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山 木 与 雁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庄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
2、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庄子山木)1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僮仆。B请奚杀 奚:哪个。C无誉无訾 訾:诋毁。D浮游乎万物之祖 祖:祖先。解析:祖,指的是初始状态。答案:D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舍于故人之家B以不材得终其天年C物物而不物于物D若夫万物之情解析:A项,舍,名词用作动词,住宿;B项,材,名词用作动词,成材;C项,第一个“物”和第三个“物”,名词用作动词,役使。答案:D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1)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译文:_(2)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译文:_解析:(1)注意重点词语“物”“累”的翻译。(2)注意重点词语“志”“乡”的翻译。答案:(1)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拖累呢?(2)弟子们记住了,(要想免于拖累,)恐怕还只有归向于大自然吧!16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答:_答案:成材为患,不成材也为患,而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也还是不能免于累患,只有顺其自然游于无为的道德境界才是最理想的。这两段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以从以下两点去理解:第一,事物的性质不同,即使用同一标准,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得到的结果必然不会相同。所以,在事
4、物进行比较时,要首先看到本质的区别,那么,对结果就会有明确的认识。第二,观察事物不能只看外观,不重视实用性。大树尽管枝叶繁茂,也会被人们所弃;鹅不能鸣,同样是无用之物,同样不为人所留。从实用这一标准上来讲,这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相同的。参考译文: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大树枝叶非常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砍伐。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僮仆杀鹅款待他。僮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
5、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拖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
6、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要想免于拖累,)恐怕还只有归向于大自然吧!”语言表达17.安一帆同学在全国新课程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所在的学校召开了表彰大会以示鼓励。会上主持人与他有一番交流,请你补齐相关空缺的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主持人:_安一帆:谢谢你的祝贺。主持人:你的成功让大家备受鼓舞。请你谈谈,你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安一帆:_主持人:其实,你自身的天赋与勤奋也很重要。同学们也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安一帆:_主持人:安一帆同学说得真好!作文的素材来源于书本,更来源于生活,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谢谢你的介绍,也祝愿你在今后取得更多佳绩!安一帆: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答案:首先祝贺安一帆同学获得此次全国征文比赛大奖!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老师和同学,是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首先是要有大量的阅读,多读多想;其次是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语言要符合语境,简明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