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5442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六安市省示范高中2020届高三生物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 1.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总是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草履虫进化出两个细胞核保证了正常的核质比,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向肠腔内伸出突起,有利于提高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C. 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不仅参与物质的运输、信息的传递,还和能量转换有关D.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其容易扩散和转移【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如:在细胞分裂中细胞骨

2、架牵引染色体分离,在细胞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器可沿着细胞骨架定向转运;在肌肉细胞中,细胞骨架和它的结合蛋白组成动力系统;在白细胞(白血球)的迁移、精子的游动、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的伸展等方面都与细胞骨架有关。另外,在植物细胞中细胞骨架指导细胞壁的合成。2.限制细胞生长的因素有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核质比;3.癌细胞的特征有:(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详解】A、草履虫细胞中有两个细胞核,保证了细胞核对细胞的控制,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A正确;B

3、、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向肠腔内伸出突起,增大了小肠和食物的接触面积,所以有利于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但不会提高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B错误;C、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有关,C正确;D、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癌细胞的特征,细胞骨架和细胞相对表面积的知识,考生需要识记相关知识即可解答。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向洋葱鱗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上滴加蔗糖溶液,若未观察到质壁分离,说明其处于等渗溶液中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以选择的材料

4、是蛋白质溶液、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C.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可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所用的时间来判断CO2产生多少D. 设计生态缸时,为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生态缸要连通氧气泵,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1.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

5、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2.蛋白质鉴定利用双缩脲试剂,原理是双缩脲试剂遇肽键便于肽键结合形成紫色的络合物。3.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4.制作生态缸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详解】A、植物细胞在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液体中也不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B、蛋白酶本身也属于蛋白质,并且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多肽,因此蛋白酶和多肽遇双缩脲试剂也能产生紫色反应,因此不能使

6、用该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B错误;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可以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来判断CO2的产生情况,时间越短,说明产生单位时间产生的CO2越多,C正确;D、生态缸是密封的,在物质上是自给自足的,不能向其中加入任何物质,包括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气,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学实验的有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反义RNA最早是在大肠杆菌中发现的,它能与特定mRNA相结合从而抑制相关基因表达,许多实验证明真核生物中也存在反义RNA。下

7、列有关反义RNA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反义RNA分子中,每个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B. 反义RNA可能是相应基因中的互补链转录的产物C. 反义RNA和mRNA相结合后,导致mRNA不能和核糖体结合D. 对反义RNA的研究成果,最终可应用于肿瘤的治疗【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完成,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游离的核糖核苷酸,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原料是氨基酸,需要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tRNA,但是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详解】A、RNA分子中最末端的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基团,A错误

8、;B、反义RNA是指能与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RNA分子,可能是利用DNA分子双链中的非模板链为模板合成反义RNA,B正确;C、反义RNA与mRNA结合后,导致核糖体无法和mRNA结合,从而阻止翻译过程,C正确;D、根据C选项反义RNA可以阻止翻译过程,所以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从而应用于肿瘤的治疗,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需要理解反义RNA的结构,其作用是与特定mRNA相结合从而抑制相关基因表达这个题干中的信息结合基因表达的过程,分析出阻止了翻译过程。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

9、.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C. 缺氧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不是因为影响了动作电位产生时的Na+内流D. 聋哑人艺术团的精彩舞蹈,受老师“手语”指挥,依靠的神经中枢是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答案】D【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

10、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成反射,反射弧必须完整。【详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A正确;B、据研究,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B正确;C、动作电位产生时的Na+内流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与氧气无关

11、,C正确;D、聋哑人艺术团的精彩舞蹈,受老师“手语”指挥,依靠的神经中枢是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语言中枢,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理解传导和传递的基本原理,识记语言中枢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5.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 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 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 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12、B. 实验组应该将A溶解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C. 切断不仅可以用图示的4mm,也可以用含尖端的4mmD. 浓度为0lmgL-1时实验二所得数据偏差较大,应做重复试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A溶液浓度为0时作为对照组,实验一中,A溶液浓度在01mg/L时,随着A溶液浓度的升高,切段的平均长度逐渐增大;A溶液浓度在110mg/L时,随着A溶液浓度的升高,切段的平均长度逐渐减小,实验二结果与实验一类似,只有A溶液浓度为0.1mg/L时,实验所得数据偏差较大。【详解】A、从图中看出,各种浓度对切断都是促进作用,所以不能体现其两重性,A正确;B、由于对照组是用的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为了保

13、证实验的单一变量,所以实验组应将A溶解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B正确;C、茎的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对实验结果有影响,C错误;D、从图中看出当A溶液浓度为0.1mg/L时,实验所得数据偏差较大,应该重新做实验,D正确。故选C。【点睛】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实验,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观察柱状图的信息结合选项进行解答。6.某种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羽毛顔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 和位于Z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且颜色深浅与B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a基因纯合时抑制B基因的功能。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用aaZbZb个体和AAZBW个体杂交,F1代中

14、雄性全部表现为灰色、雌性全部表现为白色,再让F1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种鸟类雄性个体羽毛颜色多于雌性B. 自然界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存9种C. F2代雄性中灰色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16D. 让F2代白色羽毛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不会出现黑色羽毛的个体【答案】C【解析】【分析】aaZbZb和AAZBW杂交,子代雌性基因型AaZbW(白色),雄性基因型AaZBZb(灰色),同时a基因纯合时抑制B基因的功能,所以推测aa_、A_ZbZb和A_ZbW表现为白色,A_ZBZB和A_ZBW是黑色,A_ZBZb表现为灰色。【详解】A、根据分析,雄性由于有两条Z染色体,所以

15、存在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表现型,而雌性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表现型,A正确;B、aa_(5种),A_ZbZb(2种)和A_ZbW(2种)都表现为白色,所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存9种,B正确;C、F1雌性基因型AaZbW,雄性基因型AaZBZb,相互交配的结果用表格表示:1ZBZb1ZbZb1ZBW1ZbW1AA3灰色雄性3白色雄性3黑色雌性3白色雌性2Aa1aa2白色雄性2白色雌性雄性中灰色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8,C错误。D、白色雄性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Zb,aaZbZb,白色雌性基因型有AAZbW,Aa ZbW,aaZbW,aaZBW,随机交配子代不可能出现A_ZBZB,D正

16、确。故选C。【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分析出雌性和雄性的基因型和相关的表现型,在结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静息解答。7.卡尔文及其同事因在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196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通过一个通气管向容器中通入14CO2,通气管上有个开关,可控制CO2的供应,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可控制光照的有无。 (1)卡尔文循环在小球藻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是_。(2)在培养小球藻的试管内通入l4CO2,先进行一定强度的光照后,再黑暗处理,分别检测小球藻体内的C3和C5的放射性强度,得出的曲线如乙图所示。图中曲线表示的是C5的变化趋势,判断依据是_。(3)卡尔文循环中

17、的产物丙糖磷酸大量运出叶绿体,却没有导致叶绿体内的Pi越来越少,据图甲推测,补充叶绿体内Pi的途径是_。(4)在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转移途径时,用l4CO2供给小球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将样品立即加入到煮沸的甲醇中。经过浓缩后再点样进行双向纸层析,使标记化合物彼此分离。根据标记化合物出现的时间,最先检测到的C3。请问: 将样品放入煮沸甲醇中作用是:_;_ 。 利用纸层析分离化合物的原理是:_。【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黑暗条件下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C3的还原终止,但CO2仍然在和C5结合,所以C5会减少 (3). 丙糖磷酸转变成蔗糖时脱下的磷酸可运回叶绿体(或叶绿体外Pi

18、回运) (4). 破坏酶,终止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5). 溶解提取细胞内的化合物 (6). 利用不同物质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扩散速率不同而分离。【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详解】(1)卡尔文循环是指CO2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进行。(2)根据题干信息“先进行一定强度的光照后,再黑暗处理”,所以短时间内黑暗条件下无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C3的还原终止,

19、但CO2仍然在和C5结合,所以C5会减少。(3)从图中看出丙糖磷酸转变成蔗糖时脱下的磷酸可运回叶绿体或者可能将叶绿体外Pi回运至叶绿体中补充叶绿体内Pi。(4)本实验是研究l4CO2在细胞内的转移途径,所以在煮沸甲醇中可以将叶肉细胞杀死破坏酶,终止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防止细胞继续进行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利用纸层析分离化合物的原理是用不同物质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扩散速率不同而分离,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越快。【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熟记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在解答(3)时需要看懂图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同时接受实验的目的进行分析。8.2019年11月25日安徽省六安市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看

20、窗外的雪花纷纷落下,如同落入凡间的天使,美丽无瑕。老师们难掩激动的心情,发个朋友圈来表达,同学们也一改往日惺忪睡眼,课堂上氛围居高不下。然而,气温骤降,很多同学都患上了流感,出现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等转移到相应区域,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_道防线。吞噬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与细胞中的_(细胞器)有关。(2)感冒后,医生会建议你多饮水,其原因是:饮水较多后,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_,使_,导致尿量增加,从而利于毒素的排放。(3)女生的平均体温比男生略高,因而比男生更怕冷,请从体温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_。【答案】

21、(1). 二 (2). 溶酶体 (3). 下丘脑 (4). 减弱 (5). 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 (6). 女生体温较高,和环境的温差较大,散热较快【解析】【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3.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体温的调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

22、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吞噬细胞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属于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器中的溶酶体含有水解酶可以处理病原体,所以吞噬细胞吞噬消灭病原体,与细胞中的溶酶体有关。(2)根据实验调节过程,饮水较多后,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减弱),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导致尿量增加。(3)女生的平均体温比男生略高,所以和环境的温差较大,散热较快。【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人体体温调节,免疫和水盐调节的知识,识记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即可,解答(3)需理解体温

23、是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9.“稻虾共育”模式是指在水稻田里养殖龙虾,发挥水稻和龙虾共生互利的作用,从而获得水稻和龙虾双丰收的一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稻田中不同生物的位置分布不同了体现群落的_。为了使稻田中的龙虾持续高产,需要知道稻田中龙虾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_。(2)“稻虾共育”模式中,龙虾既可清除水稻田中的杂草,也可捕食水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意义在于_。(3)龙虾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该生态系统_稳定性提高。然而该生态系统总稳定性依然不高,其原因是_。【答案】 (1). 空间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2). 在环境条件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

24、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的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3). 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 抵抗力 (5). 生物种类较少且受人类影响较大【解析】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3、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1)不同生物的位置分布不同了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空间结构)。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的数量。(2

25、)龙虾既可清除水稻田中杂草,也可捕食水稻害虫,减少了害虫对农作物的捕食,所以有利于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龙虾的引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但农田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且受人类影响较大,所以总体稳定性不高。【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易错点理解能量流动对人类的意义。10.果蝇是遗传学中良好的实验材料,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科学家在研究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昼夜节律过程中,克隆野生型昼夜节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s、perL、peroL,通过实验验证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昼夜节律

26、24h,即表现为正常节律,突变基因pers、perL、peroL分别导致果绳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29h和无节律。回答下列问题:不同等位基因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Per基因与peroL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能否用果蝇的羽化节律性状和红眼白眼性状,并说明理由:_。(2)果蝇的荧光翅(A)对暗色翅(a)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AA个体在胚胎期不能正常发育,即纯合致死,科学家发现了另个纯合致死基因一红眼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取荧光翅个体为亲本,杂交产生F1,F1随机交配产生的F2中,荧光翅个体占F2_。为探究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

27、的位置,某实验小组用荧光翅白眼果蝇与暗色翅红眼果蝇作为亲本杂交得F1。现请从F1代中选择适当的材料设计实验。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和预期结果及结论_ 。【答案】 (1). 碱基序列不同 (2). 不能,因为节律基因和红眼白眼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或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 l/2 (4). 方案一:实验思路:选择F1中荧光翅红眼个体雌雄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和结论:a若后代全为荧光翅红眼,则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荧光翅红眼:荧光翅白眼:暗色翅红眼:眼暗色翅白眼=4221,则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放案二:实验思路:选择F1中荧光

28、翅红眼个体与眼暗色翅白眼异性个体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和结论:a若后代荧光翅白眼:暗色翅红眼=11,则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荧光翅红眼:荧光翅白眼:暗色翅红:眼暗色翅白眼=1111,则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分析】1.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染色体上的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其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由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不同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羽化节律性状和红眼白眼性状都位于X染色体上

29、,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不能用这两种性状研究自由组合定律。(2)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AA显性纯合致死,亲本荧光翅个体基因型为Aa;则杂交产生F1个体基因型2/3Aa、1/3aa,其中A占1/3,a占2/3,随机交配后产生的F2中,除去致死的AA,Aaaa=4/94/9=11,即荧光翅个体占1/2。这两对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所以有两种情况:一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二是在不同的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考虑到AA纯合致死,所以可以选择如下方案:方案一、实验思路:选择F1中荧光翅红眼(AaBb)个体雌雄交配。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和结论:a、若后代全为荧光翅红眼,则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

30、对同源染色体上。b、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荧光翅红眼:荧光翅白眼:暗色翅红眼:眼暗色翅白眼=4221,则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放案二:实验思路:选择F1中荧光翅红眼(AaBb)个体与眼暗色翅白眼(aabb)异性个体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和结论:a、若后代荧光翅白眼暗色翅红眼=11,则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荧光翅红眼荧光翅白眼暗色翅红眼暗色翅白眼=1111,则说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点睛】重点难点是遗传学的实验设计,考上需要理解孟德尔定律的实质,在分析如果基因位于一对或者两对染色体上的计算方法。选考題: 11.下

31、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同一时刻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并回答:(1)该动物的性别是_。欲对该种动物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_条染色体。(2)图I中II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图1中、时期地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_。(3)图2中乙的名称为_。请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明遗传多样性的原因:_。(4)研究发现,一个细胞周期中,某些时间内线粒体中的DNA分子数目可以为原来的几倍,可见核DNA与线粒体DN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复制次数的差异是_。抑制核DNA的基因表达,一段时间后,线粒体DNA不再增多

32、,这说明核基因组与线粒体DNA复制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是_。【答案】 (1). 雌性 (2). 3 (3). 甲、丙 (4). 2、2、1、1 (5). 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6). 减数分裂时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形成多样性的配子,受精作用时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形成多样性的受精卵 (7). 核DNA只复制一次,而线粒体DNA可复制多次 (8). 线粒体DNA复制所需要的酶可能是核基因组控制合成的【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A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

33、为244,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数目均只有中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图B中,甲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1)图B中丙图象具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从而可判断该动物为雌性,对该种动物基因组进行测序,由于该动物有1

34、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所以应该测定常染色体1条+2条性染色体,所以一共测定3条染色体。 (2)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244,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所以对应图2的甲图和丙图。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染色体组为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染色体组为2;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组为1;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组为1。(3)乙是丙的子细胞,丙是初级卵母细胞,所以乙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减数分裂时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形成多样性的配子,受精作用时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形

35、成多样性的受精卵。(4)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某些时间内线粒体中的DNA分子数目可以为原来的几倍,可见核DNA与线粒体DN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复制次数的差异是核DNA只复制一次,而线粒体DNA可复制多次。抑制核DNA的基因表达,一段时间后,线粒体DNA不再增多,这说明核基因组与线粒体DNA复制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是线粒体DNA复制所需要的酶可能是核基因组控制合成的。【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图的分析,这就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