育,达成良好的课堂互动,真正实现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