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面包房里的猫3 鄂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5049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面包房里的猫3 鄂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面包房里的猫3 鄂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7 面包房里的猫3 鄂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面包房里的猫(一)教学设计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

2、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

3、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词语,学写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学习默读课文3、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读14自然段,感受童话想象的奇特,激发学生的想

4、象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学重、难点:1、认读生字、词语,学写4个生字2、想象童话情境,感受童话的趣味和意味教学准备:CAI课件、词卡、图片教学过程:一、认识角色,入童话之境1、介绍故事的主角:“莫格”和“琼斯太太”2、教师语言描述,创设故事情境3、板书课题4、范写“猫”字,学生书空5、齐读课题二、情境识字,熟童话之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认读词语“酵母”,教师简要介绍酵母的作用3、创设生字学习情境,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课件呈现面包房做面包的情境,直观感受酵母的作用,为后文学习作铺垫多种形式认读田字格里的生字,重点指导:“伞”、“扇”、“盆”和“扭”相机认读词语“歪七扭八”随机再

5、读所有田字格里的生字4、创设生字学习情境,认读双横线里的生字:分组呈现生字,寻找认读规律:第一组“禁”、“镇”和“震”;第二组“胀”和“倾”第三组“斯”“喂”“绵”“驴”第四组“裂”重点指导读好“禁”、“镇”和“震”的前鼻音出示词语“震惊”、“小镇”,引导学生区别同音字“镇”和“震”重点指导读好“胀”和“倾”的后鼻音出示词语“膨胀”“倾盆大雨”,在词语里强化读准字音,引导学生说出字形结构的特点5、游戏中认读词语:从“喷嚏”到“九个喷嚏”再到“一连打了九个喷嚏”,逐步突破学生认读的难点从“湍急”到“湍急的河水”,“课税”到“在火炉边打瞌睡”,指导词语连读,初步感知词义三、趣读故事,觅童话之奇1、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2、学习第1自然段创设情境,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3、学习第2、3自然段(1)情境描述,学生自由读第2、3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