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感悟诗歌内容,知道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奋发向上,积极进取。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会认5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感悟诗歌内容,知道在成长的过程中应奋发向上,积极进取。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记得那些诗歌?说来听一听二、新授1、揭示课题后,学生自由朗读诗歌。2、学生小组互读3、教师要求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学生在一节一节的诗歌朗读中,教师及时进行生字的认识。(教师讲解要求: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理解,让学生知道句词字的含义)4、
2、游戏识字5、学生书写生字三、引导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应提出的问题)思考题1、学生说说自己对“时时刻刻”这一词的理解,再说几个这样的词(aabb)2从那儿可以看出“我”时时刻刻都在长?3除了课文中列举的例子外,在什么地方你也在成长?4、成长中你遇到哪些问题,哪些困难?你怎么面对?5、成长除了指个子长高之外,还包括什么了?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
3、,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教师小结:我们不管在哪儿,不管在干什么,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季节,不管你是否愿意,是否注意,都挡不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住自己成长的脚步,所以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你就必须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四、学生自由的进行朗读背诵。 课后习题 抄写生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