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恩格斯:“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A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B法国已建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C法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进行D工人阶级推动共和政体的建立解析:选A。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共和制的确立。根据材料“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可见在第三共和国中,根据宪法,工人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故A项正确;材料
2、无法体现法国工人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故B项错误;C项所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1875年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主要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故D项错误。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限制。此规定的政治影响是()A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B使议会的权力急剧膨胀C有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D导致倒阁现象频繁发生解析:选D。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材料讲的是限制而非扩大总统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中宪法的内容只是在限制共和国总统权力的同时扩大了议会权力,但议会权力不是急剧膨胀,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只能使以总统为
3、首的行政权进一步萎缩,而这并不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故C项错误;总统解散议会的限制较为严苛,而议会对内阁行使的不信任权却没有制约,这种规定必然使得内阁由于议会频繁使用不信任权而倒台,故D项正确。31875年宪法是一部不完备的宪法,未提及国家预算,没有规定公民权利,也没有单独规定司法权及地方政府。但是它是法国唯一能持久存在的宪法,从1875年一直存在到1940年。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A是各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 B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C注重协调所有阶层的利益D实行联邦制共和政体解析:选A。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协调了当时以两大派别为主的诸多政治派别的利益
4、,故A项正确;B项所述正确,但不是该宪法长久实行的主要原因,且总统权力较大也是妥协的产物,故B项错误;1875年宪法主要协调君主派和共和派的利益,而非所有阶层,故C项错误;1875年宪法规定政体为议会制共和制,故D项错误。4有学者指出,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起飞的局面,并使步履蹒跚的法国工业革命最终大功告成。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A帝制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民主制度妨碍了工业革命C经济发展有助于帝制巩固D政局稳定推进了经济发展解析:选D。虽然“帝制”取代民主的“共和”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其带来了法国
5、政局的相对稳定,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51876年8月,梯也尔就任法兰西总统,并宣称:“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这表明梯也尔()A反对保留共和制度 B极力维护资产阶级利益C主张复辟封建帝制D预言巴士底狱起义爆发解析:选B。本题考查梯也尔对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共和制的认识。根据材料“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可知,梯也尔并不反对共和制,故A项错误;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的体现,根据材料可知梯也尔反对破坏这一革命成果,体现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一面,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梯也尔主张维护民主共和制,反对复
6、辟帝制,故C项错误;1789年巴士底狱起义爆发,与材料时间“1876年”不符,故D项错误。6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A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C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D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解析:选B。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近代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的长期斗争,最终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是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长期施行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
7、7一个统一的德国或意大利将会打破1815年建立起来的均势;同样,一个独立的匈牙利民族国家的建立就意味着奥匈帝国的解体。这些反映了19世纪的欧洲()A纷纷要求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殖民扩张引发民族主义意识C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D民族主义成为变革的重要推动力解析:选D。本题考查近代德国统一的背景。这一时期欧洲并非所有国家都处于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对引发民族主义的原因进行阐述,故B项错误;题干并未对19世纪欧洲的社会矛盾进行阐述,因而无法判断民族矛盾是此时期欧洲的主要矛盾,故C项错误;题干中民族国家的建立会推动欧洲社会变革,说明民族主义成为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故D项正确。81873年,为对付日
8、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这表明()A议会支持社会主义运动 B德国议会政治已趋成熟C议会依法拥有立法权力D俾斯麦与议会矛盾尖锐解析:选C。材料“帝国议会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体现帝国议会依法行使立法否决权,故C项正确。9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
9、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清政府之所以德国宪政最感兴趣在于()A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B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C议会制度之下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D宪政之下皇帝仍掌握国家大权解析:选D。清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不感兴趣,故A项错误;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故B项错误;帝国议会的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但权力不大,清政府与此无利害纠葛,故C项错误;1905年的清政府之所以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是因为德国宪政能够保障皇帝掌握国家大权,能够维持君主专制的统治状态不变,故D项正确。10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议会,虽然宰相与
10、政府其他官员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解析:选D。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政府向皇帝负责,故A项错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错误;题干中“虽然宰相与政府其他官员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议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说明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故D项正确。111890年,主政28年的宰相俾斯麦因与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政见不合而辞职。这表明当时的德国
11、()A宰相对议会负责 B宰相对皇帝负责C实行责任内阁制D实行君主专制政体解析:选B。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A项错误,B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并没有实行责任内阁制,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12德意志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B联邦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核心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解析
12、:选D。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依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对皇帝的权力具有制约作用,这体现了当时德国具备资产阶级民主制衡的原则,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前的德意志各邦都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虽然或多或少具有近代宪法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一边是具有自主革新传统的容克地主开始执掌现代化进程的领导权,而另一边是不断壮大的工业无产阶级。资产阶级虽然渴望统一和自由,但害怕无产
13、阶级卷入革命,宁愿向贵族地主妥协俾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摘编自从皇帝到礼仪元首从德国国家元首地位的嬗变看德国政治材料二1800年前后,德国人Johann Peter Hebel写了一个故事,主角是当时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国王登上行宫时,发现对面山坡上有一座风车磨坊,于是命令拆掉它。磨坊主声称这是他家祖传财产,坚决不拆。国王命人强行拆除。此后,磨坊主将国王告上普鲁士最高法院。法院作出判决:判令国王重建一座同样的磨坊,并赔偿由此给原告造成的一切损失。故事写成后长期无人问津,辗转流传到法国。到了帝国统
14、一的威廉一世时代,为了弘扬“德国精神”,这个故事居然从法国“出口转内销”又传回德国,主角变成了威廉一世,从此这个故事广为传播。摘编自“威廉皇帝与磨坊主”证伪始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君主制色彩的原因。(1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精神”的内涵。(9分)解析:(1)从材料一中“德意志是普鲁士通过白色革命的特殊方式完成国家统一的”得出德国之所以保持了浓厚的君主性质,在于它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国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据材料一中“这些资产阶级宁愿向贵族低头”得出资产阶级力量还十分弱小;据材料一中“俾斯麦表示:重视对王朝的感情,把王朝的
15、不可或缺当做联系手段,并以王朝的名义来维持民族内的一定部分,是帝国德意志人的特征”得出俾斯麦作为铁血宰相,对国家未来的走向起了关键的作用。(2)材料二这个故事讲了即使是国王也不能侵犯个人的权利,说明了法治与民主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德国重视保护私有财产和人权,思维角度要宽泛。答案:(1)原因:德意志国家具有君主专制的传统;德意志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方式的特殊性(王朝统一战争或德意志完成统一保留封建残余);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俾斯麦的个人因素(或答俾斯麦认为君主专制是维护统一局面的有力工具等)。(答出三点即可)(2)内涵:保护私有财产;崇尚理性;崇尚法治;尊重人权。(答出三点即可)14(12分)阅读
16、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年),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无可能。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德意志帝国宪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中叶,英国王权
17、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6分)(2)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可以看出国王受到权利法案和议会的约束等。第二小问结合以后的“内阁制”来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在英国,“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在德国,“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可见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途径方面来分析原因。答案:(1)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形成责任内阁制,名义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2)不同点: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但保留了封建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