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祖师文化烛照心路.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4548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师文化烛照心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祖师文化烛照心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祖师文化烛照心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祖师文化烛照心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祖师文化烛照心路卢一心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每当我听到这首民谣时,总是会想象着它那虚幻的意境,想象中,那白云缭绕的大山深处,古柏掩映着古寺,环境十分清幽,然后,只听到寺庙里传出深沉而又悠扬的钟声,回荡在群山之中,然后,有一个龙眉皓首的老僧坐在禅房里,用声若铜钟的声音,正对着另一个和尚,讲述一个年代十分久远的故事。其实,诸如此类,有关一个人和一座寺庙的故事和传奇很多很多,也各有各的特点,但是,真正拥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影响力的并不多,因文化而使一个地方腾飞者更是少之又少,三平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就是因一个人和一座寺庙而腾飞。准确地讲,三平因文化而腾飞,这是宗教的力量所发挥的作用

2、。一千多年前,有位唐代高僧从广东潮州灵山寺,来到素有“漳南佛国”称号的漳州,然后挥动法杖,在天空上画了一个圆圈,于是,一座名叫“三平寺”的寺院就金光闪闪地出现在平和县文峰镇境内。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该千年古刹已成国家 AAAA 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日夜享受着万民的朝圣和仰望乃至神思。而那位唐代大德高僧,就是后来三平寺的开山和尚,法名义中禅师。义中禅师,俗姓杨,名义中,敕号广济禅师,祖籍陕西高陵,于公元 781 年正月初六日生于福唐(今福清)。义中从小不食荤腥,十四岁剃发出家,二十七岁才受具足戒。为求证佛法,先后造访中条山百家岩怀晖禅师、西堂智藏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抚州石巩禅师、潮州大颠禅师,

3、并成为大颠的法嗣弟子。公元 824 年,大颠禅师圆寂后,义中于公元 826 年离开潮州到漳州,并在漳州开元寺后的半云峰下(今芝山)创建“三平真院”,宣扬佛法,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李炎废佛汰僧,禅师事先率领僧尼避居于平和九层岩,依靠当地的民众,在大柏山麓建成三平寺。义中禅师初到九层岩时,便传授桑麻耕织和技术,招集流亡,垦创田地,兴修水利,筑村建舍,使当地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以精湛的医术,为民诊治,又教山民习武强身,御暴安良。宣宗皇帝敕封义中为“广济禅师”。咸通十三年(872)十一月初六日禅师圆寂,享年 92 岁,僧腊 65 年。圆寂之后,其门人弟子塑其金身奉祀,号曰“祖师公”。这就是他的

4、简历。山,因寺而名,寺因高僧而香客络绎不绝,梵音悠扬。纵观中国佛寺和山水,莫不如此。难怪当代佛学大师赵朴初居士曾说:“我国古代许多僧徒们艰苦创业,辛勤劳作,精心管理,开创了田连阡陌,树木参天,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的一座座古刹大寺,装点了我国锦绣河山。”画家叶浅予也曾以诗为赞:“人言名山僧占尽,荒山废寺谁问津?若非和尚勤维护,何来天目古杉林。”清乾隆皇帝更是以“世间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名句加以赞颂。可见,名山与寺院,佛教与社会的和谐自然而然让人敬畏和信仰,而文化的力量是永恒,也是进化的。悠悠古香路三平寺因唐代大德高僧义中禅师而著名。群山之中,绿竹掩映,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千百年来,钟声悠

5、扬,香客云集,香火绵绵不绝,缕缕寄托着尘世的愿望与旷世的祈祷和追求。如今,当人们提起千年古刹三平寺,也就是国家 AAAA 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那条古香路。遥想当年,满眼蛮荒,荆棘遍地,乱石挡道,虎蛇横行,那条平和方向的古道上正艰难地攀行的那几个和尚,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信念令人佩服。后来,他们在“樟花献瑞”的兆示下,来到“九层岩”,即现今三平寺所在地,从而成就了千古传奇,并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那条古香路,民间有几种说法,其中较普遍认为,从龙海程溪下庄经塔潭,翻山越岭徒步抵达“九层岩”。古人云,欲上九层岩,“登者必历三险三平,乃至岩顶。”所指应该就是这条古香路。那条

6、古香路至今沿途还留下许多的神迹和传说,足以说明一切。诸如南天门土地公庙、淡田观音佛祖、分路亭伽蓝爷、叠石庙三王公、彭水祖师、侍者公、投某(妻)石等,叙尽了旷远的神秘和对历史的追寻,同时也留给后人无边的想象。另一条是从漳浦而来,半途与塔潭那条路重合,亦有一定道理,但不如塔潭那条路有迹可寻;还有一条是从现在的文峰镇而来。如今,这条路已经是省道了,但这条路应该不是当年义中禅师一行人进山的路途,而是后人进山朝圣之路,因此也可视为另一条古香路。但无论是哪一条古香路,无不诉说着当年的艰辛和对信仰的执着。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讲以前上山进香的经过和情形,总是非常感动。本地民间有句话叫,“一年到,三年透。”意即上

7、三平寺,上一年就要连上三年,这样才会更加灵验。且,上山前一天,至少前一天那一顿早餐不能吃荤只能吃素,有的甚至提前三天就开始斋戒,以表礼佛的诚心与清心。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父辈们每年总会有那么一两天要上三平寺去朝圣,来回也要一整天,起早赶路,摸黑回家。还听说有不少外地人,也是用步行来到三平寺朝拜祖师公,有的来回需要两三天,路上之辛苦可想而知,其心之诚,其实也已经全部被写在那条古香路上了。三平寺,地处福建省平和县文峰镇境内,距离漳州市区 47 公里,距离平和县城 30 公里,四周群山环抱,让人有如登临化境之感。三平寺坐北朝南,北靠狮子峰、南坐笔架山,百丈际、东接大柏山、西邻九层岩。该寺庙的选址是由

8、义中禅师亲自选择的,他精于易经八卦。后来,有懂风水的人说,这座寺庙依山建筑,山势有如游蛇下水,称作“下水蛇”是个蛇穴。更绝的是,寺前一箭之遥,有一状似神龟向上爬的龟山,称作“上水龟”,龟蛇南北交际相会,乃天然宝地。当然,这只是风水上的一种说法。尽管如此,也已经是够让后世人产生无限联想和想象了,尤其是其神秘的部分。另据载,三平寺初建时只是“招提”小寺,历经千余年后,屡毁屡建,规模也不断扩大。民国二十三年(1934)冬,三平寺遭到了最后一次空前的毁寺灾难,几乎全寺一片废墟,仅存其中一柱没有被烧掉,惨不忍睹。如今的三平寺是 1937 年起至 1949 年才告竣,由当地民众自行募捐重建起来的,以后才不

9、断完善。“文革”时期,虽也凋零,但并没有受到重大摧毁,所以不必多提。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岩谷深邃,结曲奇危”之地,如今,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尤其在两岸,拥有很高知名度,每年均有众多的香客前来朝圣,堪称沟通两岸桥梁。漫漫两岸情自宋以来,就有不少的闽南人不畏风浪,驾着小木船,出生入死,横渡海峡到台湾开拓家业。明清时期,更加热闹,纷纷移居台湾。据悉,目前台湾约有 80%的民众根在闽南,其中以漳州、泉州为多,此足以说明一切。而这些迁台的先民们,移居台湾时不忘将家乡的神明也带过去,其中三平祖师公的香火就是这样传过去的,这是信仰,也是人们活下来的理由和精神支柱。刚开始时,人们只是

10、把三平祖师公的香火供在自己家里,后随着迁台人数的越来越多,为便于大家答谢神恩,就共同创建三平祖师公的分庙,逢年过节,社戏连台,热闹非凡,香火也越来越旺盛。如今,在台湾的三平祖师公分庙多达 50 余座,信众达近百万,主要分布在台南、屏东、高雄等地。如今,每年从台湾回来认祖歸宗者不计其数。此外,三平祖师公的香火还远播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欧美等地。明朝中叶,许多漳州人从九龙江的出海口月港和厦门港出发,远渡重洋,到东南亚一带和其它地方去经商、谋生。直至清初,还有不少人由此而漂泊海外,其中不乏平和人。资料显示,平和人远渡重洋的国家主要有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缅甸、柬埔寨、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可见,分布范围很广。这些人为敬天祭祖,感恩神明,以慰心灵,也纷纷把三平祖师公的香火传过去。三平祖师的香火就是这样在海外传播开来并影响至今。如今,三平祖师的香火日益鼎盛,自然与这些海内外香客回来寻根有关。相信,随着两岸关系的日益密切,未来三平祖师文化定会被阐述得更加精彩和圆满。让信仰的火炬烛照出未来吧,一条通往两岸民众内心精神家园的道路,正在进一步拓展,并正在迸发出神力的光芒,好像佛光普照一样,让一切都进入安祥状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