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3、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3. 教学用具 课件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朗读词语1.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2.出示词语: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冲倒 治理 千辛万苦 制服 安
2、定 代代相传 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可以追问: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可怕)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1)指名读。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2)指名说(滔滔 淹没 冲倒 )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3)如果读不好,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5.指导理解“无家可归”(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
3、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叫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 b.指名读 c.一起轻轻地读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治理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提醒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谁来说说你画的是哪一句?板
4、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1.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都带有千和万,你知道是那两个词?这里的千和万指的正好是一千座,一万条河吗?(不是)那指的是什么?(很多很多的山和河)2.你能读出山和水的多吗?出示词卡:“千山万水” 指读、齐读。3. 同学们,禹要查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4.看图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千辛万苦”5.谁再来读读这个词?出示词卡:“千辛万苦” 指读、齐读
5、。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呢?(提示比如:当禹带的干粮吃完了,会怎样?当他禹遇到一只黑熊向他扑来又会怎样?)7.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8.理解了词语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过渡:除了这儿,禹还做了哪些事情?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是哪一个词?(齐答):九条、九座这里的“九”又指什么? 指名回答2.是的,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
6、条大河,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3.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特别注意读好这些动词加红,挖通、劈开、引导)生有感情地练读。可是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流入海取得了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三、咀嚼数字,境中悟情学习第三自然段1. 师配乐讲故事。2. 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就是文中第3小节的内容,自己用心地读一读吧。3. 读完了,王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不准看书呦)4.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
7、什么样子。(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竟然一次都没有回过家,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3)漫长的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呀,这些数字最能打动人们的心,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5.是呀,儿子10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创造地录音欣赏)6.听了这段对话,你知道禹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谁?(老百姓)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过渡: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
8、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四、深悟文本,提升形象1.齐读最后一小节。板书:制服2. 孩子们,听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出示: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1)引读。什么叫“代代相传” ?比如爷爷告诉爸爸 ,爸爸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就叫做“代代相传”(2)出示词卡读好“代代相传”.6.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
9、板书:英雄7.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五、指导书写,阅读链接(一)指导生字:被 制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被:左右结构。学习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课后作业: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
10、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课后习题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