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981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学案:模块1 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两大线索: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中国社会各阶级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四大主题: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影响;中国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考点1 两次鸦片战争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内外形势: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清王朝闭关自守,但中国对外贸易居出超地位。(2)根本原因:西方国家迫切要求改变贸易格局,打开中国市场。(3)直接原因:虎门销烟,禁烟运动成为

2、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2经过(1)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2)1842年6月,定海人民把英军赶出定海。(3)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3结果: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割让香港岛给英国。(3)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4)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4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

3、因: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2经过(1)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3结果: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1)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2)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4)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4影响(1)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3)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

4、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由此起步。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史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史料二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

5、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1)阅读史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2)史料二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史料一反映了领事裁判权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解读史料依据“编订完全之法律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概括作者的核心论点。表明作者主张通过法律途径

6、修订不平等条约。(2)史料二反映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解读史料应抓住关键信息“近代文明”来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印证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素养3历史解释两次鸦片战争推动中国传统观念转变(1)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先进的中国人渐渐抛弃传统的主观主义和理想主义而转向现实主义。(2)在夷夏观方面,开始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能够正视西方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先进和中国

7、的落后,并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口号。(3)在本末观方面,开始抛弃工商末业的思想,鼓励发展工商业,希望以此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国家利益。(4)在义利观方面,虽然仍然提倡“义”,但对于“利”并不盲目排斥,提倡义利并重、以义统利,鼓励个人合法的求利行为。(5)在人才观方面,为适应对外交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发展民生的需要,提倡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1(2018安徽示范高中高三联考)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

8、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D材料信息显然是批判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英国政府没有出现批评观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指出清政府由于闭关自守而导致失败,故C项错误;材料中“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故D项正确。2(2018郑州二模)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

9、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A根据材料“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分析可知,英国是主张在中国贸易自由化,反对中国政府的干预,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分析可知,当时中国并没有完全失去关税自主权,排除B项;材料缺乏当时中英贸易情况的数据对比,不能断定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

10、及有关司法主权的内容,排除D项。3(2018西安一模)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据材料“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故A项错误;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故C项正确;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

11、地化有绝对化倾向,故D项错误。4(2019昆明调研)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经清政府的努力,将清朝基本法典大清律例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写入了该条约。这反映了清政府()A积极利用条约维护自身利益B对“天朝上国”地位的维护C未能真正认识条约的危害性D试图将内政与外交融为一体A材料中“禁止拐卖人口的条文”是保护国民权益的规定,将此条文写入和好贸易条约体现了清政府积极利用条约维护其自身的利益,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维护“天朝上国”的地位,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考点2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中日甲午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明

12、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2)直接原因:1890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3)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中日甲午战争。(2)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通商: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4)设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4影响(1)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社

13、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深。(3)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4)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原因: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2)活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势力遍及京津地区;阻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3)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4)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14、2八国联军侵华(1)根本原因: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2)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3)经过: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北京,攻陷北京。(4)结果: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内容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税收被列强控制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使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惩办“首祸诸臣”等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5)影响:清政府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15、封建社会。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1列强侵华战争2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1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史料一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史料二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大陆政策史根据史料一、二,

16、分析甲午战败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史料一中从中国军队腐败、装备落后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劣势,史料二中日本国力的优势;准备充分,蓄谋已久。单纯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救中国,政治制度落后是根源;重视海洋强国,科技强国。探究2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与影响史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真欺天,不敬神佛忘祖先。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哭连连。 义和团揭帖一则史料二右图中那个人物得意地说:“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史料三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

17、放通商口岸以便其长时期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1)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后,八国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运动。有人据此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根据史料一、二,谈谈你的理解。(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间接影响”。(1)史料一主旨是义和团的斗争矛头及局限性。义和团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2)史料二主旨是“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史料三主旨是八国联

18、军侵华战争的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而是西方列强要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理解: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2)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素养3历史解释1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1)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阶级关系变动: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

19、亥革命,救亡图存运动高涨。(4)学习内容: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新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2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其侵略“合法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阻碍了近代经济的发展。(2)建设性:西方列强把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使晚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

20、同时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秩序(自然经济趋向瓦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素养4家国情怀立足家国情怀认识近代列强侵华对我们的启示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在“古今一大变局”中被迫一次次的妥协,开始了痛苦的转型。这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积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国更要和平崛起。2在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下,腐朽封建的清政府败的体无完肤,这就启示我们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3闭关锁国没有出路。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大力深化

21、改革开放,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A材料中围绕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丰岛海战一事列举了中日双方的不同记述,双方各执一词,均指责对方先挑衅滋事,本方属于正当防卫,实属无奈之

22、举。因为记述的双方为这场战争的直接交战方,故A项是材料欲表达的主要意思。2有学者指出,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多方面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急变。此处“认识的急变”主要是指()A洋务运动带来民族的灾难B推翻清政府是唯一出路C制度变革才是民族的希望D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C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也给中国一次精神上的强击,于是出现了维新运动,故选C项。3(2019四川巴中诊断)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

23、。“替代方案”是指()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D与西方列强共同统治朝鲜B“替代方案”必然是日本“灭亡方案”的重要环节,A项属于日本灭亡朝鲜的重要步骤,也是侵华战争必要的准备环节,但不属于“替代方案”,排除;B项是马关条约的重要内容,属于日本“灭亡方案”的重要“替代方案”,故选B项;C项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之后的事情,表述与史实明显不符,排除;根据史实和地理位置可知,日本自始至终是侵略朝鲜最主要的国家,朝鲜也是在1910年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处于日本独占的境地,故D项错误。4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

24、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B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C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A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计划,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可知,列强在华利益并没有实现最大化,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故D项错误。 5(2018云南保山二模)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

25、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A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B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C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D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A由材料赫德对义和团运动的分析“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竟之志者”可知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故A项正确。20142018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本讲在全国卷中命题较为集中,且选择题、主观题都有所呈现。从考查内容上来看,主要集中于清政府的政策调整,如洋务运动、边疆移民政策、外交政策等,以正面考查的

26、趋势越来越明显。从命题方向来看,主要考查主干知识理解能力、解释能力。同时引用学术成果和社会热点,创设新的历史情境,既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素养,又无形之中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如洋务运动与中国军事、外交近代化)。备考时需要联系世界历史的大背景,探究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和中国军民是如何捍卫民族尊严的。真题研练感悟考法1考查点:中日甲午战争(2018全国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

27、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C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并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C项正确。2考查点: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2018全国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D材料中地方

28、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项正确。模拟精选直击考法1考查点:对鸦片战争本质原因的认识(2018蚌埠三模)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B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C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C外交礼仪是表象而

29、非本质,故A项错误;鸦片走私是中英矛盾的表现,是推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而非本质原因,故B项错误;“磕头”体现了中国外交是朝贡外交而西方拒绝磕头是条约外交,反映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故C项正确;中英双边贸易的分歧是表现,故D项错误。2考查点:对列强近代侵华的反思(2018宝鸡一模)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

30、C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B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华夷”心态,故B项正确。3考查点:运用新史观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C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C材料“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表明重在说明甲午战

31、争失败的积极意义,故A项错误;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不是甲午战争的积极意义,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表明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也就是现代化进程的首次转移,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还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延续至政治层面,故D项错误。4考查点:对“东南互保”的认识(2018安徽宣城二模)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A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以得出当时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故A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