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专题 慢慢走,欣赏啊教学内容:一花一世界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亡人逸事 孙犁永远新的旧故事 祝福 鲁迅 边城(节选) 沈从文总借俊眼传出来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对文本后面链接的学习资料的研读,能够概括提炼出鉴赏意境美、细节美、情节美、环境美和人物性格美的方法。2学生运用概括提炼的鉴赏方法进行审美的活动休验,能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细节美、情节美、环境美和人物性格美。3学生通过自主地、个性化地阅读鉴赏,能初步实现义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创新阅读。呈现方式:活动体验课时安排:十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荷塘月色(上)教学目标: 1整体感
2、知,通过诵读,品味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那宁静、淡雅、柔和、朦胧的美妙景色; 2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3深刻领悟作者独特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欣赏作家笔下优美的荷塘月色;学习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教学方法: 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哪里呢?(一个惜时如金的智者形象)(匆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个热爱自然、渴望青春的人)(春) 背影中父亲越过站台给“我”买橘子的情景。
3、 以上就是一代文学大师朱自清先生用饱蘸深情又富有灵性的笔,为我们描绘出的优美画卷和刻画出的感人形象。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又一美文荷塘月色,一起走进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宁静、淡雅、柔和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之中。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配乐朗读(舒伯特小夜曲)。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从朗读的要求和技巧方面略作指导),掌握下列词语:独处,颤动,霎时,脉脉,袅娜,蓊蓊郁郁,羞涩。 (3)赏析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 学生自主质疑,师生讨论,出示思考题: 第四段写了荷塘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最突出的形态特征是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技巧?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下流
4、水。写出了荷叶的茂密,身姿高挺,荷塘的深广,荷花的稀少、明亮、洁白,荷香的清馨、飘渺,流水的脉脉含情,把荷的情态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形象地展现出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句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通感(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观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 “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巧妙地把它转化为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使人把花散发出的清香若有若无、轻淡幽香与远处高楼里传出的歌声的时断时续、隐约缥缈的情形相沟通,从而产生出特殊而美
5、妙的艺术效果。 朗读本段,体会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并尝试背诵。 (4)欣赏第5段荷塘上的月色: a学生朗读本段; b学生自读,小组讨论:依照第4段赏析方法学习第5段。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勾勒出怎样的意境? 明确:本段描写的景物有“月光”“青雾”“叶子”“荷花”“树影”“光影”等。 运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通过“泻、浮、洗、笼”等准确的动词去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通感的修辞手法。“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钱钟书先生把它叫做“通感”
6、。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宋代词人秦观有词曰“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梦与花互比,愁与雨互喻。还有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也是通感。其实,通感并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才被使用,实际上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有通感。比如,说某位同学的声音很粗,难道他的声音是有直径的吗?现在每一个同学脸上都呈现出甜美的笑容。可是,你们决不认为我是在说你们的笑脸是抹了糖的吧! “泻”写出了月光自上而下照耀的情态和景象;“浮”写出了青雾轻盈、飘渺的状态;“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下的奶白、柔嫩、清新、娇艳的身姿;“笼着轻纱”写出了安谧、恬静、柔和、朦胧的情状。 通感
7、手法的运用给读者描绘出一种静谧、和谐、素淡、朦胧的美妙意境。(“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c学生自由朗读本段,并试着背诵q d第6段写了什么内容?与写荷塘月色有什么关系? 明确: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通过人写杨柳树、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目的是以树写月,进一步表现月色的朦胧,荷塘环境的幽暗,浓淡相宜,疏密有致,富有别样的诗情画意。 三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 (1)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圈点勾画找出运用贴切的词语和句子,小组交流,师生订正归纳。 明确: 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格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尤其是通感的运用如“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句写出了月光与树的明暗柔和交相辉映的特点,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交错相通,产生出和谐悠扬、曼妙温馨的意境。 叠词的运用,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景物的特征与姿态,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高高低低等。(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改动词语等方法揣摩品味其表达效果。)动词的运用。(如泻、洗等) (2)学生配乐朗读46段,师生感受语言,品味意境,尝试背诵。四小结与作业板书设计:荷塘月色月色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