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4优雅的请假条 沪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507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4优雅的请假条 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4优雅的请假条 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4优雅的请假条 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4优雅的请假条 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2、。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34、优雅的“请假条”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识记 “雅、圣、诞、遭、拒、伦、奏、熄、烛、颖、效”等11个生字;理解并积累“优雅、美妙绝伦、拒绝、新颖、效果、折服”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雅、圣、拒、奏、烛、效”。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能在教师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五小节。3、能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想,学习从矛盾处提出问题的方法,并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像

4、,进行说话训练。4、能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告别交响曲的深刻内涵,从而进一步体会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教学重点:1、正确读课文,在语境中识记生字,理解词语。2、背诵课文第5小节。教学难点:1、学习从矛盾处提出问题的方法,并在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2、感受告别交响曲的深刻内涵,体会海顿的智慧和才能。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识记 “雅、圣、诞、遭、拒、颖、效”等7个生字;理解并 “优雅、拒绝、新颖、效果、精通”等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与“优雅”搭配而成的词组。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空“雅、拒、”的笔顺。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

5、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3、能从课题中的矛盾处提出问题,并在阅读中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媒体创设情境)学习第一小节(1)介绍奥地利,读第一节。(2)了解奥地利有名的音乐家。过渡:在这个美丽的国度,还有一位公爵也十分精通音乐,他还组建了一支私人乐队。2、 学习第二节。(1)轻声读读这小节,要求读正确,不加字,不漏字。(2)指名读第二节,正音;(3)学习词语:圣诞节、遭到、拒绝。圣诞节:每年的12月25日就是圣诞节,这可是西方的一个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在这样一个喜庆的节日里,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干些什么呢?学生字:“遭、拒”。(4)指导朗读。(5)公爵为什

6、么拒绝乐师们请假呢?3、揭示课题。过渡:幸好当时作曲大师海顿也在这个乐队中,他决定替大家请假,并递上了一张优雅的“请假条”。(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8课优雅的“请假条”(1)读课题,学习生字“雅”。(2)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3)学生质疑。理解“优雅”。说明:通过媒体给学生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优雅的国度造就了一个音乐的王国。同时通过对“圣诞节人们干什么?”、“公爵拒绝乐师们请假的原因”的想像,帮助学生理解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为后续学习作铺垫。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先请打开书,翻到137页,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7、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2、接龙分节读课文。3、解决学生课题质疑的问题,理解课题上的引号。问题1:这是一张真的请假条吗?问题2:这张请假条到底是什么?说明: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对于浅显问题,作为教师应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理解;对于一些有思维力度的问题则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感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益。三、学习课文第三、四、六节过渡:那这张优雅的“请假条”是怎么诞生的呢?1、学习第三节(1)(出示第三节)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一节?想想海顿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2)海顿是这样说的(出示句子: “别急,我替大家请假。”)(指导朗读)(3)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引读。(4)为什么要说服公爵试演一遍呢?(5)齐读第三节。2、引读第四节;理解“精通”。3、学习第六节过渡:对呀,这可是一些音乐水平极高的客人呀,面对这些精通音乐的名流,这次试演成功了吗?)(出示第六节)轻声读读第六小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随机交流学习)第1句:理解:精彩的演出,往往会等到赞扬的掌声。第2句:学习生字:颖,效;理解:新颖。读句、质疑第3句:指导朗读。说明:通过对“海顿的言行”、“客人们欣赏试演的反应”进行想像,帮助学生理解海顿用告别交响曲的方式来达到请假的目的,充分体现了海顿的智慧,更说明了海顿在音乐上的极高的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