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第三个小板凳_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4465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第三个小板凳_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第三个小板凳_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二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第三个小板凳北师大版2019第三个小板凳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板凳时发生的事。这篇简短的小故事告诉我们要自信,做事要有努力不懈的精神。一、紧扣课题,巧妙设计,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其实课题“第三个小板凳”,从字面上理解指的是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第三个小板凳,但是细心分析其实是一种努力不懈的精神,就是“第三个小板凳精神”。从课题入手,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通过理解老师同学和爱因斯坦眼中的第三个小板凳的样子,再对比三个小板凳中体会爱因斯坦在做小板凳时遇到困难仍然努力的品质。二、创设情境,开篇引题,激起阅读愿望。第一课时教学伊始,教师语言技巧的好坏和导入策略的恰

2、当与否,直接涉及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实践证明,在这环节中,只要导入策略得当,就会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时依据不同文本内容所选取的策略还能起到震憾学生心灵,使其很快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的积极作用。比如,在教学第三个小板凳这课的开篇导入上,采用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视频,直接点出成功必须付出努力,为学习课文,体会爱因斯坦的“努力”做铺垫。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三、以读为本,层层深入,培养朗读能力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读正确、读流利”为切入点,积极构建师生阅读场,采用多种读的策略,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把课

3、文读通、读准、读流利。1、随文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文中生字新词便必然成为学生完成读通读顺这一学习目标拦路虎。因此,让学生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把不认识的难读的字划出来,自己运用已学过多种的识字方法来自学生字词。重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动笔的习惯,另一方面做到巩固字音不脱离语言环境,扫除识字障碍的同时把训练的重点放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上,始终不脱离读通课文这一根基目标。并从中渗透识字写字方法,比如“品”字的教学,主要是从分析字的结构上进行教学,和“些、此”的教学是从字形上进行比较分析再当堂书写,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2、创设情境,尽情练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基本扫清了词句读音和理解上的障碍后,学生便能留出一部分注意力关注文章的内容及其前后联系,阅读思绪会处于连贯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采用多种激励策略,鼓励和调动学生尽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这一环节的引导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以最简洁的方式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造和谐的课堂,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