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776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指导与训练试题(一)(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文明具有早熟的人文精神传统,我们的先贤很早就努力摆脱“神”的崇拜,寻求人文理性。周朝的先贤在思考人和天的关系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传统。我们不能完全依赖神,而是要有人文自觉、以德配天,这里其实就是“人”的觉醒,表达出人文精神的追求。这种人文精神的追求是通过教育得以体现的,出现了以“成人”“德育”为本的儒家学说。所以,世界上很多中外学者,把中华文明称之为“儒教文化”。这一个“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中华文明确立了一套以儒家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以

2、教育组织为传播形式的文明体系。在世界各种文明形态中,只有中华文明以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与此相关,中国产生了世界古文明中最成熟的教育制度。为什么说“儒教”是一种人文教育?周易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如何以“人文”去“化成天下”就是教育。儒家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这个失去人文文化制约的社会建立合乎“人道”的和谐秩序。所以,儒教的“教”,就是希望儒者致力于教育,能够达到化成天下的目标。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儒家并不仅仅是把教育看成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还特别关注个体人格,关注个人的责任、潜能和发展。孔子的“成人之教”、孟子的“自得之学”、张载的“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3、”、程颢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均有发展个体人格、弘扬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文精神。孔子的理想是“成人之教”。他的所谓“成人”其实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即应该是在智慧、意志、德行(即智、仁、勇)等各方面均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有各种各样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其实也就是理想人格的“君子”。所以,孔子十分关注如何开展“成人教育”,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君子,教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同时希望个体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以实现理想的“成人教育”。孟子把教育人理解为个体人格的自觉,即“自得之学”。他认为,学习实际上是唤醒个体“良知”的自省,通过自我反省,能够发现自己内在的德性,

4、达到这样的境界才是一个君子、一个贤人。从君子、贤人又可以修行到圣人,所以儒家文化在推动教育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发展个体,弘扬自己的主体精神、实现自我价值,其实这都是一种人文教化。另外,儒学创立的同时形成了儒家经典,这些四书、五经的儒家经典,不是上帝的训谕,而是三代先王、儒家诸子人文理性的历史积累,是人文文化的经典、历史理性的经典,特别是其中包含着大量论述教育的经典、实施教育的教材。儒家经典主要就是讲如何培养人、教育人,也就是成人之教。可见,儒家人文教育基本上致力于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家国天下。通过教育来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秩序,最终实现和谐家国与大同天下;另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以启发个体的内在

5、潜能和人文精神的发掘。所以,儒家教育的核心既包括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又包括教育对个体全面发展的促进。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说,儒家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教育。(摘编自朱汉民文化复兴与书院中国)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并有最成熟的教育制度的文明形态。B. 儒家教育虽然致力于大同天下的实现,但更注重通过教育促进个体全面发展。C. 君子是儒家教育理念中理想人格的代表,是一种能弘扬自己的主体精神的人。D. 儒家经典体现出以育人为重点的显著人文性特征,因此它并不是上帝的训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论述中华文明的

6、人文精神传统,是论证“儒教”是一种人文教育的前提。B. 文章论述了“儒教”的根本任务,谈及其维护社会与关注个人两方面的内涵。C. 文章引述孔子与孟子等人的教育理念,论证了儒家注重通过教育来化成天下。D. 文章以儒家为基本立场,对儒家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深度剖析,最后进行总结。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越深入的接受孔子的“成人之教”,就越能摆脱对神明的崇拜与依赖,从而找到追寻人文理性的道路。B. 如果儒者不致力于教育,不关注个体人格、个人的责任、潜能和发展,和谐美好的社会秩序就难以建立。C. 中华文明确立以教育组织为传播形式的文明体系,这有赖于以“成人”“德育”为本的儒家学

7、说的出现。D.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与孔孟二人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A项,“并有最成熟的教育制度的文明形态”分析错误,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是“中国产生了世界古文明中最成熟的教

8、育制度”。这个“最成熟的教育制度”是有“世界古文明”的限定条件的。B项,“儒家教育虽然致力于大同天下的实现,但更注重通过教育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分析错误,“致力于大同天下”与“通过教育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是儒家人文教育的两重意义,不存在转折关系。D项,“因此它并不是上帝的训谕”分析错误,强加因果,儒家经典体现出人文特征,与“不是上帝的训谕”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论证了儒家注重通过教育

9、来化成天下”分析错误,文章引述孔子与孟子等人的教育理念,论证的是儒家注重通过教育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项,“如果儒者不致力于教育,不关注个体人格、个人的责任、潜能和发展,和谐美好的社会秩序就难以建立”说法错误,儒家教育的政治功能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功能,这两项功能是并行的,其中一个不是另一个的条件。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

10、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10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向全球发布了2018研究前沿报告和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中科院副院长张涛指出,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必须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突出强化基础研究,在前

11、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开辟新的科学领域方向、构建新科学理论体系上作出重大贡献,成为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我国科技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要实现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如何准确地把握未来科技方向和重点是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张涛表示。为此,中科院启动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智库研究项目,组织院内外研究力量,从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出发,前瞻分析中国未来可能影响世界发展格局的重大前沿科技突破,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2018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展示了 10 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的100个热点前沿和 38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并有效覆盖了近年获得诺贝尔奖的

12、研究领域。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上述前沿领域中的研究活跃程度。报告显示,美国、中国、英国和德国在这些前沿领域研究最为活跃。在十大学科领域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中,美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有82个,中国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2个,英国和德国仅有4和6个前沿排名第一。中国十大学科领域的发展多领域隆起,但仍有洼地。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和数学、计算机科学与工学领域两个领域最为活跃;在农业、植物学和动物学领域、生态与环境科学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等三个领域的部分前沿表现相当活跃;临床医学领域中国相较于去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跟跑”脚步加快;天文学与天体物理领域的活跃

13、度表现仍明显不足。据了解,中科院相关研究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科睿唯安合作,通过大数据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聚类揭示基础科学领域的年度热点前沿和新兴前沿,并加入分析和解读,发布研究前沿年度研究报告,在我国科技界和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并得到了国际科技界的高度关注。(摘编自报告和报告解读,科学网2018年10月25日)材料二:本报北京11月19日电 今天,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京召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并发布2019中国卓越科技论文产出状况报告。报告从中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国际和国内的卓越论文状况、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角度作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卓越论文产出增加,“科研产出向高质量转型”,我

14、国高被引论文数量和热点论文数量均排在世界第二位,比上年度上升1位。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卓越科技论文共计31.59万篇,比2017年增加12.4%,国际卓越论文占我国国际论文总数的36.4%。其中,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领域的卓越论文数量最多;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是卓越论文高产机构。报告显示,高被引论文指近十年间累计被引用次数进入各学科世界前1%的论文。2009-2019年中国高被引论文数为30755篇,比2008-2018年增加了23.9%,占到世界份额的20.0%。报告显示,热点论文是近两年间发表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得到大量引用,且被引用次数进

15、入本学科前1的论文,往往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被认为是科学研究前沿的风向标。截至2019年9月统计的中国热点论文数为105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32.6%。报告还显示,2009-2019年10月,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260.64万篇,共被引用2845.23万次,论文数和被引用次数均排在世界第2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十年间发表科技论文累计超过20万篇的22个国家(地区)中,中国的篇均被引用次数为 10.92次,排在第16位,与世界平均水平的12.68次仍有一定差距。(摘编自张茜我国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数量升至世界第二,中国青年报2019年11月20日)材料三:科技创新是实施

16、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力量。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旨在抢占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机。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是衡量研究前沿活跃程度的综合评估指标,前沿本身是一组高被引的核心论文和一组共同引用核心论文的施引论文共同组成的。本研究构建的研究前沿热度指数三级指标体系见如下图:(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科睿唯安2017研究前沿热度指数)4. 下列不属于“研究前沿”范畴的一项是( )A. 跨学科的基础研究领域当中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热点。B. 新兴学科领域具有引领性意义的冷门科技研究方向。C.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对太阳系外行星的研究发现。D. 近五

17、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各自研究领域。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在临床医学这一研究领域卓越论文产出数量的基数较大,是我国在临床医学领域取得长足进步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之一。B. 我国热点论文数量跃居世界第二,反映出我国近两年内所取得的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众多,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科研风向标。C. 中国科技人员近十年发表的国际论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中国的篇均被引用次数未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 国家科技影响度取决于其对研究前沿贡献的程度,核心论文和施引论文在各自范围被引频次的份额越大,国家影响度就越高。6. 为什么说研究前沿和研究前沿热度指数

18、报告可以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 D 5. C 6. 两大报告响应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两大报告是中科院为应对我国科技发展新阶段、新变化而启动的重大科技智库研究项目;两大报告从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出发,前瞻分析中国未来可能产生的前沿科技突破,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有关内容梳理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感知全文;其次要找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再次要对该段落或区域内容要点进行概括与分析,最后将选项中的相关信息与这些概括与分析进行对照,从而得出答案。D项,“2019年诺

19、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对太阳系外行星的研究发现”不属于研究前沿,原文的表述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领域的活跃度表现仍明显不足。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中国科技人员近十年发表的国际论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在近十年,中国科技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与世界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并非论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

20、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我国向全球发布了2018研究前沿报告和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两大报告是中科院为应对我国科技发展新阶段、新变化而启动的重大科技智库研究项目。2018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展示了10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的100个热点前沿和38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并有效覆盖了近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领域。2018研究前沿热度指数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上述前沿领域中的研究活跃程度。两大报告响应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从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出发,前瞻分析中国未来可能产生的前沿科技突破,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因此,两大报告

21、可以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将军赞刘建超将军脾气倔,

22、做事说一不二。将军得知学习成绩优秀的孙子晓龙要报考外交学院,他手中的拐杖捣得地面咚咚作响。将军用拐杖点着晓龙的鼻子,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我家的男儿世代都要当兵,报效国家。晓龙说,爷爷,国家需要您这样的卫国将士,同样也需要像父亲一样优秀的外交官,我要当外交官。将军说,别扯淡。你小子只能给我报考军校,军校!我家的后代只能报考军校,否则不要再登我的家门。将军用拐杖将房门猛地关上,屋外寒风料峭。晓龙也是个倔脾气,还就是报了外交学院。将军气病了,晓龙几次去探望都被将军用拐杖给轰出来了。晓龙上大学期间,将军从不接晓龙的电话,都是夫人转告说晓龙问候你个老顽固哪。晓龙大学毕业派驻到非洲工作,将军都没有理睬

23、。晓龙打过来的越洋电话,将军也是毫不理会。夫人告诉晓龙,你爷爷的房间里挂了一幅世界地图,我看到过好几次,他拿着放大镜找你工作的国家。将军扔下放大镜,就你话多。将军十四岁当兵,人长得瘦,个头又小,肥大的军衣穿在身上,人就像套在麻袋中。团里派他去卫生队,学护理。他去了,一看都是女兵娃娃救治伤员扭头就走。他找到团长说,我要跟你打鬼子。团里又安排他去炊事班,他还是不去,端锅做饭谁都能干,他找到团长说我就是要跟你打鬼子。任凭你讲道理骂娘关禁闭,他一根筋就是要跟着团长打鬼子。团长只好把他留在身边当通信员,打鬼子我让你第一个冲锋,到时候你小子可别怂了。鹿鸣山伏击战,鬼子走进了包围圈,我部另一只包抄的部队还没

24、有就位。将军急了,催促着团长赶快冲锋啊!团长严厉瞪他一眼,你懂个屁。再不冲锋鬼子就跑了。他居然忽地站起身高喊着,同志们冲啊!带着头就冲了下去,战士们也不明情况,跟着就发起了冲锋。团长骂了一声,吹响了冲锋号。伏击战取得了胜利,将军举着缴获的歪把子机枪又蹦又跳,团长一脚把他从山坡上踹了下去。团长揪着他耳朵,来到一片草坡前,这里埋着刚刚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团长一脚把他踹跪在坟前,你好好看看,如果不是你的鲁莽,他们可能还活着。他哭得稀里哗啦,头磕得砰砰响。我要替你们报仇,我替你们多杀鬼子。他就是不认错,俺爹俺娘都被小鬼子杀害了,我杀鬼子有啥错?团长气得掉泪,小鬼子该杀,杀十个鬼子也抵不上我一个战士的生

25、命。他们活着就可以多杀鬼子,多打胜仗。将军跪在战友的坟前,直至东方发白。将军带兵打仗了,他更加爱惜自己的将士。每次布置完任务,他都要强调,完成任务是必须的,能活着回来才是真英雄,活着回来才是真胜利,活着回来才是你有真本事。将军带兵严厉,很少见到他笑,更听不到他的赞扬话。有一次,将军视察战士训练。一位神枪手士兵,射击十发十中。将军拍拍他的肩膀,嗯,合格。听惯了赞扬的战士对将军只给个合格的评价,显然不满意。他不屑地小声嘟囔,才合格,有本事你来个合格。将军听到了,也不多说话,压上子弹,站立射击,呯呯呯呯,十发十中。将军说,枪枪命中是一名士兵最起码的要求,否则就有可能被敌人撂倒,我也只是个合格的兵。将

26、军带过的兵个个都成了神枪手。将军曾经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如今却连自己的孙子晓龙都管不了,晓龙他远在万里之外,已经是住T国大使。将军觉得有劲使不上,这让将军十分的气恼。将军常常站在地图前,用拐杖捣着一片疆域,你小子有种,有种就别回来!晓龙所在的T国发生了骚乱,武装冲突升级。上百家华人华侨的店铺被焚,一伙不明身份的暴徒还绑架了五名中国商人。晓龙大使出现在镜头前,他介绍了当前的局势,并将前去同绑架商人的暴徒谈判,解救人质。电视里的晓龙从容自信,眼里却掩不住疲惫。将军家人聚集电视机前,将军站立在地图前塑像般一动不动。桌子上的饭菜早已放凉,杯中的茶水也没有了温度。新闻播报说,在我国驻T国大使馆人员的积极斡

27、旋下,遭到不明身份者绑架的我国五名人员已经成功获释。同时,中国政府派出近百次中国民航包机,军用机,军舰,中远、中海货轮,历时十二天成功撤离中国驻T国人员三万余人。家人欢呼起来。将军兴奋地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拐杖捣得地面咚咚响,将军指着地图说,弱国无外交,是国家强大了,军队强大了,在国外的中国人才有底气。将军对家人说,告诉晓龙,就说他干得好,要他好好干!将军又用拐杖点着电脑,说,点个赞,给晓龙点个大大的赞。将军推开了房门,清风扑面而来。(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将军一直没有理睬孙子晓龙的电话,可以看出将军的倔脾气和对孙子晓龙的心灰意冷;房间里挂

28、着的“世界地图”,则表现出他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B. 小说中的新闻播报,突出了社会背景,是中国军事外交实力强大和大国崛起的现实写照,说明小说故事根植于厚实的时代土壤,彰显小说的时代性。C. 文章既有从正面勾勒将军的刚毅沉着,如“塑像般一动不动”;也有从侧面写出将军的开怀畅快,如“清风扑面而来”等,正侧结合,描写富有变化。D. 文章通过祖孙两人在观念选择上矛盾冲突的展开,巧妙诠释了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保家卫国的不同方式,突出将军一家赤诚报国、薪火相传的高尚精神。8. 文中画横线部分巧妙表现将军的情感变化,请简要分析。9. 小说插入叙写将军的军旅经历,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7. A 8

29、. 一开始是将军知晓孙子晓龙报考外交学院的愤怒。接着是将军一方面心意难平、耿耿于怀,另一方面鞭长莫及却又关怀思念的复杂心态。最后是将军对晓龙出色完成使命、彰扬国威的欣喜自豪和对国家强盛、军事外交强大的畅快自信。 9. 揭示将军执意孙子晓龙报考军校的缘由,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为合理。刻画将军刚勇严苛又爱惜士兵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增添将军戎马生涯的传奇色彩,使文章意蕴更为丰厚。自然地把时空由现实拉到革命年代,延展时空纵深,自如切换现实与过去,使叙述更灵活自由。【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

30、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A项,“心灰意冷”与“房间里挂着的世界地图,则表现出他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分析错误。晓龙没有按爷爷的期望去报考军校,而是报考了外交学院,爷爷表示不满,但没有“心灰意冷”。房间里挂着世界地图,那是爷爷对晓龙的关心与担忧,此时的将军业已退休在家,不能看出他的“运筹帷幄”。故选A。【8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及赏析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此不能孤立理解这个词,应联系全文。具体答题中要做到“三结合”,及结合句子本身(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或其它手法)、结合上下文、结

31、合主旨(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背离主旨)。文中划线句子有三处:第一处“他手中的拐杖捣得地面咚咚作响”,将军希望晓龙报考军校,最终晓龙却报考了外交学院,将军知晓孙子晓龙报考外交学院的愤怒,“他手中的拐杖捣得地面咚咚作响”。第二处“用拐杖捣着一片疆域”,晓龙没有按照将军的意图参军,而是在T国担任大使,将军“用拐杖捣着一片疆域”,一方面表达心意难平、耿耿于怀,另一方面表达了鞭长莫及却又关怀思念的复杂心态。第三处“拐杖捣得地面咚咚响”,晓龙在T国,通过外交手段,使遭到不明身份者绑架的我国五名人员已经成功获释,并成功协助我国从T国撤侨,将军“拐杖捣得地面咚咚响”,表达对晓龙出色完成使命、彰扬国威的欣喜自豪

32、和对国家强盛、军事外交强大的畅快自信。【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本情节内容及分析插叙手法的作用的能力。解读此类试题首先要弄清楚情节内容,在作用分析上可以参照如下内容:插叙的作用有三: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小说中间部分插叙了将军参军时与带兵时的情节,他带兵严厉,但爱戴士兵,从而刻画了一位本领过硬但体恤士兵的将军形象,从而使人物形象高大丰满起来。这一插叙也揭示将军执意孙子晓龙报考军校的

33、缘由,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为合理,增添将军戎马生涯的传奇色彩,使文章意蕴更为丰厚。另外,文章插叙“听不到他的赞扬话”这个情节,此插叙为后文给晓龙的点赞作衬托,从而照应标题“将军赞”,深化文章的主旨。【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柳)謇之,字公正,仪容甚伟

34、,风神爽亮,进止可观。为童儿时,周齐王遇之于途,异而与语,大奇之,因奏为国子生。以明经擢第,拜宗师中士,转守庙下士。武帝尝有事太庙,謇之读祝文,音韵清雅,观者属目。帝善之,擢为宣纳上士,寻迁内史舍人,历兵部、司勋二曹侍郎。朝廷以謇之有雅望,善谈谑,又饮酒至一石不乱,由是,每梁、陈使至,辄令接对。出入十余年,每参掌敷奏。会吐谷浑来降,朝廷以宗女光化公主妻之,以謇之兼散骑常侍,送公主于西域。及突厥启人可汗求和亲,复令謇之送义成公主于突厥。前后使二国,得赠马二千余匹,杂物称是,皆散之宗族,家无余财。出为肃、息二州刺史,俱有惠政。炀帝践祚,复拜光禄少卿。时元德太子初薨,朝野注望,以齐王当立。帝方重王府

35、之选,拜为齐王长史。帝法服临轩,命齐王立于西朝堂,遣吏部尚书牛弘、内史令杨约、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从殿廷引謇之诣齐王所,西面立。弘宣敕谓齐王曰:“我出蕃之初,时年十二。先帝立我于西朝堂,乃令高颎、虞庆则、元旻等从内送王子相于我。诫我曰: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成立汝名行;如不用此言,唯国及身,败无日矣。吾受敕,不敢失坠。微子相之力,吾几无今日矣。若与謇之从事,一如子相也。”又敕謇之曰:“今以卿作辅于齐,副朕所望。若齐王德业修备,富贵自当钟卿一门。若有不善,罪亦相及。”时齐王擅宠,乔令则之徒,深见昵狎,謇之虽知其非,不能匡正。及王得罪

36、,謇之竟坐除名。及帝幸辽东,召检校燕郡事。卒于洭口。(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B. 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C. 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D. 以汝未更世事/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擢第指科举考试及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称为“第”,“擢”有提拔,提升之意

37、。B. 祝文作为古代拜祭神灵或祖先的文辞,内容以祭拜神灵、告慰先祖、祈求庇佑为主。C. 中国古代对人的死亡在说法上有尊卑之分,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D.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神灵,也指国家,其中“社”为谷神,“稷”为土神。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柳謇之举止大方,展现不凡气度。他仪态容貌魁伟,风度神采清爽明亮,担任守庙下士时,奉命朗读祝文,获得听众的赞赏。B. 柳謇之善于言辞,颇有外交才能。他有声望,口才好,加上酒量不错,所以每次梁、陈使者到来,朝廷就让他负责接待事宜。C. 柳謇之不慕富贵,愿意分享财物。他担任肃、息两州刺史时,送公主出嫁得到

38、的马匹等物品都分给族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D. 柳謇之深得重用,受命辅佐齐王。隋炀帝挑选柳謇之辅佐齐王的品德和学业,举行隆重的宣旨仪式,并叮嘱柳謇之要担起重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童儿时,周齐王遇之于途,异而与语,大奇之,因奏为国子生。(2)时齐王擅宠,乔令则之徒,深见昵狎,謇之虽知其非,不能匡正。【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柳謇之小时候,北周齐王在路上遇到他,认为他与众不同,便和他谈论,对他大为称奇,于是上奏举荐他为国子生。(2)当时齐王独受宠信,而乔令则等人深受齐王亲近,柳謇之虽然知道齐王的错误,却不能纠正齐王。【解析】【10题详

39、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因为你还没有经历世事,(所以)现在让子相来辅佐你。凡事不论大小,都可以委托给他。不准亲近小人,疏远子相。如果(你)听从我的话,(那么你的所作所为)就能对国家有利,(还能)成就你的名声和品行;如果你不听我这番话,(那么)从国家到你自己,不久就(都)要败亡了。句中,“辅”的宾语是“于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事无大小”是一个整体,“事”与后面不能断开,排除C项

40、。“昵近”意思是“亲近”,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其中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解说错误,“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他担任肃、息两州刺史时,送公主出嫁”分析错误,送两位公主出嫁的时候,柳謇之并未担任肃、息两州刺史

41、,这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异,认为与众不同;奇,认为奇特;奏,上奏举荐。(2)擅宠,独自享受宠信;昵狎,亲近;匡正,纠正。【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

42、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

43、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3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参考译文:柳謇之,字公正,仪态容貌很魁伟,他的风度和神采清爽而宏亮,行动举止很得体。(柳謇之)还是儿童时,北周的齐王在路上遇到他,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和他谈话,对他大为称奇,于是上奏举荐他为国子生。柳謇之凭借明经科的考试合格而被录取,被授予宗师中士的官职,又转任为守庙下士。北周武帝曾经到太庙举行祭祀,柳謇之朗读祝文,声音韵律清亮而优美,旁观的人都注视着他。武帝很赏识

44、他,提拔他担任宣纳上士。不久以后,柳謇之升迁为内史舍人,又历任兵部、司勋二曹的侍郎。朝廷因为柳謇之有美好的声望,善于言谈说笑,而且(酒量大),喝酒喝到一石还能清醒,因此,每当梁、陈的使者到来,(朝廷)就让(他)接待应对。(柳謇之)在京城内外做官十几年,常常参与掌管接受向皇帝上奏的奏章。正好赶上吐谷浑来投降,朝廷把宗室的女儿光化公主嫁给他。让柳謇之兼任散骑常侍,到西域护送公主。到了突厥的启人可汗请求和亲(的时候),(朝廷)又命令柳謇之到突厥护送义成公主,(柳謇之)前后出使(吐谷浑、突厥)二国,得到对方赠送的马两千多匹,还有相应的各种其他物品,(柳謇之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了自己的宗族,(自己的)家里

45、没有多余的财物。(柳謇之)外调,先后担任肃州(在现在的甘肃省)和息州(在现在的河南省)两州的刺史,(他在任上)都能施行德政。隋炀帝登基,(柳謇之)又被授予光禄少卿的官职。当时,元德太子刚刚去世,朝廷内外都关注(这件事),(普遍)认为齐王(杨暕)应当被立(为太子)。当时,皇帝很重视(齐)王府属官的选用,任命(柳謇之)担任齐王的长史。皇帝穿上正式的帝王礼服来到殿前,命令齐王站在西朝堂,派吏部尚书牛弘、内史令杨约、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人从殿廷外引导柳謇之来到齐王站立的地方,面朝西站立。牛弘宣读皇帝的旨意,对柳謇之说:“我(指隋炀帝)刚刚前往藩国的时候,当时十二岁,先帝让我站立在西朝堂,然后命令高颎(j

46、ing)、虞庆则、元旻(mn)等人从朝廷里把王子相送到我的面前,告诫我说:因为你还没有经历世事,(所以)现在让子相来辅佐你。凡事不论大小,都可以委托给他。不准亲近小人,疏远子相。如果(你)听从我的话,(那么你的所作所为)就能对国家有利,(还能)成就你的名声和品行;如果你不听我这番话,(那么)从国家到你自己,不久就(都)要败亡了。我接受了先帝的旨意,不敢有所闪失。如果没有子相的辅佐,我几乎就没有今天了。你和謇之共事,(对待他)一切都要像(我对待)子相(那样)。”(皇帝)又下旨对謇之说:“现在让你辅佐齐王,(要)符合我(对你)的期望。如果齐王的品德学业美好完备,荣华富贵自然会降临你家。如果(他的品

47、行)有不好的地方,罪责也会加到你的身上。”当时,齐王独受崇信,乔令则这类人深受他的亲近溺爱,柳謇之虽然知道他的错误,(却)不能纠正他。等到齐王犯了罪,柳謇之最终受牵连而被开除官籍。等到皇帝驾临辽东的时候,召柳謇之巡察燕郡的事务。(柳謇之最后)在洭口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催试官考较戏作(节选)苏轼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注此诗为熙宁五年,诗人任杭州通判监考贡举时作。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组练:指军

48、队。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B. 诗人用“鲲鹏水击”、“组练长驱”两个比喻表现江潮气势磅礴、壮美雄奇。C. 诗的五、六句将红旗与青盖、黑沙与白浪进行对比,突出江潮盛况非凡。D.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阅卷考官的催促,希望考官们点起蜡烛加班阅卷。15. 这首诗题为“戏作”,但其中包含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14. C 15. 诗人描绘八月十八钱塘江潮盛况,催促考官尽快改卷,以免影响考生观潮,此为戏言;描绘考生伸着脖子盼望放榜的形象,语言诙谐生动;虽说是戏作,但其中饱含诗人对考生焦虑心情的理解和对考

49、生的关爱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突出江潮盛况非凡”这两句诗,写的是观潮人群的青色雨伞和周围的红旗相呼应,白色的浪花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颜色互相闪灭。既突出了江潮的盛况,又突出了观潮人的众多。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

50、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这首诗是熙宁五年八月,苏轼监考贡举时作。诗人写作此诗为的是催促考官尽快改卷,免得考试等得焦急。虽为“戏作”却饱含真情。“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先言钱塘潮的盛况天下少有,不能错过。“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诗人描绘八月十八钱塘江潮盛况。“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再设想观潮人的众多,催促考官尽快改卷,以免影响考生观潮,此为戏言。“门外白袍如立鹄”,描绘考生伸着脖子盼望放榜的形象,语言诙谐生动。此诗虽说是戏作,但其中饱含诗人对考生焦

51、虑心情的理解和对考生的关爱之情。【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诗歌简析:这首诗是熙

52、宁五年八月,苏轼监考贡举时作。贡举是封建社会朝廷开科取士的地方选拔阶段,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日。这一年却迟了两天八月十七日放榜,不消说那些考生们是等得颇为焦急的,所以作者有催试官之作。钱塘江大潮就像传说中鹏鸟的翅膀拍击在水面上,也像十万个人不停地向前奔驰,浩浩荡荡,形成一条巨大的白玉的腰带。观潮人群的青色雨伞和周围的红旗相呼应,白色的浪花打在黑色的河岸上黑白颜色互相闪灭。这么多人汇集于一个地方是多难啊,观看钱塘江大潮和考试这两件事也不能同行,希望考官可以加夜班看试卷,门外未仕的士子伸着脖子、踮着脚盼望着发榜。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一段时间,5G商用正式启动让相

53、关 驶入发展快车道,曲面屏的出现促使业界探索下一代移动设备,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可以说,科技创新既是理解中国经济澎湃动能的重要维度,也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从世界 来看,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 ,中国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果我们不识变、不求变、不应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这启示我们,唯有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

54、展的 ,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我们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供应链 视角 毋庸置疑 机会B. 产业链 视野 无庸讳言 契机C. 产业链 视野 毋庸置疑 机会D. 供应链 视角 无庸讳言 契机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谁要是抢占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那他一定是找到了科技创新的突破口B. 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无论被谁先找到,他就能够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C. 谁能找到科技创新的突破口,谁就能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D. 要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那就要看他能不能先找到科

55、技创新突破口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旦我们不应变、不求变、不识变,就可能错失发展机遇,陷入战略被动B. 我们一旦不识变、不求变、不应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C. 如果我们不应变、不求变、不识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D. 我们如果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错失发展机遇,陷入战略被动【答案】16. B 17. C 18. D【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熟语)的使用能力。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第一空:产业链,产业链是各个

56、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供应链是包括从供应商到顾客之间,所有对产品的生产与配销之相关活动流程。产业链侧重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供应链侧重从供应商到客户之间的联系。语境中“5G商用正式启动”,带动的是相关产业链驶入发展快车道,应选“产业链”。第二空:视角,观察事物的角度。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语境中有扩大视力所及范围,“从世界范围”的意思,应选“视野”。第三空:毋庸置疑,不必怀疑,没有怀疑的余地。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语境中“中国还面临重大科

57、技瓶颈”,这个不用隐瞒,应选“毋庸讳言”。第四空: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机会指具有时间性的有利情况。语境中指出我国在新一轮科技变革中,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关键机会,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写“契机”。分析可知,B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B。【17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找到突破口”是“抢占发展先机”的前提条件,“找到突破口”在前,“抢占先机”在后。排

58、除AD两项。B项,“无论被谁先找到,他就能够”前后语句结构不同,表现力不强,应排除B项。C项,“谁能找到科技创新的突破口,谁就能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先机”有较强的表达效果。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划线句子中“识变”“应变”“求变”三者的关系是这样的: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是外在的,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识变”,还要顺应变革“应变”,我们更要把握这

59、次变革发展自己,要“求变”。分析可知,正确的语序是“识变”“应变”“求变”。D项修改最恰当。故选D。【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9.在下

60、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_。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就像动物一样,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的人,是因为 _,或是因为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变化,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书,像是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世界,又_。我们如痴如醉地阅读他们,久而久之,前者成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我们的每一个细胞。【答案】 (1). 第二种是因为彻悟 (2). 读过一些书 (3). 如何想象另一

61、个世界【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第空,根据上文“第一种是因为无知”,再根据下文“而彻悟的人”,可知此处应填写:第二种是因为彻悟。第空,根据上文“(无知人)更不会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可知“彻悟”的人,会主动去获取知识;再根据下文“书,像是一扇门,透过这扇门”。可知此处可填写:读过一些书。第空,根据上文“如何总结这个世界”中“总结”与“这个世界”,可知此处可以填写:如何想象另

62、一个世界。【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2019年12月8日,联合国全球卫

63、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十四届大会在印度班加罗尔开幕。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据介绍,中国代表团将参加此次大会所有议题讨论,重点围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全球服务以来建设运行、应用推广、国际合作等方面最新进展作大会主旨报告,针对中轨卫星搜救、空间碎片处置、精密单点定位、拓展应用领域等问题,提出中方倡议和解决方案,积极为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各国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中国方案。【答案】关键信息: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举行的 ICG 第十四届大会;参加所有议题讨论,并作主旨报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

64、的材料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本题要抓住关键点时间、地点、事件、影响几方面进行概括。本题要抓住关键点“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ICG第十四届大会在印度班加罗尔开幕”“中国代表团参加此次大会所有议题讨论”“作大会主旨报告”“提供中国方案”,概括即可。【点睛】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

65、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组合关键句或短语;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四、写作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们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我国自古为礼仪之邦,注重仪式、通过庄重的仪式承担教化功能,往往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在古代,一个人从童蒙时代开始,便要经历束发礼、冠礼、婚礼、相见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严肃

66、而又庄重的仪式的熏陶与培养。在当代,隆重的仪式,也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每逢开学季、毕业季,学校会召开隆重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近年来,有些学校会带领师生到文庙举行开笔礼;每到高三时,同学们基本都迈入十八岁的门槛,有些学校会举行盛大的成人礼。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完成写作。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稿。孔子诞辰日,在文庙开笔礼上的演讲稿。在成人礼上给父母的一封信。在高中毕业典礼上的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场景;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请统一以“复兴中学李华”的身份写作;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不可或缺的仪式

67、感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学典礼,在这里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可或缺的仪式感”。大多时候,生活的确是平淡无奇又匆匆忙忙,仪式感早就被人们轻易抛诸脑后。每晚放学回家,从冰箱里随便翻出点食物就凑合着一顿晚饭;房间里到处是随意乱丢的衣物,周末宅在家里连头发也懒得洗;节假日放个小长假只想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好好放松一下,根本没有心思过节日生活过得很繁忙,我们还要不停地抱怨它的无聊无趣。 而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事情,不管别人如何,一本正经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才能真真正正发现生活的乐趣。就像一位智者说的,你千万别想在麦当劳

68、旁边的十字路口找到上帝。是啊,一个敷衍了事、平淡无趣的态度怎么能期待拥有一个趣意盎然的生活呢。 有一回,我跟着小姨去听一场小型音乐会,出发前小姨硬是要求我换上正式礼服,我笑她小题大做。小姨有点生气地说,“你能不能给我认真点,有点仪式感,就你这个穿破牛仔的态度能好好听一场音乐会吗?”等到音乐会中途,我才发现小姨的话没错。我附近好几个着装随意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东倒西歪、窃窃私语甚至小打小闹了。而那些和小姨一样穿着礼服的人却正襟危坐,投入认真地欣赏,神采奕奕。 你看,生活本身就摆在那里,它呈现出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仪式感能唤醒我们对于内心的尊重,因而也能去尊重生活。因为一场仪式,很多时候是

69、给自己一个契机去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或是郑重告知自己正式与一段过去决裂。 我们之所以需要婚礼、毕业典礼、散伙饭、考前誓师会等等仪式,就是需要仪式感来给自己未来的开始赋予新的意义,或者让自己和过去做一个正式的告别。其实我们都知道明天早上醒来一切还是一样,上学高峰的地铁还是会拥挤不堪,学校饭菜的味道还是那样一成不变,每天的课程排得满满的,书本和试卷还是会摞成一堆。只是我们需要一个仪式,需要一个可以说你好说再见,一个可以光明正大跟过去决裂,一个似乎可以逼着自己做一些改变的时刻。 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简单的生存。就像王小波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愿仪式

70、陪伴我们成长。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解答本题,要注意它由材料和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审题的重心应放在材料上。注意分清材料层次,抓住命题中心,辩证分析观点。【审题】本题材料反映的是当下的社会生活现象,写作对象集中,关键词为“仪式感”,此为题目的限制性,考生必须要紧紧围绕“仪式感”这个核心范围进行写作,否则视为离题或者偏离题意。材料第一段以辩论的形式给出了正反双方的不同观点,应辩证分析。正方认为仪式有积极的意义不应缺失,是从内涵的角度加以肯定;反方认为繁琐的仪式可以不要,是从形式的角度加以否定。材料第二段肯定了仪式在构建社会秩序和传承中华文化中的作用。综合两段材料,肯定仪式积

71、极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即可。 参考立意: 1、无“仪式”不成方圆; 2、仪式需要传承; 3、让仪式与时代携手同行; 4、仪式不应弃。参考素材:1、“仪式感”淡化背后,是人们在日益物质化,虚拟化生活中精神、情感关注的缺失。作为精神与情感的载体、归宿,仪式感淡化应受到重视,现代人应重拾仪式感。 2、仪式感是自我要求之感,仪式感淡化反映出的是现代对传统、礼节的逐渐忽视。正如每日在校上课前起立向老师行礼的仪式,是一种尊师重道的仪式感,是对一门学科知识的敬意,作为学生应牢记于心。而对于日常生活,应有的是“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的仪式感。这样的庄重是对自我

72、的审视,自我的追求,以及与心灵的对话。当这份仪式感被淡化,也难怪会有如此多肥胖、消费成瘾的现代都市病了。 3、仪式感也是社会责任之感,当其被淡化,也折射出了社会责任感的不足。类比于加入团体时的仪式感,作为社会团体的一员,人人都应有敬重自己这份责任的仪式感。有了这份自我社会身份的认同,才能有随之而来的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英国院校与部分港校有举行高桌晚宴的传统,学生身着正装长袍与优秀社会人士共同进餐时,唤醒的正是他们对自己社会身份的认同,对自己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倘若这份仪式感被数据化的虚拟平台对话所取代,这一切都将沦为饭后闲聊。 4、更重要的是,仪式感是信仰与民族精神之感,是绝对不能被淡化

73、的。“人们将成为他们所崇拜的东西。”当人们心中包含敬重与崇爱的仪式感消失,信仰与精神也将磨灭。教徒在餐桌前对他们的主赐予的食物感恩,学生在加入共青团又或成人礼上的宣誓,都是怀揣敬意对自身信仰的宣扬与承诺。在烈士的祭典中,我们需要的是一份满溢感恩,铭记烈士精神的严肃的仪式感。当我们注视国旗冉冉升起时,我们更需要一份饱含敬意与自豪的仪式感。仪式感是象征,其背后是对信仰的尊敬与追求,是对刻骨的历史的铭记,是缅怀,是爱,是对自身民族身份认同,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汇聚。这庄严的神圣的情感并不实用,但失去了它,人也就成了空有外壳的器具。实用的科技是国家的血肉,而仪式感是这具躯壳中的灵魂,二者缺一不可,无

74、一能被淡化。 5、因此,在我们享受现代科技的便利之时,在我们追逐梦想之时,在我们这个民族前进之时,我们都应重新怀抱那大大小小的仪式感,重拾、壮大这份精神力量。6、我国古代一直很看重礼仪,这使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传承和发展,相应的仪式时刻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随着虚拟社交平台的蒸蒸日上,仪式感越来越不被人们所注重,这样的现象也引发了我对其的思考。 7、作为一名学生,我坚定地认为仪式感应得到保持。这些仪式感或喜庆或沉重,但无不体现人们对相应事件的纪念,是人们认认真真表达内心爱意和崇高敬意的方式。有了仪式,才有了铭记;有了铭记,才有了感情的传递。 8、仪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展望和期待。

75、每逢新年之际,客家的村庄都会呈现出一派热闹喜悦的景象。早上起床,一家人一起祭拜祖先,一起点燃象征新一年红红火火的爆竹。最令人激动兴奋的是中午在祠堂前的围餐,整个村庄的人齐聚一堂,互道对彼此的祝福。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新年好”,一张张挂满笑容的脸庞,都是对彼此最诚挚的问候,是合家团圆、幸福安康的象征。“爆竹声中辞旧岁,总把新桃换旧符”,挥手告别过去,迎接美好憧憬的未来。 9、仪式是人们对过去的铭记,是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当你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你会想到战士们为换来这份荣耀的不易。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生命,用鲜血染红五星红旗,用生命换来祖国繁荣昌盛。当你感慨祖国日益兴盛,你不会忘记战士们

76、无私付出,你会对他们心存感激,怀有无比崇高的敬意。在仪式中,我们铭记过去,感激历史。仪式使我们心中充满坚定的信念,使我们为祖国的未来发展不懈奋斗。 10、试想,没有仪式,多少传统文化难以保持下来;没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谈何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是大大小小的仪式,给了我们传承文化的载体,给了我们感情上的寄托,给了我们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使我们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坚定地为美好的未来迈步,为更好繁荣的明天而奋斗。 11、尽管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仪式感都不应该被抛弃,保持仪式感,保持我们发展的根基,作为一名学生,义不容辞。行文结构:本题的写作要先选择一种文体,是演讲稿,还是一封信。如果选择了演讲稿,要

77、明确在什么场合下进行演讲。写作前要有“三明确”,即:明确对象的身份,明确自己的身份,明确演讲的主题。正文部分,先写缺乏仪式的生活现象的影响,引出仪式感的意义,紧扣观点仪式感不可或缺。然后再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揭示仪式感的意义,最后再拓展到其它仪式,进一步揭示仪式所传承的文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意义。【点睛】多角度入手: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